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2015年末和2016年初的“大起大落”后,2月份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步回归常态,市场份额接近2%,稳定了军心。第2届电动车百人会引发了“千人大讨论”,国务院常务会议及时出台了“国五条”,工信部加强产品管理,并推动动力电池技术攻关,措施更有针对性。整车企业快马加鞭,新兴企业的大门也即将开启,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了快车道,曙光初现。
市场动态:强势回归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6年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6,395辆,相对2015年最后2月(超过8万辆),呈现“断崖式”下跌趋势,也引起了行业的普遍担忧。对于2015年末的“最后的疯狂”,大家都能接受,毕竟2015年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的重要时间节点,补贴要退坡,政府要接受考核。对于各地政府来说,“那都不是事”,疯狂的需求也导致了车企疯狂地生产。对于2016年1月的“断崖式”下跌,一方面是受到了2015年底的透支消费,另一方面是前一个节点刚刚过去,地方政府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压力并不急迫。对此,大家虽然有心理准备,但仍然难免有所担忧,下跌会不会持续下去,十五年的努力是否会付诸东流?
2016年2月,新能源销量接近3万辆,同比增长4倍,市场份额也接近2%,回归到2015年9月、10月的水平,给大家送上了一剂“定心丸”。如果说2015年末的“疯狂”,是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公共采购来推动的话,那2016年2月的市场,则是去除了政府因素,更多的体现在私人消费层面。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而言,公共领域的推广只是“文工团”,私人消费才是“主力军”,私人消费市场的逐步发展壮大,才能真正长期可持续地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壮大和繁荣。
以北京为例,2016年计划配置6万个新能源汽车牌照,其中私人领域5.1万,分六期完成。2月份,第一期获得指标的人数就超过1万个,占全年的24%,2016年极有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与此同时,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省市,过去几年的推广总量仍然保持在三位数,甚至两位数。
行业动态:渐入佳境
2016年1月23~24日,第二届电动车百人会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构建竞争、创新、可持续的产业生态”,官产学研各届有近千人参会。参会人员就电动汽车的热点问题、发展战略、政策、创新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围绕推广应用、产业管理、智能交通、整车发展、动力电池、基础设施六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本次大会,既是对以往新能源汽车发展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战略的重新思考和梳理。最后,电动车百人会作为国家级的新能源领域的智库,大会形成的成果,也必定会影响到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和具体政策法规。
一个月后,2月2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明确了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五大措施,简称“国五条”,分别为:(1)加快实现动力电池革命性突破,(2)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3)扩大公共领域的应用,(4)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品质,(5)完善政策体系,加强监管。
发展新能源汽车被提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国务院之前也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措施。与这些措施相比,本次“国五条”既是以往政策的延续,更是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重新认识和调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数量上精减,以往的促进措施,往往是大而全的,至少有个十条、八条的,本次高度聚焦在最重要、最紧急的五个领域。第二,在优先级上调整,把动力电池放在最优先的位置,这是涉及到发展新能源汽车最根本性的问题;把充电放在第二,这个是涉及到当前新能源推广进展的直接瓶颈。第三,在政策内容上优化,着重电动技术的突破,公共领域的推广比例进一步加大,对电池采取“以奖代补”的措施。总体来讲,“国五条”更有针对性,更加切实可行,是在新的发展阶段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和战术层面的及时调整,必将促进新一轮的增长。
政策法规逐步完善。工信部取消了原《节能与新能源目录》(涉及3000多款车型),从2016年开始采用新目录,共发布了2批次,累计713款车型,并规定3年有效期,切实加强了产品目录管理。同时,基于安全性及竞争等因素的考虑,暂停了三元锂电池在纯电动客车领域的公告申请,引发了行业的广泛争议,加强安全标准的制定和验证势在必行。新能源汽车的标准化工作路线图也通过专家组审核,对未来10年的标准化工作按照轻重缓急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工信部表示已经联合行业内外的九家企业、投入了5亿元,正在组建动力电池研究院,搭建国家级研发平台,总体上将促进动力电池的研发,但可能需要更多的资金投放,参与企业中也应加入电池材料、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回收等领域的机构。工信部就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政策发布了征求意见稿,环保部也同步发布了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征求意见稿,电池回收利用有望逐步规范。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十三五”充电设施奖励政策,根据推广数量和区域设定标准,每年每地最高奖励可达2亿元,但应进一步明确落实措施。同时,财政部等派出工作组对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开展核查,杜绝“骗补”,也有利于“良币驱逐劣币”。
企业动态:快马加鞭
面对前途一片光明的市场和国家不遗余力地支持,产业届已经从“磨洋工”变成了“快马加鞭”。
整车企业纷纷加快节奏。北汽新能源发布了“十三五”战略目标,计划到2020年销售50万辆新能源汽车,比之前的20万辆的计划更进一步,并谋求海外上市;并在巴塞罗那建立了又一个海外研发中心,打造超级跑车。奇瑞6万辆铝制车身项目开工,未来投产小型纯电动SUV,谋求新一轮的增长机会。长安也发布了欧力威纯电动汽车,续航达200公里,直指物流市场。一汽、东风等企业也明确了2016年的电动车投放计划,亡羊补牢,还不算晚。
新兴企业正在拼命挤入,大门即将开启。万向新能源客车立足杭州萧山,与上汽合作,已经通过了资质审核,万向获取新能源乘用车的资质的呼声一直高涨,有望进入近期将公布的第一批资质名单。长城华冠虽然尚未获得资质,但摒弃“代工”模式,在苏州生产基地正式奠基,近期将正式开工,这也将增加其获取资质的机会。谐富腾投资10亿,打造高端电动车,并吸引宝马系高管加盟,宝马i8总监将作CEO,宝马中国原副总裁戴雷将任COO,充分利用其“中国通”的优势,立足中国,面向全球。蒋大龙新萨博重组福建新龙马,“借壳”生产资质,进入整车制造领域。电池企业多氟多继入股红星汽车之后,又入股宇航汽车和中道能源,新能源造车计划再扩大。
核心零部件积极跟进。深圳比克动力获长信科技8亿元增资,共拓动力电池新发展,引发了动力电池领域的新一轮的投资。科力远吸引4.6亿的增资,从吉利、科力远的“1+1”模式,变成了吉利、长安、科力远、云内的“2+2”模式,初步搭建了混合动力系统总成的平台,这也将有利于我国打扰在插电式混动领域的短板,进一步促进市场的繁荣。
中国市场欣欣向荣,全球份额过半,外资品牌份红“眼红”。大众汽车在经历了“排放门”事件之后,更是希望牢牢抓住中国市场这根“救命稻草”,在中国市场推广新能源汽车,并与江淮汽车“眉来眼去”,姿态摆得很低。特斯拉在2015年全球销售5万辆,累计销量突破10万辆,但在中国市场销量却不尽如人意;2016年,计划销售8~9万辆,因此国产化的压力越来越迫切;目前,在中国建厂的计划,也逐步缩小了范围,与苏州、上海等城市的沟通日益深入。阿斯顿马丁也与乐视汽车合作,将为其代工Rapid S电动车。
最后,总结一下,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在经历了前期的推广之后,示范效应达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私人消费逐步兴起,并将成为未来市场发展的主力军。新能源汽车的大幕已经开启,曙光初现,大家可以稍稍喘口气了,但仍不能放松,因为发展新能源汽车不是一次“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