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7日-19日,2018北京国际
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 2018)在北京新国展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全球风能理事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六大权威机构联合主办。
浙江
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评估中心主任王琳在“在役
风电机组技改提效专题”中发表主旨演讲,演讲题目为《风电场全生命周期综合评估与深度优化》。
以下为发言实录:
王琳:大家好,报告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首先讲述一下运达风电场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让大家对运达这个系统有一个简洁直观的了解,第二个部分由于整个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分为很多个模块,这里我着重讲述一下机组处理性能的评估。第三点在做完机组处理性能评估后,我们的目的是找出短板,找出低效机组甚至于低效风场,然后提出一些优化方案,达到提高机组发电能力的目的,下面讲述第一部分。
整个运达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主要分4个板块,首先在前期开发阶段,主要进行中尺度的评估以及微尺度的精细化评估,主要目的在于从经济性以及安全性来判断当前场地适不适合建立一个风电场。在进行前期开发之后,我们进入工程建设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设计了端对端交付系统,整个交付系统流程如PP所示。我们运达对交付系统有8个考核指标,利用8个考核指标来验证考核我们的交付系统的质量。
由于在整个交付过程中,我们有涉及到备件的运输,叶尖、塔筒的运输,所以我们设计了智慧物流系统来保证更快捷更有效这方面的工作。在后面我们进入风电场运营阶段,这个阶段主要进行智能监控以及健康管理,减少发电量的损失,增加风场的效益,以及提升产品的质量。
这个是整个运达全场风电系统的展示,显示了在全世界范围内运达已经接入了超过150个风电场,机组超过5000台。这个是单场的展示,涉及到了一个风场的监控情况,这个是一个茶山,关于时间可利用率还有指标的利用和评估。在进行评估之后,我们进入技改,我们主要目的就是找出短板,然后通过例如增加长度或者是最优桨距角的控制。
下面进行第二方面的讲述,整个全生命周期涉及到4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涉及评估,我主要讲一下机组处理性能评估,这个机组是否能够发现出设计最佳的性能,如果没有达到,我们还有多少个处理性能方面可以提高,从哪些方面进行提高。运达针对这方面提出了指标体系评估,这个体系主要包括一些传统的指标,就是一些涉及到发电量、时间可利用率以及平均无故障运行。考虑到风资源提出了主方向,显著度、系数,考虑发电性能提出了一种理论发电系数,考虑可利用率提出了风功率曲线不确定因素。
通过前面的PKI指标体系,我们可以发现低效机组乃至低效风场,这是我做的案例,这是运达在福建的某风场,通过我们的分析我们发现在整场24台机组中,有6台机组是低效的。这里我找了西南的两个风场,经过我们的分析,我们发现整场风场处理性能都不好,这是图表,后面是参数性和量化的体现了我们的分析,分析出这两个风场处理性能都不好,都属于低效风场。
找到短板之后,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提出深度优化方案,去提高他们的发力性能,提高我们的收益。整个优化方案体系是4部分,第一部分从微观选址,第二部分是控制优化,第三部分是气动特性,后面利用一些新的技术提高我们的发电性能。
方案一通过微观选址进行优化,第二个就是翼型优化,第三个就是基于数据挖掘偏航优化,实现得到最优的偏航夹角。这个系统已经做到我们的新系统中,关于偏航优化。还有超大风控制技术,在大风情况下可以减少停机频率和停机时间,也可进行一下扇区管理,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在某个风向附近可以发现湍流强度比较高,载荷强度也较大,但是发电性能不好,如果在这样一个山区内,通过山区管理,在这方面并不进行工作,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效果。方案六机舱热平衡优化项目。方案七就是除冰系统,针对冰冻情况,我们通过除冰后可以恢复到理想状态80%至90%,这是一些其他的创新技术,包括运达提出了最优桨距角控制技术,风电技术最优转速控制技术,以及基于数据的传感器远程校核技术以及风电机组的尾流控制技术。
当我们进行技改之后,更重要的一点是,如何判断技改可以给我们带来有效收益,所以运达针对这方面提出了一套有效的考核和评估指标。首先标杆几位选取,针对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选取策略。
下面进行实例的简述,这是云南大理风场的技改,通过加长叶片,在8、9、10月份都可以增加,超过了发电量的提升。这是山东某风场一个技改方案,通过我们的技改,我们会发现停机次数下降了85%,这是一个很大的提高。然后发电量也是提高了将近10%。第三个案例是河北单晶河三期项目,通过控制策略的优化以及增容技术或者是其他的综合治理技术我们进行技改,最后整个发电量提高了2%到3%。我今天的报告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