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显示,我国国家发改委下发了一系列
外商投资指导目录修订案,其中,在农业方面做出了新的规定。
根据《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和 《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 《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显示,鼓励外资投资生物乙醇的开发、生产,但不含粮食转化乙醇项目;小麦、玉米新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须由中方控股,其中自贸区中方股比不低于34%;禁止投资农作物、种畜禽、水产苗种转基因品种选育及其转基因种子(苗)生产。
作为对比,在2017年的外商投资指导目录中并未有生物乙醇的开发、生产。此外,在2018年我国已经取消了稻谷、小麦、玉米收购、批发的外资准入限制,2019年的指导目录中仍延续这一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修订鼓励外资投资生物乙醇的开发、生产,说明在能源方面有关管控措施开始放宽,但粮食转化乙醇项目的规定,又显示了国家在粮食安全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控制。
据悉,自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生物能源的兴起,粮食作物,如玉米等,被大量用于生产
燃料乙醇,由此对粮食供应带来压力。在2007-2008年一度引发全球大宗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也是从当时开始,我国对玉米深加工采取全面限制措施。
但此后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连年增产,加上国际原油价格的回落,我国玉米市场开始出现大量库存,随后在2016年开始了玉米去库存,国内玉米深加工业再次获得飞速发展。
而玉米燃料乙醇作为玉米深加工最重要的一部分,更是受到政策鼓励,根据我国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15个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到2020年,要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乙醇汽油,基本实现全覆盖。
随着一系列鼓励政策的实施,2017年我国玉米收购市场在全面市场化的背景下,国家库存玉米净出库近4000万吨,2018年则是拍卖掉了1亿吨库存玉米,玉米供应格局由宽松转为偏紧。
进入2019年以来,虽然短期内养殖业的低迷对玉米供应市场带来较为宽松的供应环境,但随着未来我国玉米需求市场的恢复,不足6000万吨的玉米库存已经很难满足市场需求。
据悉,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经过十多年发展,以玉米、木薯等为原料的1代和1.5代生产技术工艺成熟稳定,但在粮食安全背景下,以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为原料的2代先进生物燃料技术已具备产业化示范条件。
而目前我国汽油表观消费量接近1.2亿吨,燃料乙醇消费量280万吨,按照10%的乙醇添加比例来计算,若全国推行乙醇汽油,那么燃料乙醇的供应缺口仍在900万吨左右。
未来生物乙醇的开发、生产市场规模将十分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