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PM2.5是两会中重点讨论的问题之一,许多地区提出了降低PM2.5的长期目标,然而汽车尾气作为PM2.5重要来源之一,如何有效控制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根据中科院对北京大气污染物构成的研究报告显示,汽车尾气对PM2.5的贡献率高达22.2%,仅次于燃煤排放产生的污染。北京市政府在进行降低燃煤排放的同时,也积极推进降低尾气排放工作,采取小汽车摇号及鼓励发展电动汽车,目前天津、广州、杭州、贵阳等地也效仿了此项措施。但是,电动汽车的推广效果并不能让人感到欣慰。
据了解,电动汽车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难题。首先是电池的寿命,普通蓄电池充放电次数仅为300-400次,即使性能良好的蓄电池充放电次数也不过700-900次,按每年充放电200次计算,一个蓄电池的寿命最多为4年,而更换电池的费用几乎相当于购买一辆车的价格,所以北京车主宁愿寄望于600万分之一的摇号几率,也不愿购买电动车。
其次,充电也制约了电动车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电动汽车的储能较低,一般情况下100公里左右就要充电一次,而且随着使用时间的推延,充电时间会越来越短。二是充电时间长,一般情况下电动汽车全部充满电需要10个小时,即使会加快缩减电池寿命的快充也需要2个小时充满。三是充电桩较少,充电桩对于电压、安全等方面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政府在此方面已经做出了许多努力,但公共配置的充电桩仍难以满足需求,然而由于多种因素限制许多小区物业都不愿意增加这方面的投入,这也直接阻碍了车主购买电动汽车。
当然,电动汽车的推广难不仅仅是中国面临的问题,在许多国家推广电动汽车都面临着以上问题。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其最新的年度“世界石油前景”报告中预测,到2040年94%的路上行驶车辆仍将依靠石油燃料提供动力。该组织预测,至2040年,纯电动汽车将在全球汽车销量中所占比重仅为1%。
一方面是电动汽车推广难,另一方面是高达22%的PM2.5排放,这是否意味着对于汽车尾气排放只能坐以待毙?
据相关专家介绍,降低汽柴油发动机排放污染物主要从汽柴油、尾气过滤及发动机三方面入手。
汽柴油是尾气污染物产生的来源。汽油中所含有的杂质以及未完全燃烧的汽油,直接通过排气管排放出来,是产生PM2.5的重要来源,因此降低汽柴油中的杂质会直接减少PM2.5的排放,这也是国家不断升级国标汽柴油的原因。2016年初,国家在年初推出国5标准的汽柴油,对于降低尾气的排放有着重大的意义。
由于技术以及成本的原因,实现汽油中不含有其它杂质以及汽油完全燃烧显然是不可能的。通过对排放尾气的处理,可以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许多汽车生产企业为此研发了触媒转化器、排气循环、燃料箱油气回收及引擎电子控制系统等,但尾气排放仍然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同样是降低尾气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技术手段降低发动机内部的摩擦、点火时间的精准控制等措施都可以降低有害气体的产生。另外,车主定期更换机油、滤芯既有利于提高发动机性能,也能降低污染物排放。
除此之外,对于节能环保型润滑油的推广,也能有效控制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2.5排放低于标配润滑油50%。刘彬隆解释说,机油被誉为发动机的血液,发动机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机油,节能润滑油在降低发动机零件表面摩擦上有着突出的效果,从而提高燃料的有效燃烧,降低尾气的排放。
随着电池技术以及公共设施的完善,电动汽车未来会走到每家每户,逐渐代替燃油汽车。然而面临目前尾气污染问题绝不能坐以待毙,应继续探索降低燃油汽车尾气排放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