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21日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夏季论坛上,中国工程院秘书长、院士钟志华做了演讲,以下是演讲原文:
首先非常感谢主办单位提供这样非常好的交流机会,按照会议的要求,今天围绕电动汽车的安全保障来进行一些探索,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等一下发言大概围绕三个方面来开展,第一方面,首先回顾一下现在发现的一些事故状况。刚才清泰理事长已经做了很多好的引导性讲话,我们面临着很多安全方面的问题,需要重视。第二方面,来看一下电动汽车的安全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际是一个系统工程。第三方面,从政策建议层面来交流一些思考。
首先,毫无疑问电动汽车的安全非常重要。因为无论是国内还是全球,产业化速度越来越快。从我们现在统计的一些重大事故来看,实际是有加快的趋势。这些事故统计可能有一定的标准,我看了安全的研究报告,实际上数量比这个多,但是有的没有这么严重,无论是国内、国外,这个话题都是很受关注的。
当然安全有多方面的原因,其实出现安全问题很正常,因为这是一个颠覆性的技术和颠覆性的产业,前期的积累也比较少,所以自然会出现事故。从安全事故的比例来讲,电动汽车的安全事故并不一定高于传统燃油车,当然这个没有很好的来论证,北京市燃油车的事故可能有千分之多少,但是电动汽车统计的还没这么高。刚才清泰理事长也讲到,并不一定说我国电动汽车的安全很特殊或者问题很严重,但是我们必须重视安全问题。
因为电动汽车的安全不仅涉及到人的生命安全,也涉及到电动汽车的产业安全和命运,所以我们要纵观全局、放眼长远,要及早的从顶层和底层做起。顶层就是要把安全基础工作做好,为迎接电动汽车的正规战和主战场的较量做好充分准备。正规战和主战场大家应该都清楚,尤其清泰理事长讲的两个挑战,其中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就是,国外的大企业越来越重视,这样我们面临的主战场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残酷。
要打造电动汽车的安全应该从多方面来考虑,主要是三个大的方面,第一是政策法规和标准,第二是技术层面,第三是使用方面要系统地考虑。
从我国电动汽车的布局来看,应该比较早地就开始关注到安全的问题,有各种各样的工作要求、法规标准等等,还有一些意见出台。实际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也还有一些安全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措施是相对落后的,这也是一个客观的状况,我们需要一个互动,跟技术、产业、市场进行互动,但是我们发现还是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我们国家也制定了很多电动汽车有关的安全标准,国外也是有很多标准,而且不断地在完善。在这方面,我们国家标准总体上跟国外是比较接近的,但是有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在某些方面,我们可能探索的比较前面一点,还可以有自己的一些创新。如图,列了一些电池方面的有关标准情况。
同时,在电动汽车安全里有各种环节、有各种状况,现在讨论比较多的是我们在电动汽车使用过程中不能出现安全问题,就是电池系统不能漏电、不能自燃、不能温度过高等等。实际还有很多更严酷的安全状况需要我们考虑。就是说当我们电池装的比较多的时候,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办。我们在前不久也看到了很多高速公路,卡车连续地挤压小轿车。假设小轿车是一个装载了几十度电、上百度电的电动汽车会怎么样。曾经有一个测算,我忘了具体是60度电还是多少度电。一个电池包就相当于40公斤的TNT炸药,这个能量全部释放出来可想而知。不光危及电动汽车本身,对周边环境也是巨大的破坏。所以电池车碰撞以后的安全,还有其他的因素,都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原因。
电池安全问题是核心,但实际上其实电池安全只是一个方面。并不是说单体电池还不够安全,我们就没有办法来改变这个安全状况,实际上是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同时,对单体电池的安全标准也需要思考。比如说我们国家有一定的标准,一方面看来是比较严的,似乎是好的,实际上需要不需要这样定标准,我们也是需要考虑的。如果电池包比较好的话,也许这样的状况是可以避免发生的,这样就不会使电池企业把安全的注意力引到一个可能是次要的或者是并不一定是从长远来讲一个好的解决办法,所以这些问题都是需要系统的来考虑的。
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比如说电动化跟智能化同步进行的时候出现的一些问题,最近大家也看到很多案例,这也是有一些新的问题需要考虑的,这就是一个全方位的安全观的问题。
如果说把安全全方位来考虑的话,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环节来分解安全的压力,而不是把安全问题全部压到一个环节,这样实际上是对解决安全问题非常不利的,这也是一个理念的问题。当然还有其他的现在发生的安全问题,实际上可能本身不一定是技术为主,而是管理为主或者理念为主的一些问题,所以安全问题实际上很多是综合的问题,当然信息安全是另外一个概念。
还有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有很多安全是电动汽车的使用不当造成的,这个可能更需要加强管理、加强规范,当然从技术层面也可以来避免这些问题。我们把这些问题全交到用户手上,比如说电池过热或者说不规范使用的时候,我们应该装传感器、应该报警等等。这个既可以说是管理问题,也可以说是技术问题,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还有一些其他的,像关于浸水引发的问题都是比较初级的安全问题,实际上可以通过管理、标准、规范进行解决的。
从措施建议来讲,从面向主战场来考虑,必须要加强顶层设计。如果说电动汽车企业要在没有政府保护、没有市场保护的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的话,安全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特斯拉应该已经是有很多声誉的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品牌,但是它的事故毕竟还是会影响客户的购买心理。因为这个车很贵,用户对生命、对安全格外重视。因此,安全不光是社会效益的考虑,也是企业、产业命运的考虑,所以我们要从这个战略高度关注电动汽车的安全。就是要从不同的层面采取不同的措施,首先从政策层面,政策法规,还有从企业本身的取向,主要是品牌取向和长远的价值取向来考虑安全的问题。
我想特别讲一下技术层面,因为政策层面和后端的大家都比较直观的或者说比较简单的去推理、去思考,技术层面可能相对来讲就难一点。现在大家都讲到安全是由目前的电池技术水平决定的,我个人的观点,既赞成也不完全赞成。因为我前一阶段做结构做的比较多,主动、被动安全也做的比较多,现在也在进行一些电动汽车整车系统的探索和研究。我个人的理解是,汽车作为一个重要的产品,涉及到人命关天,它应该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确保法规所需要的安全水平。不光是法规,还有社会能接受的安全水平。这就包括在任何情况下我们不能接受电动汽车会危及生命安全。当然大家说燃油车也会危及生命安全,但是在一些使用环境不允许的情况下这些安全我们可以放松要求,但是电动汽车作为一个新的产品和新的产业,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大家要放弃要减少对当前短期利益的追求,对安全有更多的投入。比如电池的冷却系统、比如电池的保护系统、比如电池箱的防撞系统,以及万一发生碰撞以后怎么样有效的管理高密度的能源,这里面其实是有空间的。只不过因为现在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性价比还没有达到这方面的要求,所以企业就选取了一个相对冒险的行动,减少一些措施,这个方面是希望大家多考虑的。因为从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如果说把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装备统筹地用起来的话,我觉得很多的安全事故是会避免的,尤其是在管理层面的安全事故更加可以避免,所以我主要强调这一点。
另外,安全还有多学科交叉的问题,尤其是在汽车产业或者汽车企业的内部不同部门协调的问题。因为在汽车开发的时候,尤其是如果企业不是重新设计一个平台,是在现有平台上进行改进的时候,这个安全问题就会受到排挤,这也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大家应该在这方面围绕长远、围绕全局的利益进行一些协调或者进行一些妥协,我觉得在技术方面是很有空间的。大家如果从长远着眼、从全局考虑的话,电动汽车安全的水平应该能够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研发和产业现在走在前面,也希望安全水平能够走在前面、能够保持在前面,这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发展的后劲增强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
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