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光伏电站的组件容量存在超配的设计,而超配的比例究竟怎么确定,尚未见到定量分析的报道。本文将根据A地区辐射数据进行分析后,拟合出电站的全年发电功率,并计算不同超配值情况下的电站新增发电量与新增投资的关系,以确定合理的超配值。
问题一:首先什么是超配比?
超配即是光伏组件容量与逆变器容量比例,大于1即说明光伏组件容量大于逆变器容量。
问题二:国内所有光伏电站都进行太阳能辐射数据观测吗?
根据《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2012)的要求:“当利用现场广策数据进行太阳能分析时,现场观测数据应连续,且不应小于一年”。国内光伏电站建设周期较短,大部分项目的太阳辐射观测数据未满一年或采用附近场址数据。
问题三:太阳能辐射数据观测有必要吗?
阅读完本文,您将有一个答案。同时太阳能辐射数据的不止本文中一个用处或功能。
一、A地区实测辐射数据分析
本文采用A地区实测辐射数据为:数据的采样时间为1min,该地区的全年水平面总辐射量为6262.5MJ/m2。逐月、月代表日逐时的辐射量如下(数据已调整为真太阳时):
图1该地区逐月总辐射量直方图
图2该地区逐月代表日总辐射值分布图
问题四:A地区辐射量最大的月份是什么时候?
A地区月总辐射量最大值发生在春夏换季的5月;
问题五:A地区辐射量年内变化趋势是什么?
A地区年代表日总辐射值的极大值差异小,4个代表日差异为日照时长;且全年月总辐射量较平均,有利于光伏电站出力;
问题六:太阳常数是1367W/m2,A地区是否存在总辐射值超过1000W/m2的现场发生?是否存在接近1367W/m2的现象?
A地区5~8月的正午(真太阳时)存在总辐射值超过1000W/m2的情况发生,根据对数据的分析。超过总辐射值超过1200W/m2在6月时候发生。
二、不同容量配置比值的计算
根据经典理论的实测辐射数据可计算出光伏电站全年逐时(分钟)的发电功率。
为探究上述问题,在计算时我们采用如下不同的组合:
(1)光伏组件容量与逆变器容量超配值为1、1.05、1.1、1.15、1.20进行计算;
(2)考虑到各光伏电站实际的效率存在差异,光伏组件至逆变器直流母线的效率分别取80%、85%进行计算;
(3)考虑到部分逆变器允许短时超发的能力,分别计算逆变器超过100%、105%、110%标称功率的能量占比;
(4)投资总价分别按照7.5元/W(其中组件价格3.5元/W)、8元/W(其中组件价格4元/W)进行计算(注释:该价格仅为计算提供一个参考,让读者了解分析思路);
(5)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再综合计算因超配增发的功率与不同效率值、逆变器不同的超发能力而限电的最终增发的功率比值;
(6)综合步骤(4)、(5)的计算结论,完成△发电量与△投资的比值。
上述计算结论绘制下图,其中各模型为:
[pagebreak]图3不同条件下△发电量/△投资分布曲线
三、分析结论及建议
问题七:A地区光伏组件容量与逆变器容量超配值合理取值应该是多少?
1)从模型一~二结果可以看出:不论逆变器是否具有超发能力,最优容量配比均大于1。当逆变器分别具有100%、105%、110%的超发能力时,其最优容量超配值分别为1.05、1.1、1.15。
2)从模型三~四结果可以看出:当逆变器分别具有100%、105%、110%的超发能力时,其最优容量超配值分别为1(即此时再增加光伏组件容量,其收益反而降低)、1~1.05、1.05~1.1。
3)电站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最优容量配比。当电站的效率提高后,最后容量超配值将减小。在电站将减少光伏组件的投入而降低初投资,同时还可提高电站的收益。
4)A地区的光伏电站最优容量超配值不宜大于1.2。在模型一、二中:当最优容量超配值大于1.15时,发电量的增长将低于投资的增长;模型三、四中:当大于1.1时,将出现上述情况。
问题八:再问大家一下,太阳能辐射数据观测有必要吗?
1)只有完成场址所在地的太阳能资源的实测工作,才可以完成上述计算与分析。
2)电站在设备选型时,应结合当地的太阳能资源情况。合理选用具备短时超发能力的逆变器。根据前文的分析结果,A地区的逆变器选型可要求其具备110%的短时超发能力(其超发时间的要求可根据该地区的实测太阳能资源进行统计分析)。在110%的超发能力下,模型一~二中的光伏电站可采用的最优容量超配值为1.15,相应增加的发电量的为11.53%。
3)光伏电站最优容量超配值是综合当地太阳能资源、电站效率取值、逆变器超发能力、电站的综合单价以及光伏组件单价等因素。光伏电站最优容量超配值应在设计前期结合上述各值进行分析,以争取电站的最佳投入、最优收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