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资讯 » 新能源热点聚焦 » 正文

电动汽车百人会:行业管理需适应汽车产业新发展

日期:2016-07-19    来源:新能源汽车新闻EV

国际新能源网

2016
07/19
09:4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产业 新能源汽车企业 新能源汽车技术

当前,我国汽车行业发展正处于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各领域以汽车为载体不断创新、融合,行业之间的边界逐渐打破;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为汽车赋予了新的定义和新的生产方式。一方面是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另一方面是现有的管理体系还停留在对传统汽车产业的理解上,在新的产业变革环境下已经不再适用。因此,基于生产环节、使用环节两大领域所建立的行业管理体系需及时调整,以适应汽车产业日新月异的变化。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于7月16日召开了第四期电动汽车热点问题系列研讨会,围绕汽车产业变革与行业管理体系改革这一主题,邀请了来自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等80余名嘉宾,共同探讨现有管理体系下汽车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及建议。

一. 汽车行业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管理环节重视不够

我国汽车产业已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加入WTO之后,在20多年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建立了以1994版和2004版的汽车产业政策为标志的一套管理办法。然而,这套管理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晓明表示,我国在行业管理中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重事前管理,轻事中和事后管理。即指政府部门主要对产品、投资和建厂等准入环节进行管理,在生产制造环节和销售环节上重视不够;二是重产业管理,轻社会和市场管理。在产业投入和发展环节上进行了管理,但在售后管理上,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体系。即在国家层面上还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指导意见,而只是靠地方出台政策、比如限购限行等一些比较简单直接的办法来进行管理。

2新模式、新业态下的政策法规尚未完善

随着互联网产业和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与融合,催生了“互联网+汽车”的新型产业模式和新的交通出行方式,然而与这些新模式相关的政策法规尚未完善。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汽车制造业将面临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等问题。如在自动驾驶方面,政府部门尚未专门出台配套的政策法规。此外,汽车出行服务模式日新月异,针对Uber、滴滴等运营模式的相关政策法规还没有完善,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着政策风险和政策不确定性。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原有管理方法已不再适用,甚至将成为产业发展的限制,在鼓励技术创新、完善相关标准方面,需要政策法规的配套。

3新能源汽车准入 仍沿用重资产标准

汽车行业是制造业中少有受到高度管制的领域,汽车产业的投资、资质、生产等方面都需要政府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进行规制。过去的规制建立在对于传统汽车产业的理解之上,当汽车产业发生变化之后,之前建立起来的汽车相关的一系列准入管理方法的局限性就凸现出来,主要体现在对新能源汽车的准入环节上。

有企业负责人表示,当前汽车产业的准入标准存在偏重资产、偏重产量的问题。导致地方政府在和新进入企业合作时,往往只重视企业在生产环节的资产投入,而忽视企业自身的特性和发展优势。欲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互联网企业,最擅长的方面不是汽车制造,而是数据转化的能力和模型。应允许互联网公司将资本投入到自己擅长的领域,而不是建立最不擅长的四大工艺上。准入标准的沿用对于新进入的互联网企业而言,不利于发挥自身优势,有可能导致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和汽车产能的进一步过剩。

是否可以允许汽车企业走IT化生产路线,即拥有品牌、技术及设计,减少重资产的生产环节,成为目前投资界、生产界以及行业新进入者非常关注的问题。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首席专家张永伟表示,当前,技术变革使新的进入者进入行业之后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准入问题不解决,则准入的力量和外部力量都会受到影响。

4技术方面有待提高

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在生产技术上也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国内电动汽车的技术瓶颈集中在核心零部件上。有企业代表提出,目前中国的供应链尚不足以支撑全球开发的产品,对于高端产品来说,中国制造的东西可能比国外还要贵。我国的核心技术同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产业结构及技术能力需要提升。

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融入,对电动汽车在软件应用、智能附件和整车传感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企业提出,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智能交通的概念已经开始逐渐应用到汽车行业和交通系统当中。以智慧交通为例,如果在动态路面上做到左、中、右三个车道动态数据实时产生,当中的技术和数据将会非常具有价值。张永伟也表示,如果能实现高可靠、大容量、低时延的数据传输,将能够解决大数据移动通信的问题,对于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出行方案的解决将是一次重大的变革

5中小企业创业支持不够

随着汽车生产方式的变革,大量的新企业进入到产业当中,其中不乏新兴的中小企业。但是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普遍现象,一些具有先进理念、拥有新技术和新平台的企业发展遇到来自资金、准入等方面困难,无形之中扼杀了新观念和新技术。

[pagebreak]

二.对行业管理体系改革的建议

1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实现产业平衡发展

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汽车产业的发展已逐步进入到变革期,针对行业变革的要求,需要在管理体系中做出应对和改革。会上,专家强调,国家政策应由注重事前监管逐渐的向注重事后监管转型,事后监管的威力是巨大的,应吸取之前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企业代表提出,在市场补贴方面,要实现有效的补贴方式,对于供方、需方、消费者三方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补贴政策,促进企业和行业的良性发展。

王晓明表示,当前汽车产业发展已经到了变革的十字路口,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汽车产业的变革不光对汽车技术、产业发展、节能环保等方面提出要求,需要提高内部和外部的竞争力,也表现在汽车产品本身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智能制造、智能服务等发展方向上。因此,在完善法规、强化执行能力上还需要不断改进,要推进汽车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汽车行业管理办法。

2调整新能源汽车准入办法

当前,重资产、重产量的准入标准已逐渐阻碍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专家表示,汽车产业的发展不能固守原有的模式,需要新进入者来“闯一闯”。通过新企业的“搅局”,刺激企业之间相互竞争,实现行业发展。政府也应以新能源汽车为起点,在管理思路上进行调整,以适应创新经济发展的需要。应降低进入的门槛,提高技术标准的门槛,强化事后监管。新进入者如互联网公司应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如研发、品牌,而将重资产的制造用代工的方式实现。

另一方面,在行业准入的标准上,应该进行完善和测试。中国有全世界最复杂的工厂,拥有着最好的基础条件可以去进行大量的测试,拿到数据。建立智能交通的一手数据,是中国的优势。此外,无论是整车还是零部件企业,都不应该拿到资质后一劳永逸,在准入上应该有时效性,设定一定的期限,不能达标者退出,而不是让他永远享受资质的红利。

3鼓励代工,提高生产效率

代工是解决产能过剩和产能不足之间的矛盾、把资源有效利用的良好途径。有企业代表提出,在汽车制造业鼓励代工,不仅是互联网进入汽车企业的途径,也能满足传统车企在这方面的需求。

专家表示,创新不应被机器设备所制约,在技术研发上擅长的企业应专注于此。苹果手机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因为它不需要考虑生产装备的问题,它的创新速度越来越快,竞争力越来越高。汽车制造业也应如此。另一方面,代工的实现将培育另一个行业,即专门的制造业。这种发展模式可孕育出知名的代工企业,而这些代工企业又将培育出优秀的零部件企业,这样能够整个制造环节的高效、有序运转,促进整个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

4互联网与传统汽车产业链整合

移动互联网不仅带来了信息的对称和透明,还将促进产业效率的提升。有企业负责人强调,互联网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将把汽车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从传统的产品、制造转向全生态链发展。无论是产品的制造或者是产品定义以及服务掌控,都是一个全体系,而不再是单纯的制造。互联网技术将其他领域的产品和技术集成到整车这个平台,将有利于重塑整车和产品产业链以及价值链。因此,应当加强、促进互联网企业与汽车这个庞大而传统的产业链的整合。

5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允许试错

我国应采取切实政策来支持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的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利用全球市场和资源,研发世界一流产品。产业发展的趋势下,要建设创新型社会,实现技术驱动进步,应该鼓励有技术、有想法的中小型企业去创业、去进入孵化器,给予他们平台和资金支持,允许他们试错。只有通过试错,才能找到中国企业的创新发展路径。通过对优秀企业的培育和支持,形成一批真正具有全球整合能力的核心零部件公司,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