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生物质能 » 垃圾发电 » 正文

三峡库区首座垃圾焚烧发电厂遭遇“饥饿”困境

日期:2016-01-18  

国际新能源网

2016
01/18
14:2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垃圾焚烧发电 焚烧发电 垃圾发电

由于垃圾量不足,万州区垃圾焚烧发电厂有一台焚烧炉经常处于停运状态。

近年来,凭借更环保、可持续等特点,以焚烧发电代替集中填埋成为了垃圾处理的主流趋势。作为三峡库区首座垃圾焚烧发电厂--重庆万州区垃圾焚烧发电厂工程项目,自筹建以来就吸引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该项目于2014年12月23日首次成功并网发电。近日,记者调查发现,这座建设规模经过反复论证的“明星”垃圾焚烧发电厂,却在试运行的一年多时间里,遭遇了一个困境:垃圾量严重不足,这让该项目的运行举步维艰。

入炉垃圾量缺口达一半

万州区垃圾焚烧发电厂工程项目位于万州区新田镇五溪村,由重庆市万州区三峰环保发电有限公司(下称“万州三峰公司”)负责筹建运营。按照国家发改委对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项目分二期建设,一期处理垃圾能力为800吨/天,二期增加处理能力400吨/天。

“项目一期生产工艺采用两台焚烧炉、一套发电设备,单台焚烧炉设计处理能力为400吨/天。”万州三峰公司总经理李伟介绍,2015年该项目共接收垃圾量12.9万吨,实际运行天数259天,日均接收垃圾为500吨左右。

李伟说,扣除入炉前20%的渗透液,去年日均处理垃圾为400吨左右,这与设计800吨/天的处理量相比,缺口达一半。若按设备正常运行的最低要求,即80%的入炉量计算,在现有基础上,每天也至少需增加200-300吨的垃圾。

垃圾不足带来多重影响

由于项目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环保要求极高,因此该项目专门对引进的德国技术进行了改造,设计出更适合当地的焚烧炉。如垃圾焚烧产生的废气,不仅要在800℃的高温下停留2秒以上,还将喷洒活性炭吸附二恶英,以达到欧盟排放标准。

万州三峰公司技术设备部部长颜刚介绍,实际上,目前因为垃圾量不足,焚烧炉从垃圾坑上端开孔抽取的风量不够,不足以形成负压,项目在运行中还会导致垃圾坑内的臭气外逸,影响周围居民日常生活。

“由于垃圾不足,项目在生产时主要采取一条线运行、另一条线停运或者两条线交替运行的方式。”颜刚说,停运生产线中的汽轮机、余热锅炉、烟气处理系统等已出现腐蚀现象。而交替运行,需频繁启停焚烧线,对受压设备的影响也很大,甚至可导致变形,这将极大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

垃圾增量需从内部实现

困则思变。在寻求垃圾增量上,万州三峰公司曾主动出击,尝试能否把相邻的开县、云阳等地的垃圾转运过来,但很快这一念想就因当地各自在建的垃圾处置项目而破灭。“距离再远些的区县,也因高额的运输费用而显得不切实际。”李伟认为,只有从万州内部来破局了。

[pagebreak]

 

根据《2014年重庆市万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末,万州区常住人口为160.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有近百万人。李伟觉得,目前万州区垃圾焚烧发电厂仅仅只是解决了此前长岭填埋场所担负的处理任务,垃圾主要来自于城区,农村垃圾占比十分小,这与当地农村人口数量极为不符。

去年9月9日,万州区政府召集相关区级部门和部分乡镇负责人,专题研究进一步完善镇乡垃圾收运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有关工作。会议不仅完善了镇乡垃圾收运范围、考核机制,还明确了2015年年底需建成7个镇乡垃圾片区压缩中转站。

“可直到现在,垃圾增量仍未见效果。”这让李伟很是苦恼。

农村垃圾乱倒现象普遍

那么,万州农村垃圾现状究竟如何?

1月12日,记者驱车随机前往万州乡镇实地查看。在不到40公里的路程中,先后途径长岭镇、长滩镇、龙驹镇三地。在居民集聚区的道路两旁可以看到,零星分布着蓝色的垃圾桶,道路也较为清洁。

龙驹镇的赶场社区是记者途径的居民集聚区之一,一条四步河环绕而过。与主街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站在距街道十余米处的桥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沿河两侧的一排排住宅下方,堆满了各类生活垃圾。再往前走的中峰村也是如此,居民住宅的一侧、沿河的路边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垃圾堆,不少还是新倒的垃圾。

在路上,刚赶集回来的刘大爷告诉记者,一直以来,他们的垃圾都是往河里倒。“不怕把河填满吗?”“没得啥子,只要一涨水就冲走了。”

“这里没有人专门来收垃圾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在中峰村生活了10余年的王女士笑着说,这又不是镇上,哪里会有人来收,住在河边的就丢河里,住在山上的就扔树林里,也方便。况且他们统一收集的垃圾,最后还不是就堆放在村下游的河边。记者顺着她指的方向走去,果真看到河边有一个大型垃圾堆放点,不过大部分垃圾已被挖走,留下的是一个大坑。

农村垃圾收运亟待整治

针对这种现状,记者随后走访了万州区市政园林管理局。该局分管环卫工作的副局长谭周巍告诉记者,近年来,万州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目前,41个镇乡都设置了垃圾中转站,用以集中处置农村生活垃圾。

“万州在农村垃圾的收运工作中,主要采取前端和后端结合的方法。”谭周巍介绍,在前端,由各镇乡政府负责对农村垃圾进行清扫、收集,并运输至垃圾中转站;在后端,由市政园林管理局把垃圾从乡镇垃圾中转站运送至填埋场或焚烧发电厂。

谭周巍坦言,在农村垃圾收运的前端工作中,确实存在收运无序、乱堆乱放等现象,造成了垃圾不能应收尽收、“日集日清”。同时,部分镇乡垃圾收运工作由私人承包,工作中的不尽职尽责现象也亟待整治。

“下一步,我们将把农村垃圾收运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并加强对各乡镇的监督和考核,通过各项措施加强对农村垃圾的收运,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垃圾供应不足的难题。”谭周巍认为,要使农村垃圾收运现状得到根本改观,除了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进一步改进工作外,还需通过宣传教育,让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得到提高,积极主动配合垃圾收运工作。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