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财政部一份《关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的通报激起千层浪,调查了大半年之久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业内骗补及违规谋补的真相总算水落石出。
通报发布了关于涉及几种骗补及违规谋补的五个典型案例,并对涉案的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少林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作出了程度不同的处罚。
深入来看,通报只是将骗补及违规谋补最严重的一部分企业公示,在从整车央企的高管群外流的一份《国内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骗补和违规谋补汇总表》中,通过以下几组数字,我们可以读到更多情况。
骗补总额92.7073亿元
自2009年起,中央财政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予以补助,截至2015年底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334.35亿元,此次调查出骗补和违规谋补总金额占补贴总额为92.7073亿元,占补贴总数比为27.7%。
终端闲置类违规谋补43.4826亿
从骗补及违规谋补金额结构分布来看,,骗补及违规谋补一案中最核心的当属对骗补及违规谋补标准的定义,涉案企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有牌无车(5家)、有车缺电(12家)、标示不符(7家)、关联方及经销商闲置(32家)、终端用户闲置五类(54家)。
存在单家企业交叉违规现象严重,其中终端用户闲置类涉及金额43.4826亿元,占骗补及违规谋补总金额比例46.9%。
有牌无车类骗补10.1021亿元
有牌无车类型属于空手套白狼的性质,在五类骗补及违规谋补标准中性质最恶劣,财政部公示的五个典型案例均涉及有牌无车类,五家涉案总金额达10.1021亿元。
93家企业涉案
涉案企业93家,商用车占比超过80%,国家部委所调查的骗补及违规谋补一案中共牵涉93家企业,包括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分布在24个省市及地区,其中商用车企业数量占比超过80%,6-8米纯电动客车是重灾区。
骗补最多乘用车企达17.5217亿元
骗补和违规谋补最高的乘用车企业位于华南地区,以生产新能源汽车而闻名,骗补和违规谋补涉案金额达17.5217亿元。
骗补最多商用车企为5.265亿元
骗补和违规谋补最高的商用车企业为江浙沪地区某客车厂,骗补和违规谋补涉案金额达5.265亿元(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为5.2155亿元)。
总体来看,90多家企业涉案车辆达76374辆,骗补和违规谋补涉案金额超过一亿元的企业达20家,超过10亿元的有2家,无论是涉案金额还是涉及面都触目惊心。
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国家战略,肩负着中国“节能、环保、技术赶超”的重任,在塌方式骗补及违规骗补的形势下,从财政部发布的通报对典型案例的处罚力度中,我们可以看到法不责众实属无奈的选项。
结语
杀人不是目的,治病救人才是上策,我们衷心的希望看到通过中央政策在环境、供给、及需求端的政策优化调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化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