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是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球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主要是从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又被赋予了节能减排、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和大气污染防治等新的使命。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数据, 2016年我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生产国。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指导意见》,旨在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出现的弃水弃风弃光和补贴资金不足等问题,实现可再生能源产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当前,发展可再生能是全球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水能、
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应对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双重挑战的重要手段。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达到15%、2030年达到20%的宏伟目标。全球主要国家也纷纷提出2050年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愿景。
据7月21日国家能源局新闻发布会发布数据显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6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达到3.38亿千瓦、风电装机达到1.54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02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1330万千瓦。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带动了制造产业能力快速提升,也为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保护生态环境和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能忽略的是,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出现的弃水弃风弃光和补贴资金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可再生能源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那么,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是什么?日前,中国电力新闻网及中电新闻网微博、微信、论坛发起关于“推进可再生能源科学发展关键是什么?” 问卷调查活动,详细调查结果见下图。
加强可再生能源目标引导和监测考核
如图所示,13.3%的受访者认为,加强可再生能源目标引导和监测考核是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因素。
国网辽宁葫芦岛供电公司陈超表示,加强可再生能源目标引导和监测考核,有利于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各地区应根据相关要求并结合本地区情况,合理确定本地区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目标,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和政策落实工作,在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监测评估和考核下,有效推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有序规范健康发展。
落实电网接入和市场消纳条件
在调查中,认为推动可再生能源关键在于落实电网接入和市场消纳条件的占受访者的30%。
其中有受访者表示,以电网运行管理者的视角,从风电侧和电网侧两个方面,对风电并网问题应做好相关工作。把保障风电运行作为当前风电管理的重要工作,认真落实并网接入等风电场建设条件,进一步做好风电场运行调度管理工作,着力提高风电场建设和运行水平,协调好风电项目开发与配套电网建设进度共同促进风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发展方式,提升技术水平和降低成本
在问卷调查活动中,投票结果占比最高的是创新发展方式、提升技术水平和降低成本,达31.7%。
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梧州局梁学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
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地热能等。它们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目前发展的较好的、市场推广较好的有太阳能、水能、风能和生物质能。其中最大规模利用的是水能。近些年我国大力发展水电事业,数据显示,到2016年底,全国水电装机达到3.3亿千瓦,其中常规水电站30542万千瓦,抽水蓄能2669万千瓦,位居世界首位。其中除了因为我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之外,技术水平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也极为关键。
“‘创新发展方式、提升技术水平和降低成本’是解决问题最关键的一把钥匙。只有最先进的技术发展起来,而且能够得到很好的应用,才能使得可再生能源有生命力;只有把成本降下来,竞争力才能上去。只有有效创新发展方式促进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才能确保电网接入和市场消纳条件落实。”陈超表示。
规范生物质发电管理
在调查问卷中,还有8.3%的受访者认为,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在于规范生物质发电管理。
有受访者认为,应该加强对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运行的监督,严禁生物质发电项目掺烧煤炭等化石能源。
相关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对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掺烧煤炭等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收回骗取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基金补贴,并依据情节轻重处以罚款、取消补贴、追究项目法人法律责任等处罚。
扩大补贴资金来源和加强政策保障
另外,还有16.7%的受访者认为,扩大补贴资金来源和加强政策保障是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因素。
“这些年由于政府扩大补贴资金来源和加强政策保障,太阳能发电(光伏发电)逐渐走进千家万户,除了家用还可以并网,不用交电费还可以赚钱,这大大推动了光伏发电的发展。” 梁学盛表示。
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作为政府扶持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的重要措施,可再生能源电力价格与补贴政策的有效制定和落实将有力地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迅速增长。因而,对可再生能源电力价格与补贴政策的完善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持续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