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在我国已经成为重要议题,垃圾分类处理场、垃圾焚烧厂等城市综合垃圾处理设施紧锣密鼓的建造中。然而,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垃圾发电产业除了规模化的增长外,还陷入了舆论众矢之的与被民众妖魔化的境地。
在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垃圾不经分类就会统一运到填埋场进行填埋。与其同时,我国每年产生近10亿吨垃圾,这相当于17000艘辽宁号航空母舰的排水量,垃圾总量世界上数一数二。更可怕的是,城镇生活垃圾还在以每年5%-8%左右的速度递增,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垃圾围城正在给中国的城市发展敲响了警钟。与我国采取填埋等低级处理手段相比较,周边不少发达国家却采用更先进的垃圾综合处理方式,垃圾总量大幅下降。
由于生活垃圾填埋场逐渐饱和,垃圾发电被认为是有效解决垃圾日益增长的最佳解决方案。此外,随着国内企业对炉排炉技术的引进改良,中国垃圾发电技术已逐渐走向全球前列,在过去十年间,垃圾发电产业蓬勃发展。
根据E20研究院数据统计。从在建的规模来看,到2015年全年是新增处理处置规模5.5万吨,而2016年上半年规模就有3.8万吨。2016年,行业规模建设依然会有近50%的增长,在十三五期间,城镇焚烧总规模在900亿元左右。
垃圾焚烧已经成为我国固废处理的重要议题,那么它有哪些特点和优势?小编认为,目前垃圾焚烧技术主要有以下几大特征:
①项目用地省。同样的垃圾处理量,垃圾焚烧厂需要的用地面积只是垃圾卫生填埋场的1/20-1/15;②处理速度快。垃圾在卫生填埋场中的分解时间通常需要7到30年,而焚烧处理只要垃圾的熔点低于850℃,2小时左右就能处理完毕;③减容效果好。同等量的垃圾,通过填埋约可减容30%,通过堆肥约可减容60%,而通过焚烧约可减容90%;④污染排放低。据德国权威环境研究机构研测,如采用同样严格的欧盟污染控制标准,垃圾焚烧产生的污染仅为垃圾卫生填埋的1/50左右;⑤能源利用高。每吨垃圾可焚烧发电300多度,大约每5个人产生的生活垃圾,通过焚烧发电可满足1个人的日常用电需求。
垃圾焚烧发电在我国经过二十余年不断演化,从工艺、技术、设备、标准直到监管都在不断进步和成熟。然而,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垃圾发电产业除了规模化的增长外,还陷入了舆论众矢之的与被民众妖魔化的境地。
不少人明确反对这种处理垃圾的方式,有媒体甚至直接打出“反对垃圾焚烧”的旗号。实际上,焚烧不仅能减少垃圾体积,彻底消毒,还能附带发电的作用。在发达国家,垃圾焚烧是处理垃圾的常规方式,日本有高达70%的垃圾通过焚烧来处理,其他国家的比例则多在30%上下。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城中约一半的地方,以及多数学校所用热能都来源于燃烧垃圾。让奥斯陆人发愁的是,垃圾不够烧了,为此得从美国、瑞典等邻国引进垃圾。这恐怕是国内反对垃圾焚烧者所难以想象的。
小编认为,垃圾焚烧技术成熟但垃圾焚烧项目遭遇邻避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多年来注重末端治理,忽视源头分类的管理逻辑。此外则是管理导向的偏位,政府的补贴逻辑更多的针对末端处理——即垃圾处理处置环节。目前,一个发电厂的盈利模式主要来自于“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和“垃圾处理补贴”。此外,还有一系列隐形补贴,其中包含土地免税、对海外设备进口享受的税费减免、发改委专项资金以及亚行的贷款,这与光伏、风电、生物质能源的补贴方式多有类似。想要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真正落地实施,破除邻避困境,仍需从这些方面彻底解决病症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