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记者日前评论称,美国苹果公司若想在汽车领域实现突破,收购特斯拉或迈凯伦都不是明智之举,其最合适的收购对象应该是有一定规模的传统车企。以下为文章概要。
日前,传言苹果公司正在探讨投资或收购英国超跑制造商以及F1车队迈凯伦(Mc Laren)。
迈凯伦后来回应称,这一报道毫无根据。不过,明眼人都看出来了苹果正在打交通运输行业的主意。
今年早些时候,现金储备超过2000亿美元的苹果公司就决定向中国打车服务商滴滴出行投资10亿美元。
当然,苹果还有神秘的泰坦项目(Project Titan)。不过,这一项目要么重塑出行行业,要么彻底失败。
我的观点是苹果逐渐将转变为隐形的控股公司。苹果并不知道拿着这么多钱应该干什么,就象银行中有大量存款的土豪,到处购物,先买到手然后才考虑该怎么处理。苹果在2014年花费30亿美元收购耳机制造商Beats,然后投资10亿美元给滴滴出行,并可能以差不多的金额再投资迈凯伦。
收购特斯拉?
收购迈凯伦的传言同时也令大家重新想起了此前经常被谈论的话题:苹果应该收购特斯拉。虽然我不认为这一想法理智,但比起跟迈凯伦搅在一起,这一想法要合情合理得多。整个科技界都非常希望看到苹果和特斯拉联手,因为这能够把硅谷诞生的两大最招人喜欢的品牌结合在一起。对很多人来说,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就是新的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
不过,这正是问题的所在。苹果目前已经具有如此大的规模,并成为一家对创新没有什么欲望的公司,其更加关注如何管理其现有的辉煌成就。在过去评论苹果收购特斯拉这一话题时,我经常会问道,苹果为何没有推出独立的电视产品,这是通过熟悉产品重塑用户体验的最佳机遇。究其原因,我认为是苹果自己回避。这种情况在乔布斯去世之前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当时创新在苹果处于上升期。
虽然特斯拉一路走来磕磕绊绊,承受的痛苦与日俱增,但其创新速度很快。不久前,特斯拉还对其软件进行了重大更新,其中至少包括一项全新技术,也就是车厢过热保护(Cabin Overheat Protection),其能够使电池组在汽车不动时将车内温度保持在最舒适的范围,这对车内的儿童和宠物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与此同时,苹果正忙着搞砸Ear Pod耳机以及iPhone 7上的耳机插口,但其口口声声告诉消费者这是勇敢的举动,其实他们就是对一些存在已久的产品进行没有必要的细微调整。
泰坦项目
有些认为苹果应该收购特斯拉的逻辑在于泰坦项目毫无头绪。其是真正的汽车?还是车载交互界面?抑或是无人驾驶计划?至少在收购特斯拉后,苹果在造车这一事业中能占据中心位置。
不过,苹果还需要想出应对伊隆·马斯克的好点子。这将是一个挑战,因为马斯克与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是商业领域两种截然不同的领导者。马斯克是变化无常的预言家,而库克则是中规中矩的守业者。库克继承的是苹果已经改变的世界,而马斯克正在竭力再度改变世界。
此外,即使苹果能够顺利吞下市值300亿美元的特斯拉,但随着马斯克和他的团队继续发展下去,苹果还可能面临更多的烦恼。
首先特斯拉到2018年年产量要达到50万辆,还有在2017年按时推出面向大众市场的Model 3车型。不过,挑战不仅仅是这些,特斯拉还要完成对处境艰难的太阳能公司SolarCity的收购,使得内华达州Gigafactory工厂启动并生产大量电池,使得Tesla Energy成为可行的能源存储业务,继续拓展充电网络,尤其是在中国,处理Autopilot软件所造成事故的后续影响以及讨好华尔街继续融资等。
即使按照苹果的标准,这么多问题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解决。
科技的局限
最后,我们还得想想通常意义上的科技企业是否真的能够在交通领域变革中扮演一定的角色。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谷歌和苹果,仅仅是因为他们是谷歌和苹果,他们就能够利用强大的智慧和充裕的资金在这一领域取得不可思议的突破。
不过,截至目前,对于交通出行方面有着巨大影响力的科技公司只有Uber,因为其一直浸淫在出行领域中。当然,特斯拉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其总体影响力仍处于边缘位置:目前路上行驶的绝大部分汽车还是汽油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特斯拉逐渐成为科技企业与汽车企业的混合体。
真正推动这一领域变化的恰恰是传统的汽车制造商,他们有能力对新产品进行规模化推广,使其快速进入市场。通用汽车将从下个月生产Chevy Bolt电动车。乐观地说,Chevy Bolt未来两年的销量能达到15万辆,为特斯拉创始至今销量的总和。
因此,可能苹果应该忘记特斯拉和迈凯伦。如果苹果想在汽车领域有所建树,底特律(汽车城)可能才是其实施收购计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