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车很难像共享单车那样快速在一个城市投放大量产品,未来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2017年如果非要选个热词儿的话,我想“共享”二字一定会闪现到您脑中,先是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再是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以及处于不温不火的共享汽车。直到近日,某共享公司在北京投放了大量奥迪A3车型,随后某公司在沈阳当地投放了大量宝马1系三厢车型,致使大家朋友圈乃至微博频繁被刷屏。但相对较为成熟的共享单车来说,共享汽车却处于“不稳定”的起步状态,想要跟共享单车一样红遍全国各个省市,我觉得可能很难实现,为什么这么说呢?您且听我慢慢给您剥开“现象”聊聊其中的“本质”,顺带手儿说说这共享汽车到底能给咱们还有车企带来什么?
什么是共享汽车?
共享汽车的“前世今生”——“新瓶装旧酒”
估计很多人看到这个小标题都有些不解,不知道编辑我为什么这么说,但其实您细想想早在几年前,市面上就有分时租赁这一行当,但由于处于市场初级阶段,普遍消费者并不能迅速的“接受”,所以导致该新兴领域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尴尬境地。
但由于这两年共享单车火的不能再火了,甚至都“蔓延”海外,也许分时租赁嗅到了共享这二字的商机,所以“摇身一变”,变成了共享汽车,如果剖开共享汽车运营架构来看,其本身的模式与传统分时租赁并无太大差异,均为由租赁公司提供车辆,用户提供自身资质到平台去审核,缴纳一定数量的押金,按照时效进行缴费。而现在的共享汽车仅是把这些繁复的流程移植到手机App端中了,但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说它是“新瓶装旧酒”。
海外车企巨头对于共享汽车的布局
众所周知,汽车共享被认为未来汽车行业除新能源、自动驾驶之外的另一个方向标。在国际市场上,戴姆勒旗下有Car2Go,福特旗下有GoDrive,宝马有DriveNow,大众有Quicar,通用有RelayRides,起步时间从2008年到2015年不等。除了上述这些目前已经颇具规模的共享汽车平台,更多的厂商也期待在其中分一杯羹,奥迪北美公司将在美国试运行一项奥迪共享汽车项目,并且预计在今年全美范围内推出服务。捷豹路虎也成立了一个叫做InMotion的子公司,为用户提供出行领域的共享服务。同时,作为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的巨头——特斯拉更是将汽车共享作为未来的重要战略之一。
此外,跟据我们之前报道,宝马与戴姆勒有望强强联手,将双方汽车共享业务部门进行合并。据称戴姆勒Car2Go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共享公司,目前大约拥有270万注册用户,共享车队包含14000辆车,涵盖戴姆勒旗下多款车型,双方的强强联手,主要意为对现在新兴的共享公司进行竞争。
从政策、车企看国内共享汽车市场
根据我们此前报道,在今年的8月8日,由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的《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指导意见》包括总体要求、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提升服务能力、鼓励分时租赁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共5部分13条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新政鼓励使用
新能源车辆开展分时租赁,鼓励分时租赁经营者采用信用模式代替押金管理。
和共享单车相同,在监管方式上,《指导意见》多次提到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针对分时租赁,鼓励经营者采用信用模式代替押金管理;对于小微型客车租赁的整体市场,提出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者和承租人信用评价制度。
该指导意见的推出,无疑是对共享汽车打了一发强心针,其实共享汽车真正得到关注应该是在2015年,由于当时新能源汽车在政策红利的背景下产量增长迅速,同时2016年由于共享单车的推动,共享经济迅速升温,这才引发各路资本和车企的纷纷涌入。
根据资料查询,截止到2017年6月,我国已经拥有370家“共享汽车”注册公司,实际拥有车队的运营公司超过100家,其中不乏一些传统的
汽车租赁公司进行的半路转型。此外,共享汽车的项目实际上是跟网约车同时落地的,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网约车由于政策的及时推出,逐渐形成规模并规范化。而共享汽车虽然得到了不少资本的青睐,但始终处于不温不火。所以这次指导意见的出台,明确了对共享汽车的支持以及鼓励,所以说政策是恰合时宜的把共享汽车推到一个新的风口。
此外,这次新闻的“引子”也就是沈阳某租赁公司在沈阳当地投放约为“1500辆”宝马1系三厢轿车,引发互联网上的争论,一下子把宝马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当然,宝马也第一时间表示了其为非官方行为。但同时也透露了计划将宝马移动出行业务ReachNow(即时出行)带到中国,而宝马也将运用新能源汽车推广汽车共享的战略。
同时,咱们上文中提到的由于我国一二线城市逐渐对购车要求的严苛,加上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看好和发展,不少车企以新能源汽车作为共享汽车的切入点。据相关报道,北汽集团就计划未来3年内在北京石景山区至少投放500台新能源车型,并将建设至少600个共享停车位以及充电配设施。此举也导致各大汽车厂商纷纷开始瞄向共享汽车这一领域,例如奇瑞、上汽、广汽等车企。此外像吉利旗下的全新中高端品牌领克,也明确提出了要发展共享汽车的业务。
共享汽车给车企以及用户带来了什么?
对车企来说有利有弊
共享汽车的推出,无疑是给车企带来不少利好的消息,首当其冲的就是由租赁公司的批量采购,给车企带来一定的销量上升。同时,在城市批量的投放,也能让消费者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一个品牌,可以迅速提升知名度。
但是,某一车型大面积的投放,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潜在消费者对于某一车型的认同感。比如前段时间在沈阳投放的1系三厢版,就让很多购买这款车的消费者感到尴尬,毕竟大部分消费者都不希望自己的爱车成为街车甚至“出租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一些潜在消费者的购车需求。
对于消费者来说提升了出行便利性
由于各家逐渐开始涉猎共享汽车这个领域,有更多的车型、更高的品质服务进入这个市场,最终获利的还是广大消费者。在一二线城市限牌政策的态势下,很多刚需用户买不到车,而长期租赁由于成本的局限很难实现,所以共享汽车的出现确实解决了一些消费者的痛点。共享汽车的出现,对于一些害怕停车难的消费者来说也是一个解决方案,毕竟很多共享汽车都有签约停车场,像一些公司提供的smart也很容易找到停车位。可以预料的是,如果未来共享汽车能够大面积普及,提升汽车的利用率,对于缓解交通拥堵、解决停车难以及老生常谈的环保等问题,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上述讲了这么多,想必各位已经对共享汽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样也了解到了国家对于共享汽车还是十分看好的。但是编辑深信木桶效应的存在,即便现在多方面的利好,如果无法解决其根本的问题,其未来之路也是十分坎坷的。看到这您又该问我为什么会这么说了,别着急,您往下瞧:
共享汽车目前遇到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在来看,共享单车是一个较为成功的“项目”,但是我们也从它身上看到社会里极其不和谐的一面,那些“遍体鳞伤”的单车,就可以看出共享二字其实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记得之前有个报道,一家共享单车公司没运行几天就匆匆关闭,原因很简单也很无奈:所有投放市场的自行车都丢光了,当时编辑看到这里心里充满了异样的酸苦。反过来想,造价比几百元单车不知贵了多少倍的汽车,投放市场之后会面临这如何的考验呢?
很多有车的朋友都会将自己的车比作“家”,当然也有比作“老婆”的。无论比作什么,都是想表达车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很多人会说自己的车不会外借,这是一种对于爱车的保护行为。即使外借,大部分也都是借给了可信之人,谁愿意看到自己的车回来之后这里划了一下、那里少了一块、车里垃圾遍地。但是对于一个公用的“共享汽车”来说,上面这一些则完全无法避免了。
换言之,共享汽车将会面对市场中良莠不齐的消费者,其他使用者将要感受不同司机之后产生的不同用车环境。早在这一两年前,就有企业在各地投放纯电动新能源汽车进行共享,但是现在看,那些车多多少少都带着一些伤痕,当然这仅仅是外观上面的一些破损。很多用户在用车之后在微博等平台释放一些牢骚,“带来便利的同时,就要感受车内的劣质环境”。而且各企业大批量的投放,分布城市较广,导致后期的及时维护、清理以及保养都是都是很难做到的。此外,汽车并不是其他物件,外/内部分布着较为高价的、较易拆卸的零部件,如果发生恶意破坏、或者偷盗,都会给下一个用车体验者造成不小的影响。
此外,在进行共享汽车的使用过程中,安全驾驶确实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在宝马1系共享汽车登陆市场之后,就有一些人转发“驾驶共享宝马进行漂移”的视频。在此之前,也曾有某直播主持人为了博取眼球,去驾驶共享汽车进行一系列的“极限驾驶”行为。相信这些只是冰山的一角,开着不是自己的车,难免会有更多人去尝试危险的驾驶行为。这对于所有的交通参与者来说,都是隐性的危险。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就有新闻频频爆出,未成年人利用家人的账户去扫码共享单车进行上路,造成交通事故。而共享汽车其实也会发生这个问题,平台如何鉴别使用者拥有驾照?当然也有一些公司推出了人脸识别等技术,但是目前来看并没有大面积普及,另外这些技术目前来看还是有办法被躲过的。如何避免这些潜在的危险,也是诸多公司需要思考的一点。
出于成本的考虑,共享汽车很难像共享单车那样快速在一个城市投放大量产品。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市场上的共享汽车覆盖情况十分不均衡,比如在一个城市会集中在某一个区域,对于一些跨区域用车的消费者来说体验可能会很差。前几天,在微信圈子盛传几张图,大概意思就是,一个用户驾驶共享汽车跑高速,在服务区方便之后发现自己的车被别人扫码开走,导致自己滞留在服务区。咱们不推敲这件事情的真假,但是趣事的背后确实反映着一个问题,就是由于投放的车型有限,用户可能面临着无车可用的情况。这样会直接导致用户体验感的下降以及用户使用成本的增加。
业内人士/网友等多方对共享汽车都怎么看
业内人士看法: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共享汽车,编辑我还特地咨询了一些业内人士,对于目前的共享汽车,他的看法是“目前阶段不看好,个人认为创业者太过于浮躁,太看重资本圈对这一市场的影响,从而进行盲目的规模化不经济型扩张,忽视了产品与服务本身。在众多分时租赁运营方案中,各平台过于信息封闭和理想化。当然,共享汽车最终可以落地,但是目前被部分运营商玩儿坏了。共享汽车必将由主机厂、经销商等大型集团主导支持运营,初创型创业公司未来很渺茫”。
编辑看法:
不管是早期的分时租赁还是现在的共享汽车,由于他现在处于这个新兴产业的初级阶段,势必将要面临着种种的问题。但这些诸如此类的问题却会成为共享汽车快速成长的绊脚石。
同样你好不容易走了好几公里,看到一辆共享汽车,刷开车门却发现方向盘上有着一滩隔夜汤食,当你觉得恶心而准备换车的时候,由于已经打开车门而支付了小额的时租费。虽然这类事情较为小众,但是身边用过的朋友都会吐槽部分共享汽车的车内烟灰太多、方向盘等处粘手,为了短途驾驶还得常备湿纸巾等等。当然,有些人会觉得这些问题并不是问题,都是很好处理的,例如加大处罚力度,加大维护密度等等。即使共享单车发展至今,仍然有大量的问题有待解决,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乱停乱放、占用车道。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在共享汽车上,那么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将会严重放大。
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同时,许多新兴事物也许真的是一夜之间迸发到我们眼前,但是有的人接受新鲜事物较快,有的人接受事物较慢,当然里面还包含着被这类事物所冲击到他们经济利益上的人,那势必会存在恶意破坏等不好的现象。
全文总结:
共享汽车作为解决多数用户出行问题的新兴产业,在部分城市存在限号、限购、停车难、出行拥堵以及环境态势下,应需求而生,其发展前景和市场的空间绝对是不可限量的。除此之外,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带来了更多的移动出行的刚性需求,相比传统出租车、网约车等出行工具,共享汽车在价格上、使用灵活度上都占据较高的优势,所以在逐渐年轻化、网络化的消费市场中,共享汽车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的迅速崛起,将持续提升共享汽车产品的便利性以及整体性的体验。同时,再加上政策方面的利好,为我国共享汽车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此外,据相关渠道获悉,我国为了更好的推广新能源汽车,已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安徽等32各省市出台了新能源共享汽车(分时租赁)的相关政策,同时正如我们上文中提到的,由于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使然,共享汽车必然是车企涉足的必经之路。
当然,各方面的利好势必能让其产业迅速扩张以及成长,但是如果共享汽车的“玩家”继续忽略上文中谈到的种种问题,而只是进行盲目的扩张,即使站在风口之上也无法“起飞”。所以,未来共享汽车能否迅速的响应,以及优化自身的短板,才能真正的让“昙花”永不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