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汽车 » 正文

成本高盈利难体验差,共享汽车迎来跑路潮,洗牌惨烈

日期:2019-06-11    来源:第一电动网

国际新能源网

2019
06/11
09:1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共享汽车 传统汽车制造 共享

   最近几天,共享单车集体涨价的消息甚嚣尘上,摩拜单车、哈喽单车等已经达到每15分钟1元。与此同时,在大大小小的店家中随处可见的共享充电宝,时租价格也从兴起之初的几角钱,一路飙升到了2-3元,给手机充电都成了一件奢侈事。
 
  而在更高级的共享汽车领域也不平静,在运营压力之下,共享汽车平台也频频暴雷;而作为共享汽车的使用者,同样也感觉被“坑”。而作为共享经济当中资产较重的共享汽车,似乎还有更多坑。都是什么坑,谁来填?
 
  本想方便却莫名被坑
 
  在路边扫一辆共享汽车,本来是图个方便,没想到惹上一身骚,这就是小编的朋友S先生的遭遇。
 
  S先生在使用了某品牌的共享汽车3天之后,收到了该平台APP发来的信息,说他用的车右后轮胎爆胎,要求赔偿350元。嗯?什么鬼,明明还车的时候好好的,还拍照上传了呢!
 
  于是S先生给客服打电话交涉,客服表示:1、可能是行驶过程中车胎扎到了钉子然后缓慢泄气的,S先生并不知道,虽然还车时拍照上传了,但当时天色已晚,也看不清楚;2、平台规定,用户还车后到下一位用户使用之前这段时间内,车辆发生的问题都定责归为前一个用户。
 
  竟然还有这种操作?难道用户在还车回家之后还要关心车是否被别人损坏了?而一旦在共享汽车平台遇到这种事情,只能自己反复去与客服沟通,但沟通并不顺利,而在问题解决之前,再也不能在这个平台租车,押金也没办法退。
 
  目前S先生已经拨打了12345服务热线,等待处理结果。而小编认为,如果运营方不重视用户体验,把所有出现的问题都归咎于用户,最后失去的必将是自己的信誉和市场。
 
  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盈利艰难
 
  根据业内市场分析,中国共享汽车潜在需求所能带来的市场容量有望达到1.8万亿元。但作为典型重资产行业,共享汽车的资产成本和运营成本却居高不下。
 
  某运营企业的成本统计显示,平均每辆车全运营周期成本高达13万元,但目前每辆车每年可获得利润只有2万元左右,收回成本大约需要7年。
 
  另外,有些企业采购了奔驰、宝马等中高档汽车,成本大大增加。使用奔驰Smart车型的car2go,就因此失去竞争优势。种种条件限制,导致国内实现盈利的共享汽车运营企业少之又少。
 
  此外,部分用户的不道德使用行为也在影响着这一行业的良性发展。故意损坏车辆或者出现故障也不报修的现象比比皆是,乱停车现象屡有发生。实际运营中,很多车辆只使用一两年就接近报废。
 
  行业加速洗牌
 
  2016年以来,共享经济成为风口,不少互联网公司和车企纷纷入局共享汽车市场。截至今年2月底,中国已注册的共享汽车企业及单位超过1600家,投入运营的汽车数量约为11-13万辆,整体市场规模达28.5亿元。
 
  从各个公司的背景来看,国内共享汽车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以车企为背景的运营商,如戴姆勒旗下的car2go、力帆旗下的盼达、上汽集团旗下的EVCARD等;二是互联网背景的创业公司,如大道用车、途歌、有车出行等;三是传统租车公司背景的公司,如神州租车旗下的icar、首汽集团的GOFUN等。
 
  资本市场遭遇寒流,共享经济的浪潮消退,首先倒下的便是互联网背景的共享汽车公司,不少用户还没来得及体验,他们中的大部分已经变成一份长长的死亡名单:
 
  2017年3月,友友用车宣布解散;
 
  2017年10月,EZZY宣布解散;
 
  2018年5月,麻瓜出行宣布停止服务;
 
  2019年1月,途歌被曝退押金难;
 
  2019年6月,car2go宣布退出中国市场。
 
  运营成本高、盈利难是整个共享汽车行业的“痛点”。在业内人士看来,共享汽车本质上是重资产的分时租赁模式,车辆投放、停车点建设、车辆维修保养等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然而在高投入的背后,收入难以覆盖成本,共享汽车依旧停留在“赔本赚吆喝”阶段。
 
  未来的路怎么走
 
  平心而论,共享汽车还是有需求的,比如在大型校园、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或者针对一些没有车的人群。共享汽车可以在这些区域建设停车点,将使用场景深入更多细分领域,同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用户使用提供便利。
 
  从当前来看,分时租赁产品、服务远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及期待,在运营上难以突破需求低频、随机和分散的困境,但从长远来看,出行服务必然是一个出行生态之争,分时租赁作为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生态融合是其未来发展的最佳路径。
 
  伴随着产业链重组,整车制造商对出行服务的布局进一步深入,在相关政策收紧、寡头尚未形成、市场开放性和容纳度较高的综合态势下,以传统汽车制造为主的资源型大厂商将逐渐从观望到入局,而资源、资本方面有所欠缺的互联网创业小玩家们则可能面临退出潮。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