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股份自1999年开始产业化负极材料,2003年涉足正极材料,2005年涉足电解液,在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已有20年的技术积累。
2018年,尽管锂电行业竞争加剧,其仍是不少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点。
据杉杉股份披露的年报,2018年公司营收增长主要归于锂电池材料业务营收正增长,其实现营收70.05亿元,同比增长16.06%,其中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分别实现营收46.64、19.38、4.0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49%、30.74%、37.10%。
聚焦锂电材料业务
6月19日,杉杉股份在回复上交所关于2018年年报问询函时表示,公司自1999年开始产业化负极材料,2003年涉足正极材料,2005年涉足电解液,在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已有20年的技术积累。
公开资料显示,杉杉股份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的产能分别为6万吨、8万吨、4万吨。2018年公司正极材料出货量20063吨,同比下降6.45%;负极材料出货量33907吨,同比增长9.69%;电解液出货13383吨,同比增长108.59%。
杉杉股份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类数码产品和新能源汽车行业。公司表示,
锂电材料行业的发展状况与下游消费类数码产品和新能源汽车终端市场的景气情况直接相关。2018年,我国消费类数码产品市场呈现需求不振的状况,直接影响到上游
钴酸锂正极材料产品的出货量。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2018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3.9亿部,同比下滑15.5%。根据IDC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平板电脑出货量2,212万台,同比下滑0.8%。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是公司钴酸锂正极材料产品最大的两块终端应用市场,终端市场需求不振导致2018年公司钴酸锂正极材料销量同比减少2,227吨,下降17%。
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持续快速提升,带动三元正极材料需求迅速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65GWH,同比增加46%,公司三元材料2018年销售量同比增加14%。但由于钴酸锂销量下降,导致2018年公司正极材料产品整体销售量同比降低6%。
杉杉股份表示,2018年,公司锂电池材料业务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06%,与市场整体环境相符。
技术专利实力雄厚
值得注意的是,杉杉股份在高电压钴酸锂和动力用人造石墨方面技术全球领先,且是国内少数几家能量产高镍三元材料的企业。
钴酸锂方面,目前代表钴酸锂行业商业化量产产品最高技术水平的4.45V高电压钴酸锂产品,公司在2018年已经实现小批量的供货,预计在2019年将实现销量较大增长。另外,公司4.48V高电压钴酸锂已经完成产品定型,并且批量送样给下游客户。三元材料方面,长循环、高温性能优异的单晶523、单晶622产品公司已经实现大规模应用;更高性能的镍81和镍83产品也已批量销售。负极材料方面,公司的高能量密度兼顾快充的人造石墨QCG系列和LA系列除了受到国内客户的青睐,还对海外动力电池厂商实现大批量供货;高容量且高低温性能优异的EV7系列已对国内主流动力电芯企业实现大批量供货。
在技术专利方面,正极公司已有授权专利67项,其中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专利38项;负极公司已有授权发明专利86项,国际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电解液公司已有授权专利50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31项。
在研发人才方面,正极公司拥有院士1人,外籍专家2人,海外归国专家2人,博士7人,硕士70余人;负极公司拥有研发团队近百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80人;电解液公司研发人员超过其总人数的30%,其中博士3人,硕士4名,高级职称1人。
此外,在客户方面,杉杉股份在锂电材料领域积累了良好的市场资源,凭借优质的产品和技术服务,与全球主流锂电池制造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包括ATL、LG、CATL、比亚迪、国轩高科、SDI、力神、孚能等国内外主流的电芯企业。在国际市场供应经验上,公司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已经或正在与多家海外主流电芯企业建立供应关系。
2018年,针对市场形势变化,公司着力拓展下游优质客户,公司动力电池正极材料新增比亚迪等优质客户,电解液方面新增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优质客户。公司的负极材料下游客户则几乎囊括了国内外主要的动力和消费电池客户,对LG、SKI、ATL等优质客户的销量大幅提升。
平安证券表示,考虑到杉杉股份已经完成对消费正极客户的结构优化,同时单晶三元、高镍三元进入产能释放期,公司正极业务盈利能力有望触底回升,公司2019年经营性净利润将重回增长。公司处于正极、负极产能扩建的高额资本投入期,后续通过出售宁波银行等金融资产获取流动资金具备较强的可预见性,将显著增厚公司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