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赛维BEST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一期投资25亿美元建设的光伏产业园正式落户南昌高新区,与此同时,晶湛(南昌)科技有限公司的年产1300吨太阳能多晶硅产品即将面市,南昌迈出了建设光伏产业基地的坚实步伐。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余欣荣说:“这是南昌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引进、培育、壮大高新尖项目,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树立的新标杆。”
进入新世纪以来,南昌市委、市政府实施大开放战略,全力推进建设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的核心战略,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走出了一条质量效益型的工业发展新路。2001年至2007年,该市规模以上工业连续实现了两个“三年翻番”目标,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了60%。今年上半年,南昌市克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8.37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高新技术产业贡献比重达23.9%,万元GDP能耗下降到0.97吨标煤,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着力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升级,促进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生态化,是南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积极实践。传统产业占南昌工业经济总量的60%。近年来,南昌市设立专项资金扶持钢铁、汽车、纺织服装等行业企业采用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并在土地、“两税”减免政策上给予倾斜,仅去年全市技改投资就达110亿元,使一批传统产业企业焕发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南昌瞄准产业价值链高端,有针对性地与世界500强企业、国内200强企业进行产业对接,发展了汽车制造、家用电器等五大支柱产业,优化了产业结构,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以江铃汽车(000550,股吧)集团为例,该集团与长安福特汽车“联姻”之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新开发的CV7乘用车上市,向着年产50万辆整车的目标迈进。
南昌市还投资20多亿元,推动40家重点污染企业退城进园,提升企业产品档次和工艺水平,实行清洁生产,生态效益显著。在全市经济以年均14.5%速度增长的情况下,南昌市空气质量连续4年列中部省会城市第一,2007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8天。
南昌把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作为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关键战略。围绕电子信息、航空、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充分发挥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创建具有国际水准的创新孵化基地,带动了南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如今,南昌高新区已发展成为全国四大“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之一和国内最大的光电子(LED)生产基地;园区内已成长起国内惟一具有LED全工序生产技术和实现半导体发光材料及芯片规模化生产的联创光电(600363,股吧)企业,以及全国惟一具有全套自主知识产权、专门从事LED外延材料与芯片生产的晶能光电企业。微软公司在园区设立了技术中心,加上园区内5家中国软件(600536,股吧)业百强企业,南昌软件产业初具规模。
为推进产业集中和企业集群发展,去年以来,南昌实施了“3010”重大工业项目工程,重点建设10个投资30亿元以上、30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致力于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至今,已有29个“3010”工程项目开工建设。
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南昌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助推产业配套,引导大企业、大项目及其配套产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推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产业配套和产业对接,努力创建分工专业化、技术高新化、生产生态化的产业集群发展新模式。目前,南昌市冶金和新材料、食品、汽车、纺织服装、医药和医疗器械、机电六大产品制造基地经济规模均已超百亿元。伴随神基集团年产100万台笔记本电脑、海立集团年产1000万台空调压缩机等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南昌家电产业基地快速形成。
南昌市对引进项目设置了“三条红线”: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项目不引进,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不引进,严重影响安全与群众健康的项目不引进。“三条红线”并没有影响外来项目落户南昌的积极性,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吸引国内外客商的第一品牌。2000年至2007年,南昌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9.99亿美元,年均增长67.7%,吸引了28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