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省政府同意,省工信厅印发《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描绘出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线图。《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累计推广应用各类新能源汽车30万辆。同时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止产能过剩,把河北省建设成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势地区、新能源汽车应用领先地区。
产业如何提速发展
到2020年,全省形成50万辆各类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
截至2015年底,全省新能源汽车行业拥有生产企业30多家,形成年产5万辆产能,74款新能源车型进入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全省推广1.5万辆新能源汽车,位居全国第9位。
“但总体上看,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薄弱,缺乏龙头企业,整车起步时间相对较晚,投入不足,创新能力滞后。”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说。按照立足省内、服务京津、领先国内、跟进国际的目标,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创新体系、应用安全和售后服务体系、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河北省提出,到2017年形成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8万辆,其中乘用车2万辆。全省累计推广应用各类新能源汽车5万辆,鼓励私人购车超过2万辆,充电设施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运行需要。到2020年形成50万辆各类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其中乘用车35万辆、专用车10万辆、客车5万辆,总产值10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居国内前列。同时,形成1—2家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销量进入全国前五、2—3家具有较强行业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
车企怎样快速集聚
依托重点企业引导产业集聚,打造一批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依托重点企业引导产业集聚,打造一批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规划》提出,依托长城汽车、保定长安客车(含长安汽车)、风帆电池等企业打造保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依托石家庄中博、中国中车、河北电机等企业打造石家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依托河北红星汽车、河北神州巨电动力电池、御捷车业等打造邢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依托上汽唐山客车、一汽凌源(曹妃甸)等企业打造曹妃甸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依托北汽黄骅、沧州明珠等企业打造沧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此外,还将打造衡水电动汽车核心部件产业基地、邯郸动力电池产业基地。
河北省提出,引导研发、设计、检测、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机构向产业基地集聚发展,逐步形成产业集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制造与服务联动的空间布局。
《规划》要求,整车领域重点发展纯电动客车,引导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合资合作等提升竞争力,把纯电动客车打造成河北省的优势产品。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客车生产能力达到5万辆。乘用车重点发展纯电动轿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SUV乘用车,支持长城汽车超前开发新能源智能汽车等。专用车领域,重点发展物流、观光、环卫、市政、教练培训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动新能源专用车向技术含量高、专用功能强、特色品种多的方向发展。
推广应用出啥新招
支持新建纯电动出租车公司,激发启动私人购买市场
《规划》提出,优先在公交、出租、城市物流等领域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2016年—2019年新增及更换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公交车比重分别达到50%、60%、70%、80%。积极探索研究纯电动出租车环保贡献补贴替代燃油补贴方案,通过免交或减半缴纳出租车运营费用等措施,支持新建纯电动出租车公司。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使用环节的优惠政策、非财税性支持政策,参与国家碳积分交易试点,激发启动新能源汽车私人购买市场。推动2022年冬奥会核心区实现新能源汽车全覆盖。以创建京津冀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为契机,加快部署智慧路网、智能汽车关键技术创新研发与应用示范。
到2020年,全省累计推广应用各类新能源汽车30万辆,11个设区市、定州、辛集和主要县城公共交通实现新能源汽车全覆盖。
充电设施瓶颈咋破解
到2020年,全省建10万个充电桩,实现大型公共服务场所全覆盖
《规划》提出,积极破解充电基础设施瓶颈,按照“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原则建设充换电设施,发展公共场所充电、移动充电、无线充电等多种形式的充电服务模式。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充换电设施建设,制定收费管理办法,逐步实现充换电等设施建设管理的市场化和社会化。
到2020年,全省建设充电站1000座、充电桩10万个,其中高速公路服务区、机场、车站、大型公共服务场所实现全覆盖。
低速电动车走向何方
严格限制低水平、低质量低速电动车产品进入市场
按照升级一批、规范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则,加强规范引导,进一步开发适销对路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电动车,满足政策要求和市场需求,保障运行安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御捷车业、河北跃迪等有条件的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申报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严格限制低水平、低质量的低速电动车产品进入市场。
新能源汽车与服务业如何融合
鼓励互联网企业整合生产端,发展新能源汽车生产性服务业
《规划》提出,支持石家庄通合电子等充电装备企业积极开展充电设备技术创新和运营模式创新,鼓励互联网等领域企业整合生产端和市场端资源,发展新能源汽车生产性服务产业。支持新能源汽车智能交通应用试点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前沿研究水平,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面向新能源汽车制造和新能源汽车应用的大数据产业,为用户使用和政府决策提供服务支持,探索新能源汽车车联网业务新模式,推进租赁业务与现代信息平台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