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15年中国光伏组件产量4300万千瓦,占全球产量的72%,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为86%,企业盈利水平明显改观。
备案(核准)情况:截止2015年底,我国光伏发累计备案(核准)容量为1.15亿千瓦。内蒙古、新疆、山东分别位居全国前三位。
并网情况:截止2015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并网容量为4318万千瓦,跃居世界第一位。其中,甘肃610万千瓦全国首位;青海、内蒙分居二三位。
运行情况:2015年全国累计光伏发电量约392亿千万时,平均利用小时数1133小时。
2020年我国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5亿千瓦。
面临形势:
1.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成为推进光伏大规模发展的关键。一些光伏生产企业对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投入不足,技术较为落后的产品占据一定市场,影响光伏发电工程质量。
2.经济性是制约光伏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光伏上网电价仍是常规能源的2倍左右,光伏发展仍面临政策依赖度高、补贴资金不足,融资和土地成本高等的问题。
3.适应光伏发电规模化发展的并网服务体系有待逐步建立,促进光伏发电规模化发展的政策体系有待完善。
领跑者计划
提出的背景: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国内光伏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开始暴露出来。1.先进技术产品市场份额有限。2.光伏产业整体技术升级缓慢。3.光伏发电工程质量存在隐患。4.不利于降低光伏发电成本。为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加强光伏产品与工程质量管理,提高经济性,国家开始实施“领跑者”计划。
指标要求:多晶硅电池组件转换效率≥16.5%,单晶硅电池组件转换效率≥17%,高倍聚光光伏组件转换效率≥30%,而在薄膜电池方面;硅基薄膜电池≥12%,铜铟镓硒≥13%,石帝化镉≥13%,其他薄膜≥12%。
实施方式:国家能源局每年安排专门的市场规模实施“领跑者”计划,要求项目采用先进技术产品。通过建设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等实施“领跑者”计划。
具体来说,国家能源局提出对“领跑者”计划示范工程的要求,主要包括主要技术进步指标要求,建设规范要求,运行管理要求,信息监测要求等。之后由地方能源主管部门通过竞争性比选机制选择技术能力和投资经营实力强的开发投资企业,开发投资企业通过市场机制选择达到“领跑者”先进技术指标的光伏产品。
如何有效实施?
发挥财政资金和政府采购的作用支持“领跑者”计划。除了煤沉陷区光伏基地外,以下项目优先采用“领跑者”技术:解决偏远地区缺电问题和光伏扶贫等公益项目;国家外援项目、能源主管部门组织的光伏发电应用示范项目;各级地方政府使用财政资金支持的光伏发电项目;在各级政府机构建筑上安装的光伏项目。
加强光伏产品检测认证。关键产品必须通过第三方检测认证,并公布检测认证结果。
加强工程产品质量管理。光伏组件、逆变器等关键产品须通过认证机构 认证且认证送检产品保持一致。光伏开发企业应建立光伏发电关键设备的技术及质量管理制度,在产品招标采购、到货验货、竣工验收环节对光伏产品技术指标提出明确的要求。
加强技术检测和监督,对国家组织的“领跑者”计划项目,国家能源局委托第三方技术机构进行全过程技术支持和监测评价,在工程竣工验收时检查是否达到承诺指标,工程投产一年后进行购评价并公布评价结果。
完善光伏发电运行信息监测体系。行业技术支撑单位按照行业管理要求,开展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运行信息统计工作;电网企业建立和完善运行信息监测系统,监测输出功率和发电量等,配合开展光伏技术评价和质量检查信息服务工作;项目单位应向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系统报送光伏发电设施的基本信息;项目设施进行检修和发生故障时,项目单位应按运行规程及时向电网企业通报有关情况。
[pagebreak]首个“领跑者”计划基地的经验与模式
2015年国家能源局批准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区100万千万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在国家能源局与山西发改委的领导下,会同大同市发改委推进基地开发建设:光伏基地规划;光伏基地建设;光伏基地资源观测、信息系统建设;光伏基地综合验收与运行期评价。
2015年9月基地开工建设,2016年3~6月各电站将陆续并网。
第二批“领跑者”计划
在大同基地之后,包头、阳泉、济宁、两淮四个采用先进技术的光伏基地已经通过评审,并上报国家能源局。包头:采煤沉陷区地面光伏100万千万;阳泉:采煤沉陷区地面光伏100万千瓦;济宁:采煤沉陷区水面光伏(70%)+农业生态(30%)100万千瓦;两淮:采煤沉陷区水面光伏100万千瓦。
在项目建设要求方面,与大同基地相比,第二批“领跑者”计划进行了优化调整:1.更加注重先进产能:在多晶硅转化效率16.5%,单晶硅17%的基础之上,引导企业采用更先进技术产品。2.更加注重成本下降:在国家光伏标杆上网电价基础上,引导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主动降低上网电价,,减少国家补贴。
水面光伏
近年来,水面光伏发电作为光伏发电的新型式,受到广泛关注,在全国多地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我国水资源丰富,湖泊、水库众多,发展水上光伏电站具有不占用土地,避免采煤沉陷区不沉降、减少水量蒸发等优势,可以拓宽光伏应用。通过试验示范项目的建设,逐步积累工程经验,,解决组件长期在潮湿环境中的可靠性、浮台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等技术问题,水面光伏发电系统的开发利用有着良好的前景。
现状
现有水面光伏规模小,浅水区(约3米以下)以“固定打桩+固定支架式”。
深水漂浮式(约3~10米)目前尚处于示范阶段,技术成熟度有待提高,是未来水面光伏的重要发展方向。
主要问题
运维难度相对较大,设备防腐防水等技术要求高,抗PID能力较差,项目综合开发(兼顾渔业开发)的成本比地面电站高。
趋势
1.水上光伏应用不断增多。
2.突破深水区限制,漂浮式应用增多。
3.优化系统设计,促进度电成本的持续降低。
4.电站的数字化管理与智能化运维。
5.考虑与储能系统的结合,综合利用,新型光储一体化。
关注重点
设备制造:组件抗PID能力,支架和浮筒等部件质量和寿命。
运行维护:智能化运维方案,故障定位等降低运维成本。
发电成本:通过产品技术进步降低投资成本,通过智能化运维降低运行成本。
生态环境:与水质、渔业、水生动植物的协调。
应用范围:在技术经济可能范围内,走向更深水区,扩大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