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光伏产业的发展可以用“大起大落”四个字来形容。进入“十三五”,面对新一轮的光伏投资与建设热潮,在跃跃欲试的同时,每个人心中恐怕都难免有个疑问:光伏产业的大起大落现象还会再现吗?
德国是世界上太阳能起步最早的国家,光伏产业的发展极其迅速,但其2015年光伏新增装机仅1.3GW,远低于德国联邦政府设定的2.5GW目标。在电价补贴、收购保证等扶持政策的影响下,德国光伏产业一度像打了强心剂般疯狂地发展,2010-2012年平均每年光伏装机达到7GW以上,2012年更是高达7.6GW。但同时,高额补贴也逐渐成为德国政府与居民的不可承受之重,因此不得不于2014年对原有的《可再生能源法》进行了调整,确定了光伏补贴的容量上限,并逐步实行市场竞价销售模式,这直接导致了新增装机量于2015年急速下滑。
与德国类似,中国的光伏产业也是典型的非完全市场化产业,补贴这一非市场化因素对光伏产业的发展走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最近几年,光伏发电企业被拖欠补贴的现象很普遍,2013年9月后新并网的电站机组都没有及时享受到补贴。统计到2015年底,光伏发电项目累计拖欠补贴大概有400亿。因此,现行的补贴政策很可能是不可持续的。另外,虽然法律法规明确要求电网企业对符合条件的光伏电站项目所发电量全额收购,但地面光伏发电站往往建在滩涂、丘陵、戈壁、沙漠等地貌类型的场地,远离电网规划,导致光伏弃光现象非常严重。据统计,2015年全年弃光电量大概是40亿千瓦时,预计2016年不仅难以缓解,而且很可能更加恶化。
但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依然是足够乐观的。
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通过了一致减排行动《巴黎协定》。在大会上,中国向世界作出了承诺: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到高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而兑现这一承诺的主要途径,就是引导清洁能源利用比例的超常规提高,其中光伏将发挥最重要的作用。光伏发电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太阳的能量是无限的;获取太阳能发电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硅材料,硅元素的丰度在地球上仅次于氧,为26.5%。光伏发电是未来最有竞争力的清洁能源,这个总趋势是确定无疑的。从大势上研判,光伏产业是风险与机遇并存,关键是怎么抓住机遇、规避风险。
我们不妨从股市中汲取一点经验。股市的不可预测性,是远超光伏投资的,但仍然有几种类型的股民在股市中赚到了钱:一种是将股票当彩票买,但撞了大运的;另一种是悟性特别高的民间股神;还有一种是找对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很显然,前两种情况对光伏投资没有什么可借鉴之处,最后一种情况则有助于启迪我们的思路:傍能人。
光伏产业的以下几个特征,决定了其并不适合“散户”单打独斗:
1、光伏发电的成本比火力发电高,这是光伏产业在目前阶段离不开补贴的根本原因,也是光伏产业市场化的最大障碍。只有那些能够采用先进技术、科学布局和先进制造模式的行业龙头企业,才能生产出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的光伏组件及其它相关产品。制造产业链是否高效,能否保证低成本下依然有较高的转换效率和稳定的质量,是光伏能够推广应用的关键和基础。产业链中的各家企业可以通过协同制造,形成综合能耗低、物料消耗少、生产效率高、技术水平高的光伏发电全产业链制造企业群,建立起一个智能制造、先进制造、精益制造的高端制造体系。
2、投资回收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等光伏电站特有的属性,使得成功的光伏企业必须要有稳定的融资渠道和成熟的金融思维。资金与技术实力雄厚、项目储备丰富且法律文件完备、合规与风险控制能力强的企业,更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青睐,且有较多机会通过金融创新获得更有利的融资条件。
3、光伏产业的发展走势与政策的变化息息相关。虽然国家大力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不会变,但具体政策仍然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中间会有很多波折与变动,绝不是一味地给补贴了事。比如,国家能源局在“十三五”期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加速光伏产业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尽早摆脱对补贴的依赖。光伏电价将逐步下降,且将通过市场竞争配置项目资源、发现市场价格,挤出各种各样的价格水分。为降低或者避免政策风险,投资光伏项目需对当前及未来一个阶段的光伏投资产业政策进行详细了解和分析,最大限度控制来自合同、交易和监管等各方面的风险。
因此,对生产技术不过硬、资金实力不够雄厚、政策把握能力不够强,或者行业经验不够丰富,但仍有意向涉足光伏投资的企业来说,增强风险抵御能力的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是:参与光伏产业投资基金,特别是由行业龙头企业发起的基金,或者在行业协会的牵头下抱团成立的基金。一个比较理想的光伏产业投资基金,其投资管理团队应当包括来自以下机构的人员:光伏行业的龙头企业、光伏行业的协会或智库、熟悉光伏行业的律师事务所、有光伏行业融资经验的金融机构。
一网知光伏,动动手指点击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