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轮财政补贴政策出炉,新能源汽车市场再起波澜。在补贴幅度减半、取消地补的同时,新规对包括续航里程、电池能量密度、产品安全性能在内的多个领域进行了大幅提升。而这也意味着,告别普惠制补贴后,新能源汽车将随即迎来强者恒强的新格局。
大幅退坡!这是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最终定论。
《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了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及清算方式。通过分阶段释放压力,降低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客车、新能源货车的补贴标准。其中,补贴入门标准提升到了续驶里程250公里、电池能量密度不低于125Wh/kg。pack能量密度门槛上升了20wh/kg,最低标准从105wh/kg提升到125wh/kg。这是基于对技术提升和确保产品“不着火”的安全等多重考虑,相对更务实。
相较而言,此次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18年基础上平均退坡50%。在2019年新政实施后,即便电池能量密度以及电耗系数均满足最高标准的新能源汽车,其能享受到的补贴金额也仅为2.75万元。同样是续航里程为400km且能量密度各指标都符合标准的新能源汽车,在2018年可获得近8.9万元补贴。但在2019年补贴新规落地后,该车型的补贴降幅将近49.89%,即3万元左右。续航里程在250km以下的车型则将无法获得新能源汽车补贴。
如此大力度的退坡政策,立即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产生了巨大反响。一时间,有表示无所谓的,有表示正在研究,有表示要调整价格消化补贴的。但业内分析普遍认为,这也给原本高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根据规划,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于2020年底前退出,2019年是倒数第二年。而在当下核心零部件成本短期内并没有大幅下降,规模优势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的背景下,新能源车企该如何应对补贴退坡后带来的成本增加?
《通知》设置了三个月的过渡期,过渡期结束后,地方补贴将取消。这意味着地方财政将退出对整车企业的补贴,以财政补贴为主的政策将更多地转向以非财政体系为主,重在优化新能源汽车发展环境。而在各地转为支持充电、加氢设备和配套运营服务的同时,燃料电池板块和充电板块的二级市场表现也相继迎来了重要的催化因素。
但对制造型企业而言,短期内市场将承压,尤其是小企业面对的压力会更大。目前多家企业正在进行补贴退坡后的价格体系重新测算,新能源汽车涨价也已经是必然的事。有业内人士称,在微信朋友圈里,新能源销售人士纷纷开始发布“不买就要涨价”的各种预警。“早订车,免涨价”也成为近日一些网络平台上的广告潜台词。尤其就造车新势力而言,进入2019年后头部车企都进入了批量“交付期”,价格是否上调,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市场表现。
尤其就造车新势力而言,进入2019年后头部车企都进入了批量“交付期”,价格是否上调,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市场表现。传统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尤其是主流车企对于补贴退坡的应对方式显然更为“积极”:既不能指望政策一直输血,也不能仅靠车身、电池领域的小修小补,而是“要靠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就2019年而言,续航里程高于400公里、电池密度高于160Wh/kg、整车能耗比规定门槛高出35%以上的车型成为“最后的赢家”。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补贴大退坡的同时,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洗牌和格局调整都将进入关键性的阶段。那些依赖补贴存活的低端企业注定要被淘汰,相反那些能提供具有竞争力产品的优秀企业势必进一步拥抱市场。即便如此,有几家新能源车企能够在当下的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顺利熬到2021年前后,还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