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互联网造车炙手可热,乐视、百度、阿里等互联网企业纷纷布局,日前乐视与豪华跑车品牌阿斯顿·马丁正式签署合作。在2015年中国汽车市场全年增速放缓的阴沉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但进入2016年,新能源汽车出现了“急刹车”式的产量下滑。工信部数据显示,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统计,2016年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1.61万辆,同比增长144%;但从环比速度来看,去年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单月产量实已高达9.98万辆。这意味着,今年1月国内新能源车产量环比下滑超八成,产量甚至不足上个月的20%。
这种“断崖式”的下降引起业界关注。事实上,在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有一个令人不解的现象:一面是有专家估计,2015年到2020年,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可能超过4000亿;一面是不少新能源汽车厂家利用国家补贴政策漏洞大肆“骗补”,俨然形成了一条隐秘产业链。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着“大而不强”的尴尬。
新能源汽车遭遇“里程悲”
2015年10月,随着中国购车新政的实施,新能源车再次进入人们视野,尤其是在一些大中城市,人们仿佛找到了福音。相关互联网车企开始集中力量向新能源领域进发,希望通过“弯道超车”超越植根已久的传统车企。在补贴政策的刺激下,我国一举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但是,进入2016年,新能源汽车“急刹车”式的产量下滑也给市场一次当头棒喝。工信部近日发布的2016年1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量数据显示,与2015年每个月翻倍增长的速度相比,今年新能源汽车开局令人担忧,产量不升反降且跌幅巨大。据了解,2016年1月,我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13748台,同比增长183%,环比下降63%。其中,纯电动乘用车达到7782台,同比增长219%,环比下降72%;插电混合动力达到5966台,同比增长146%,环比下降36%。而就在不久前,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12月新能源汽车生产9.98万辆,同比增长3倍;2015年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37.90万辆,同比增长4倍。
正高歌猛进的新能源汽车突然遭遇“断崖式”下跌,暴露出新能源汽车产业虚火很大,也从侧面说明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经历自身发展的第一个调整期,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或将面临新一轮洗牌。
骗补横行致行业遇倒春寒
从2015年开始,来自多方的数据均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增长速度十分惊人,然而,这仅仅是体现在数据上,人们在马路上却很少能看到正规厂商的新能源汽车,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高销量数据下的新能源车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并没有进入市场和消费者手中。那么这些车都到哪里去了呢?
最近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中国汽车市场展望》主编徐长明一语道破天机。据了解,2015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17.4万辆,而对应的上牌量累计仅10.8万辆,相差近7万辆。对此,徐长明表示,这非常有可能是新能源车企为了骗补而生产,新能源汽车可能压根就没交到消费者手中。
目前新能源车企骗取补贴的通用做法是,首先通过建立独资子公司或注资他人建立租赁公司,然后将车辆出厂后直接卖给子公司或者租赁公司,套取补贴后,将电池卸下,然后重复利用,套取巨额新能源补贴。据业内人士介绍,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是公开的秘密。
为什么这么多新能源车企通过这样狸猫换太子的方式骗取新能源补贴?其中,最大的因素就是补贴太高。按照我国2013-2015年度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统一补贴25万元/辆,6-8米的纯电动客车补贴30万元/辆,8-10米纯电动客车补贴40万元/辆,10米以上的补贴50万元/辆。
新能源车准入标准提升迫在眉睫
毫无疑问,新能源汽车必须要发展,而且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资质和能力依然值得考量,因为绝大多数拥有整车生产线的厂商并没有规模生产纯电车和混动车的能力,一些车企还是组装公司和皮包公司之间的暗箱操作。
防止骗补,使新能源汽车规范化,准入标准提升势在必行。一方面,国家虽然大力补贴新能源汽车产业,但补贴却没有很严格的产品参数、质量检验等标准区分,只要是“电动汽车”,在生产、销售等环节都采取一刀切的补贴。正是这种一刀切的补贴,使得真正刻苦攻坚、研发创新的企业“吃了亏”,却肥了钻空子的车企。因此,国家应该完善准入标准,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发展新能源汽车+物联网,强化生产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监控、动态检查,建立惩罚性赔偿和市场退出等机制。
另一方面,对于整车性能也要做一些要求,比如百公里综合油耗(混动车)、续航里程(纯电车)也可作为补贴标准,淘汰一些低质量产品。同时,为了敦促车企实现整车的可靠性,新能源汽车要进行一定的碰撞测试和防自燃测试,这样才能保证新能源能带给消费者和传统燃油车辆一样的驾驶体验和安全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