国家主席习近平当地时间11月30日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诚意与担当,在全球治理中释放“中国正能量”。
巴黎协议应照顾各国国情
习近平在讲话中对巴黎协议提出了中方主张:应该有利于实现公约目标,引领绿色发展;应该有利于凝聚全球力量,鼓励广泛参与;应该有利于加大投入,强化行动保障;应该有利于照顾各国国情,讲求务实有效。
据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介绍,各国对推动达成协议态度积极,但分歧依然存在,主要是针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如何体现。
明年启动开展低碳示范区
习近平在讲话中通过“10”“100”“1000”三个数字,宣布了中国面向发展中国家的新举措:中国将于明年启动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
这是继中国在今年9月宣布出资200亿元人民币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之后,中国为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又一重大承诺。
发达国家应落实援助承诺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发达国家应该落实到2020年每年动员1000亿美元的承诺,2020年后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加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此外,还应该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气候友好型技术,帮助其发展绿色经济。
经合组织今年10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3年和2014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援助资金分别仅有520亿美元和620亿美元,距离承诺的目标仍有不小差距。发达国家对于如何实现这一承诺仍无具体时间表。
重申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习近平在讲话中重申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确定的目标,即“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诚意与担当是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最鲜明特点。世界自然基金会等18个非政府组织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的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已超过其“公平份额”。
构建低碳能源体系
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出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在中国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中有详细表述: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到2020年,风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光伏装机达到1亿千瓦左右,地热能利用规模达到5000万吨标准煤。
发展绿色建筑低碳交通
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出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50%。去年9月发布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2020年,大中城市公交出行分担比率达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