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称,国家四部委将在近期就新能源骗补事件公布调查结果,笼罩国内新能源行业长达半年的谜团或许就此揭开真相。根据此前透露的信息,一些涉案车企或因此被取消整车生产资质。对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投机者被惩处当然大快人心;但车业杂谈认为,骗补事件之后国内新能源行业也应就此走上正途,在国家补贴政策的指引下带动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一方面,投机者占用国家专项资源,贻误新能源核心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另一方面,存在质量及安全隐患的新能源车流向市场,势必会影响今后消费者使用新能源车的信心,到底又需要什么样的新能源车来满足消费者需求?
根据国内新能源补贴政策的定义,新能源车包括纯电动、插电混动及燃料电池汽车。其中燃料电池因技术瓶颈至今尚无量产车型,市场上运行的新能源车也主要是前两者。众所周知,无论是纯电动,还是插电混动汽车,动力电池都是核心零部件,而这也是其与传统燃油汽车的最大区别所在。从这个角度来讲,发展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也应当是发展动力电池。
但可惜的是,在此前的骗补事件中,不少车企在利益的驱使下并未将重心放在动力电池上,单方面追求低价而忽视品质,以“解决有无而不是好坏”来迎合补贴政策,违背了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小规模产量下的高容量、高安全动力电池成本不会低。
4月25日,英国《金融时报》发布了2016年“转型商业奖候选名单”,来自全球140多个国家的项目参与评选,微宏动力获得低碳城市转型成就奖提名,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企业。
微宏动力是何许“人”也?根据资料显示,微宏动力是一家成立于2006年、总部位于浙江湖州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截至2016年3月底,微宏快充电池系统产品已在全球6个国家,100余城市,装备超过10,000余台公交客车上实现超过6.2亿公里的实际安全运营积累。不久前,微宏动力还发布了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不燃烧电池技术。
正如微宏动力市场副总裁宋寒所言,“微宏一直以来都倡导清洁城市交通(CCT)战略,此次入围这一重要奖项也是对微宏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其系统领先的技术与批量应用的认可,同时也是对中国‘智造’的认可。”事实上,微宏动力在国内市场也有不俗的表现,如在北京占据了纯电动公交60%的市场份额,开创北京快充公交技术路线,同时也在重庆、西安等城市的新能源客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由此来看,虽然骗补事件暴露出了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下的种种乱象,但并不意味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完全没有希望;相反诸如微宏动力这样在动力电池核心领域已有成就的企业,是可以助力国内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的。进一步来看,车业杂谈认为,经历此次骗补事件后,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应当思考政策补贴是鼓励新能源行业发展的这个初衷,并考虑细化动力电池等新能源车核心零部件的安全、质量等国家标准,为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客观来讲,目前市场上运行的不少新能源车并没有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可以大胆假设,如果没有政策补贴、限购城市的上牌政策,国内消费者还有多少人会选择新能源车?车业杂谈认为,或许不会多甚至会很少。
从消费者角度来讲,汽车带来的根本利益在于提供A点到B点的移动出行服务;所以从功能本质上,消费者应该也不会太过在意驱动汽车移动的是燃油与传统燃油机、还是动力电池与电机。但基于移动出行服务,消费者是可以提出如下需求的:第一要快,第二要安全,第三要便宜。目前来看,传统燃油机驱动的汽车显然是可以满足以上三个需求的。
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新能源车表现如何呢?普遍来看,跑起来算快、但充电不快;车身安全(这与是否是新能源车没太大关系)、但电池不够安全(烧车事件不是个例);补贴后相对便宜、补贴前不便宜(动力电池寿命偏短维护成本不便宜)。也许有人说,那么Tesla(特斯拉)呢?当然,车业杂谈并不否认其相对稳定、亮眼的性能;但客观来讲,如果Tesla单纯以电动车的概念告诉消费者时,相信不会有今天火爆的市场表现,本质上来说Tesla应当是电动车+跑车+高科技(智能)的混合体。所以,总体而言,当前不少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新能源车并没有满足消费者需求。
早在3月19日,微宏动力就在北京水立方举办了“More Than Safe|微宏不燃烧电池技术发布会”。在现场,微宏动力就动力电池系统发布了三项可量产的技术:第一,快充;第二,长寿命;第三,不燃烧。显然,这三项技术带来的利益点与前面提到的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三项基本需求不谋而合,也足以让行业看到希望。且据微宏动力表示,其自主研发的智能热控流体(STL)安全被动防御技术可以对所有电池安全事故起到显著的防御作用,并承诺向全行业公开这一专利,目的就是希望推动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应该来讲,微宏动力这样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并希望推动行业整体发展的做法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还记得,在骗补事件爆发之前,曾有不少行业人士提出,国内新能源车行业将要实现对国际汽车行业的弯道超车。车业杂谈向来是反感所谓“弯道超车”的,相反,更希望新能源车行业发展能遵循产业规律,一方面遵循技术发展规律,一方面遵循消费需求规律。当然了,前文提到的微宏动力之于国内新能源车行业毕竟是势单力薄,新能源车也显然并不是单一企业或个体就能玩转的新形态;只是,希望这颗星星之火能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