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南村镇是全国闻名的泡菜出口基地,每年产生的白菜垃圾超过南村镇的消纳能力,成为让当地最头疼的事。再放眼整个平度,作为农业和畜牧业大市,平度的秸秆和畜禽粪便量也远远超出自身消纳能力,对环保、生产和卫生防疫都带来巨大压力。
兼具能源、环保和民生功能的生物质新能源项目,是破解这一棘手问题的有效途径。2016年,由华通集团与青岛能源集团共同投资的大型生物质新能源项目落户平度市南村镇。该项目采用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的专利技术,以平度市及周边地区产生的秸秆、尾菜等为主要原料生产
生物质天然气与生物有机肥。项目成功运营一年来,南村镇周边秸秆焚烧、尾菜垃圾和畜禽粪污偷排偷放现象基本消失,一年生产的天然气大约可供两个南村镇全年的使用。
处理养殖粪污的治本之策
“当前,我国农业污染超过工业污染,接近上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农业污染最重指标。其中,秸秆露天燃烧、养殖业畜禽粪污对水体和大气的污染最为严重,而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开发生物质能源,实现有机污染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项目具体执行、华通集团所属华通能源公司总经理崔吉辉表示,生物质新能源项目既是增加清洁能源供应的能源工程,也是减少农业废弃物污染的环保工程、推动建设美丽乡村的利民工程。不同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生物质新能源的功能更多元、更复合。
根据设计,南村生物质新能源项目每年可以消纳玉米秸秆7万吨、蔬菜尾菜4万吨、畜禽粪污7万方,同时每年产出生物质天然气666万立方米、有机肥4.6万吨。平度正在建设中的另一个生物质新能源项目——崔家集3MW沼气发电项目,以秸秆和畜禽粪污等为主要原料生产生物质沼气,并将沼气燃烧发电并网,同时配建小型冷库实现能源梯级利用,项目每年可处理畜禽粪污12万方,基本占到平度养殖场全年畜禽粪污排量的1/3。整个项目计划今年年底将投入调试运行。
“去年,在对平度市进行环保督查的两个多月里,南村镇周边没有发现一例养殖场粪便污染问题,正是因为我们的南村项目对畜禽粪污进行了集中收集处理。”崔吉辉说。
生物质新能源项目结合精准扶贫,对拉动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也都有重要作用。据了解,南村项目可辐射周边7万亩土地面积,仅秸秆的收集和运输,就可在农忙时节带动就业300—500人、增加农民收入1500万元。
不只在平度,下半年,莱西河头店3MW沼气发电项目也将开工建设,计划明年5月份投入运行。同时,华通还要在今年完成青岛所辖其他县区生物质新能源项目建设可行性的调研和论证。
为行业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项目的快速铺开,靠的是先进的技术。
据崔吉辉介绍,国际上生物质新能源开发技术已很成熟,但处于相对垄断状态。华通集团与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合作,开发了达到国际领先水准的沼气生产专利技术系统。该技术系统解决了目前国内在农业秸秆类沼气工程上技术和设备缺乏、高浓度发酵技术缺乏的痛点,大大提高了农业秸秆类生物天然气项目的产气量和运行效率。
记者了解到,生物质天然气的技术难点主要在于解决发酵效率问题。国内企业的进料浓度和发酵浓度普遍较低,所需发酵周期长、发酵效率低。华通自主研发的技术,其进料浓度达到了25%、混合发酵浓度达到了12%—15%,其发酵周期比国内同行业缩短了三分之一,容积产气率达到了1.37,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准。此外,公司开发的沼渣沼液精细分离和制肥技术具有成本低、有机肥品质高的优势,完全满足了国家肥料相关标准的要求。
“项目所使用的核心设备采用德国进口+自主研发制造,目前已开发完成了适合秸秆等纤维类农业废弃物的无堵塞、液下密闭固态进料设备,适合高浓度厌氧发酵的组合式搅拌设备,以及适合特大型沼气系统净化提纯系统。”崔吉辉表示,上述关键设备的工程化应用,打破了国外对同类设备的技术垄断,更适合我国的农业生物质资源状况,成本更低。
凭借在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华通还发展出独立的能源装备公司,在满足自身项目建设运营的同时,也在为中国节能集团、中国广核集团等大型能源央企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今后,我们会采取一个项目投资运营公司+一个装备制造公司‘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打造生物质新能源的‘青岛样本’,成为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可复制推广的生物质新能源项目。”崔吉辉说,“十三五”期间,华通计划在全国建设30个生物质新能源项目,并将青岛建设成全国生物能源工程咨询中心。
原材料和终端补贴机制亟待建立
生物质新能源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在规模化发展方面,我国生物质天然气具有年产千亿立方米以上的潜力。国家逐步统筹有机垃圾循环利用、推进节能减排及新农村建设,也为行业发展带来利好。眼下,生物质新能源的发展还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全产业没有打通、生产成本高,市场还处于培育阶段、生产稳定性和适用性有待改进……这些都影响到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目前,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急剧变化,秸秆等原材料的人工收集成本越来越高。另外,相较河北、河南等农业大省,山东还存在机械收集设备少、成本高问题。河北的玉米秸秆收集成本大约是100元/吨,青岛则是150元—180元/吨。”崔吉辉介绍,生物质新能源在各地区的收集成本差异较大,而项目所用原材料体量又相当庞大,从而导致目前企业效益主要取决于收集成本。
另一方面,在国家现有的能源定价机制下,生物质天然气难以跟石化天然气竞争。作为一种新型清洁能源,生物质天然气的补贴力度较光伏、风能等也小得多。记者了解到,2016年6月,南村项目获得4000万元中央资金支持,成为青岛首次申报并获得成功的国家秸秆生物质天然气项目。在没有相关补贴的情况下,回收期大概在8—9年,整个项目处于微利运行状态。“通过终端补贴,光伏发电可以卖到0.75元—1元/度,大概是天然气发电价格的两倍。现在,公司正在配合青岛发改委及相关部门,着力申请生物质新能源的产品终端补贴。”崔吉辉说。
据介绍,在欧洲,政府补贴一直是生物质新能源良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以德国为例,其政府补贴贯穿生产全过程,除了项目建设补贴外,还有科技补贴、能源作物补贴、生态保护补贴、废弃物处理及污染物排放补贴等,有效地弥补了成本劣势。
“生物质新能源的发展,需要通过政府财税政策引导,实现产业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技术、专业化管理和多元化投资,推动产业基地上规模、上水平。”崔吉辉建议,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生物质新能源进行覆盖生产全过程的补贴。原材料方面,将以农作物秸秆、养殖粪污和蔬菜尾菜等为原料的生物质天然气项目,作为农村废弃物综合处理工程,享受垃圾处理补贴;终端方面,把生物质天然气项目纳入分布式能源项目范畴,以终端市场为突破口,使生物质天然气享受工业天然气终端销售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