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底,安徽省住建厅与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国土厅共同制定的《推进浅层地热能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实施。按照方案,安徽省将推广使用地热,未来更多小区将实现地热供暖。
该实施方案规定:重点推动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率先应用地源热泵技术进行供暖制冷——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且有集中供暖制冷需求的,应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浅层地热能应用条件不适宜的工程除外);引导社会投资的1万平方米以上的酒店、商场等公共建筑优先采用地源热泵系统;鼓励有集中供暖制冷需求的居住建筑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应用地热能的项目可以申请奖补;为了减轻开发商和业主资金压力,四部门还提倡第三方投资兴建地热能应用设施,采取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投资、运行;同时还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支持地热能开发利用。
据这一实施方案,到2020年,该省将形成完善的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产业支撑和技术服务体系,新增浅层地热能应用面积1000万平方米,形成年常规能源替代能力约50万吨标准煤,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25万吨。
安徽省住建厅建筑节能与科技处副处长方东介绍了这样一组数据:“与常规供暖空调系统相比,地源热泵系统可节约用电40%以上,减少40%以上的污染物排放;与电供暖相比,可减少70%以上的污染物排放。”
美国目前是世界安装容量最大的国家,我国仅次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我国东北、华北利用浅层地热能较多,截止2015,北京市实现热泵供暖面积达到5000万平方米;沈阳地源热泵供暖面积已经超过电供热、油炉供热和燃气供热面积,仅次于锅炉房供热;青岛市财政局每年列支1000万元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包括浅层地热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相比之下,地热能在长江流域的各省份应用的不多,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安徽、江苏、浙江甚至起步较晚。
1995年,全国地源热泵应用面积为4000平方米,经过近20年的发展,2013年达到3亿多平方米。以安徽省为例,目前,该省建设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示范项目77个,示范面积超过440万平方米,算上在建的,总面积1000余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