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对于造汽车有一种特别的感情。从最初的家电企业造车,到今天众多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涌入整车领域,虽然成功者寥寥无几,但企业造车的热情却“高 烧”不退。但是,新能源汽车面临着充电设施短板突出、行业秩序有待规范、动力电池亟待突破、扶持政策需要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起高度重视。因此,面 对市场的风险和跨界进入的难度,零部件企业需谨慎前行。
新能源汽车政策调整零部件转型需量力而行
新能源汽车产业再推系列新政。据悉,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完成《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规则修订稿》,尽快出台《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并将根据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际情况调整补贴政策。
矛头直指“骗补”补贴政策三大调整
这两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其“骗补”事件不断发酵。今年1月26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的通知》,提出检 查北京、上海、江苏等25个省市,覆盖90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相关部门。2月1日正式启动检查工作,3月下旬结束。5月28日,财政部官网表示关于新 能源汽车推广骗补的现场核查已经完成,进入会审阶段。
相关领导表示,这次督查发现的恶意骗补和违规谋补的两种情况,要视情节严重情况进行相关惩处,包括取消财政补贴资格、追回补贴资金、罚款、取消汽车生产资质,将问题车型从推荐车型目录中剔除等。
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高度依赖补贴,补贴是业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但涉及问题亦是非常复杂。根据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专项督查等有关情况,国家将对补贴政策进行三方面调整和完善。
首先,研究建立与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等因素挂钩的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适当降低6~8m、8~10m等纯电动客车车型补贴标准,并改进补贴拨付方法。
第二,工信部将研究提高进入新能源汽车推荐车型目录的条件,对现有目录进行动态调整,提高补贴产品的先进性水平。
第三,推进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粍量和新能源汽车积分同步管理办法的出台,建立企业平均油耗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挂钩制度,逐步建立市场化机制,引导企业加快新能源汽车生产推广。
技术亟待升级动力电池升级成本可减半
在力推新能源汽车方面,国家将扎实推进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建设,强化技术研发前瞻布局,实施锂电升级工程,加快实现动力电池革命性突破。按照国务院要 求,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了产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争取尽快形成《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上报国务院。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近日发布的《中国汽车动力电池发展路线图》,在“十三五”期间,锂离子电池实现技术升级,新型锂离子电池单体比能量提高一倍,达到 350Wh/kg,成本降低50%,达到0.6元/Wh,电池系统比能量提高一倍,达到250Wh/kg,成本降低一倍,达到1元/Wh;动力电池实现智 能化制造,续航400km纯电池汽车的经济性和使用便利性与传统燃油车基本相当。
进一步提高门槛准入规则将征求意见
和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由于安装了电池、电机、电控等系统,增加了起火甚至爆炸等安全风险。根据工信部统计,2011年以来,我国共发生各类电动汽车 事故31起。从全产业链来看,事故原因涉及电池单体、电池组和管理系统、线束和高压部件、充电桩和充电站、整车集成和控制。
为此,国家将加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准入。在准入标准上,已组织制定了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标准、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即将发布实施。
在准入门槛上,有关部门已组织修订《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规则》,拟大幅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和生产条件要求,提髙产品性能和安全要求,目前已完成修订稿草案,即将公开征求意见。
近期零部件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情况
骆驼股份投资5.5亿建设动力锂电项目
5月,骆驼股份发布公告,拟公开发行总额不超过人民币9亿元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本次发行可转债募集的资金将主要投入年产7亿瓦时动力锂电池项目以及年处理15万吨废旧铅酸蓄电池项目的建设。
其中,5.5亿用于建设年产7亿瓦时动力电池生产线(可生产磷酸铁锂体系或三元体系方形铝壳动力电池)。项目建设期一年,建成后第一年投产73.33%,第二年投产100%。
亚太股份与奇瑞新能源签订智能汽车技术合作协议
5月27日,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与奇瑞新能源签订新能源智能汽车技术合作协议,具体合作分工:奇瑞新能源提供装车必要的信息和零件,负责 整车网络及机械改制并对调试装车进行支持;亚太股份提供ESC/IBS/ADAS/AEB/ACC轮毂电机样机,负责相关ESC/IBS/ADAS /AEB/ACC轮毂电机的样件匹配,试制以及调试。合作的项目包括:A000(小蚂蚁)项目,亚太股份提供奇瑞新能源搭载IBS、ADAS、AEB(自 动紧急制动系统)、ACC(自适应巡航系统)的样车以便测试与验证,技术展示用车另外提供;A0(SUV)EV或T15(T17)EV项目,双方共同开发 轮毂电机/ADAS/IBS/ESC进行技术展示等项目。
天津力神电池与汇安汇(天津)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5月,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与汇安汇(天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整合各自企业的战略资源和相关业务内容,在动力锂电池隔膜领域开展合作,有望使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更为亲民,滨海新区也将逐渐形成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高地。
[pagebreak]智慧能源1.5亿元增资全资子公司扩产动力电池
智慧能源6月21日布公告称,公司拟对远东福斯特以现金方式增资人民币15,000万元,增资后,远东福斯特的注册资本将达到人民币30,000万元,公司仍持有远东福斯特100%股权。
公告表示,智慧能源拟进一步扩大远东福斯特18,650动力锂电池的产能,推动BMS(电池管理系统)、电池云以及电站储能业务的发展,提升其整体实力。
科陆电子拟与LG化学合资在深圳设立公司
近日,科陆电子公告称,公司拟与LG化学合资在深圳设立公司,从事储能电池组的生产、销售及相关配套服务。
根据计划,合资公司一期生产规模为电池包年产能超过400MWh,生产线计划于2017年初正式批量投产运营。据了解,结合科陆电子成熟的BMS技术以及 电池包设计能力,双方将合力研发、设计、建设全自动化电池模组生产线,其中BMS将采用公司最新一代的自动标定及主动均衡技术,实现从电芯到系统的全面有 效管理。
目前合资公司名称暂定为:深圳科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ShenzhenCLNewEnergyTechnologyLtd),最终将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核准登记为准。根据协议,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为350万美元,科陆电子出资245万美元,占合资公司70%的股权;LG化学出资105万美元,占30%的 股权。
国轩高科与航天万源联手打造10亿A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7月8日,中国航天万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和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共同投建的10亿A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举行签约仪式。该基地坐落在河北省唐山市,总建筑面积约20万m2,总投资约30亿元。
据悉,随着合肥基地一、二期、昆山、南京基地顺利达产以及合肥三期与青岛莱西工厂投产在即,国轩高科的动力电池版图将进一步扩大。
门槛虽低但零部件企业转型需量力而行
6月18日,北京威卡威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京威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已经审议通过了《关于购买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 江苏卡威)35%股权的议案》。此次京威股份拟以10.5亿元收购江苏卡威35%股权。这已经不是京威股份第一次收购新能源汽车企业。作为一家主要为一汽 -大众、一汽轿车、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宝马等主流乘用车企业提供内外饰件、关键功能件、智能电子产品并提供产品配套研发和相关服务的传统零部件上市公 司,京威股份借助资本平台不断加快向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身份转变的进程。
据悉,京威股份2015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超过3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7.75%;不过,受累营业成本、管理费用、研发投入等上涨幅度巨大,当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仅增长5.36%。
虽然传统零部件主业经营不错,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大规模投入,显然在拖累公司业绩。从今年一季度的业绩看,京威股份并不讳言,公司一季度利润下降受深圳 五洲龙公司利润下降影响。对此京威股份称五洲龙公司一季度的经营情况,主要是受行业淡季以及行业全面检查影响,预计下半年将回归正常。事实上,深圳五洲龙 的客车因失火造成的负面影响,短期内仍将会影响其市场表现。
总之,从今年新能源汽车骗补的调查结果看,进入这一领域的不乏“叶公好龙”者,不少企业更是冲着补贴闯入这一领域。而很多零部件上市公司收购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已经在今年显示出业绩惨淡的一面。
这轮由新能源汽车引发的零部件企业造车热潮,更多体现在企业对市场前景和补贴政策的狂热追逐上,而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的提升上,投入热情似乎少 了很多。因此,有关行业专家并不看好那些盲目闯入这一领域的企业,尤其是那些虽然腰包有钱,但业务与此毫不相干或对新能源汽车一知半解的传统零部件企业。 如果认为只需要花钱收购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就算进入新能源造车领域,就能大把赚钱,显然他们的想法错了。新能源汽车的准入门槛或许并不高,但这个市场的 技术门槛显然不那么容易跨越。如果没有踏踏实实的研发投入,没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仅靠“拿来主义”,这些新进入者用不了几年就会在这个市场销声匿迹。
在有关专家看来,零部件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造车热”现象,不过是我国部分中小企业传统“暴富”思维的折射。借助政策的扶持和短期市场热度挣“快钱” 的惯性做法,使得中国不少企业在追逐市场变化上目光敏锐、善于变通,而在关系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制定上,却往往缺少足够的冷静和高瞻远瞩。因此,中国市场 上从不缺乏活跃的企业,却缺少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反观国外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他们对于造车的热情就淡定许多,几十年专注一隅的企业比比皆是。这些企业虽 然经历了汽车行业发展的风雨起伏,却仍然能凭借自身技术和专业优势傲立市场。
结语
家电企业进入传统汽车制造业的成功率并不高,过去的实践已经证明。因此,零部件企业、IT企业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前景如何还需观望。不管怎样,希望头脑发热的零部件企业能稍微冷静些,仔细分析市场的风险和跨界进入的难度,希望最终不要成为这场造车运动中的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