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江淮汽车已停产iEV6S,原因是该车采用的三星电池还未获得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目录准入。据笔者求证,江淮iEV6S仍然在产在售,7月初刚向北京市场发付数百辆iEV6S,即将交付车主。
江淮于今年北京车展期间发布iEV6S,4月25日开始接受预订。以北京市场为例,首批200辆iEV6S电动汽车在6月到货,已交付车主,但远远无法满足当前的订车需求。据江淮内部人士介绍,目前iEV6S的生产放缓,确实担心电池目录未通过而影响补贴发放。给经销商的提货期约一个月时间,比其他电动车型要慢。
今年5月初也传出江淮在北京停止预订iEV6S的消息,记者从车主和经销商处听到多种说辞,“等进北京目录才能销售”,“过了7月就不接单了”,“厂家在考虑换国产电池,10月份才能提车”….但可以确定的是,经历种种波折,江淮iEV6S目前还在销售,江淮厂家的态度比较谨慎,不会大幅放量。
一切围绕“江淮iEV6S停产停售”的疑云背后,都跟电池目录紧密相关。4月27日,有媒体报道,中机中心把2016年发布的1—3批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全部重审,电池厂家没有进入《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的都不予以通过。
随后在4月29日,工信部对实施5个月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发布补充通知,要求已进入公告的25家企业的典型产品,按照新国标重新检测,并于2016年6月底前提交报告。
6月20日,牵动业内神经的第四批动力电池企业目录公布,加上此前工信部已公示的25家企业名单,截至目前一共有57家企业入选“白名单”,其中单体企业56家,系统企业1家。另外,笔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有部分企业未能通过重审,可能被退出目录。
业内关注焦点在于,外资动力电池企业能否进入享受政府补贴的电池供应商名单。在动力电池强推目录制之前,外资动力电池正在起势,三星、LG化学、松下、SK等在华建厂出货,收获了巨额订单。除了江淮,三星还向宇通客车、北汽福田供应电池。LG化学的客户包括上汽、长安、奇瑞、一汽等。但是截至目前,还没有一家外资动力电池企业获得前4批目录准入。
韩国企业乃至政府对中国市场也非常紧张,据韩联社报道,韩国国务总理黄教安2016年6月28日同李克强总理举行会晤,黄教安请求中国积极解决三元聚合物锂电池问题,李克强总理表示将研究解决方案。
事实上,电池规范及申报通知中并无限制外资的规定,据一位接近政策制定的专家表示,外资企业同样可以申请进入目录,只要满足相关准入要求,具体申请流程和国内企业一样。
但从电池规范不难看出,对外资电池企业的要求明显提高,研究机构设立等技术要求防止外资企业在本地只进行简单加工生产,套取利润。提高针刺、挤压、高温以及高倍率下循环寿命等测试条件,对外资的三元材料的针对性更强,同时也为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发展,尤其三元系提升赢取缓冲时间。
目前三星、LG、SK等外资企业都在积极申请下一批动力电池目录准入,也表示出信心。但新能源整车企业仍然抱有很大担忧,江淮对iEV6S产销的摇摆也是基于此。“不知道外资品牌什么时候能进入目录,是否有过渡期政策也不明朗。”
根据笔者此前获得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修订版—征求意见稿),新准入政策或将提供一年过渡期,已获得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的车型可继续使用原电池生产销售,在2017年7月1日之前满足动力电池准入标准即可,而2016年7月1日起新申报的车型,则必须采用获得准入的电池。
但政策没有落地之前,很多企业不愿冒失去补贴的风险,即使考虑更换为国产电池,也需要一定时间来配合车型调整。如果政策迟迟未能明朗,部分采用外资动力电池的新能源车型产销将继续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