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风电人物 » 正文

北京桑兰特韩俊仙:可靠性及寿命评估对企业科学决策和降本增效的隐性价值

日期:2019-09-20    来源:能见App

国际新能源网

2019
09/20
09:5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风电设备 韩俊仙 北京桑兰特

  9月19日,“2019第三届中国风电设备质量与可靠性论坛”在株洲召开。
  北京桑兰特科技有限公司韩俊仙出席大会并发表了题为《可靠性及寿命评估对企业科学决策和降本增效的隐性价值》的主旨演讲。以下为发言全文:
  韩俊仙:各位好,刚才听了陈亚楠的报告,听了以后也是有很多感慨,我觉得一定是走这一条路,什么时候把我这一部分内容融进去,一定对中国工业化有很大的贡献。看到的是平价下的质量可靠性,我们觉得很焦虑,你们有没有想过,在别的领域里面是降价下的质量可靠性,我听家电听得比较多,他们的冰箱在你们家有没有出现过状况,几乎没有,我们很多家电基本上都没有故障问题,但是不断地在降价。现在很焦虑,未来降价下的质量可靠性可能也是一种常态。贸易战对他们没有影响,他们把瑞士的一些企业产品也收购了,最近在美的做一些压缩机,电机轴承这种,他们在市场上的故障只有两位数的PPM,这是什么概?百万分之60几,这些年在竞争中杀出一条路子,咱们风电人也是,充分市场化的行业,也许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会更加强大。
  我用了一个是隐性,只讲质量不讲成本是活不下去,我们质量可靠性还可以让你降成本,也可以让你实现降成本,多快好省是我们永恒的追求,这是最朴素的语言,也代表心声。三个角度来做分享,数据管分析挖掘,陈亚楠的这个这两年开始普及,它的数据利用率比我高,带来很多思考,我们在生产过程当中是客观存在那么多数据,如何充分地利用它,据说目前咱们有智能化的另说,很多企业的利用率不到1%,我们就是合格不合格,有没有出故障,就是简单评价,其实里面的价值很高,要挖掘才有价值。小于0是产线上,这些数据可以干什么,可以评估和预测,因为你是客观的数据,不断地提高模型的精度。另外可以用于分析和改正,还可以用于验证,多种功能给我们用。
  另外可靠性的数据比普通数据繁一点,难一点,要对齐,一定要有始止时间,和生病的时间,科学的评价要用可靠性的方式来评价。当前用得更多的是平均的,平均这个东西不是一个好东西,是老百姓可以听得懂,你要到杭州,他们说平均工资被阿里拉上去了,为什么用精准扶贫?真正不稳定的因素很多,包括香港的不安宁,我们把它叫做BX,那些参数在咱们可靠性里面,我们把它叫做瞬时故障率,我们关注这个,它占的比重,穷人占得太多,光看了平均工资,10%的人在一千以下,活不下去就要造反,对于我们也是一样,既要看平均,也要看拖后腿。我认为用平均的决策是不够的必须考虑瞬时故障率,我们很乐于看到中国智能制造把更多科学的东西融入进去。
  这个横坐标是时间,我们关注了它,这个里面我们有自己的数据,请问自己的有没有做出自己的浴盆曲线,很多企业的浴盆曲线长这个样子,你有大量的数据可以感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东西,用你的数据来刻划你的浴盆曲线,会看到你的机会点,比如这个在四年左右就过不了那个坎意味着我们需要设计反思,是不是选型不合理,那个零件不行,我们就要在设计选型改进。有了自己的数据,用自己的数据做自己的浴盆曲线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用于帮助自己甄别判断。比如说这是早期故障,这是研发的,现在我们是一把抓,研发说制造,制造说研发,总归可以找到理由。数据积累到一定阶段规律出来了,可以用这种方式,找到改善方式,找到新的提升机会,预测质保期等都可以发挥作用。
  比如说发现不同的地区,或者不同的供应商,这个就是他们的浴盆曲线,这是洗碗机,有的早期故障多,有的后面多,对于不同的部件可以拆开,不能看整体,看整体不够,我们可以左看右看,针对不同部件采取不同策略,这是经常会看到很多企业,只要你跟他分层,你会找到改善的方向和你的切入点。那么这种情况很多,包括质保期的预测,一开始精度可能不够,当我们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有这样的信息。我前两天去博西来(音),可以预测质保期,我们都是十年,你突然十五年,它卖的压缩机,整机厂肯定欢迎,用大量积累的数据帮助我们甄别。还有各种各样的数据,陈亚楠的放进去了,三年前没有看到,现在看到了,是非常高兴的事情,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色。这是2012年还是2010年的,那时候做决策数,觉得就像刚才讲的,有时候用常规看不出来,需要加上高倍望远镜,我们也在用,确实可以甄别一些问题,尽管精度不高。七八年前我也做过,风资源对于环境的影响,我没有发表,我不敢下结论,积累得多了,最终没有研究到底,这是2012年的时候,给我启发还是很大,现在你们已经提得非常好。当你把一系列的东西,不光是对市场上数据进行分析,想办法拉通,关口不断前移,由工厂到过程参数,到供应商提出的阈值,你提出的技术要求合理不合理?打通以后你会有更多的启发,有时候是提的阈值不合理,也可能是设计的问题,也有可能加工的波动,材料的波动,我们研究到分子层面了,对咱们故障率比较高的行业,我们可以给它一步一步地拉通,分段改进。比如说系统里面有模型,管原因,保结果,这个才是稳准狠,这是一个大的企业,千亿级企业,怎么竞争不过LG,我们要记住,我们建立模型的时候,物理模型到数学模型,这个也是2010年,我是跟这个企业有四年合作,你说那么复杂,我在这里跟你说话我也肺也很受影响,真正要命的就是PM2.5,并不是所有影响着你,所以要抓住真正的敌人,当你有这样的模型就不怕,一千个参数这个是要命的,这三个达到90%多,所以数据分析会给我们很多启发,把链完全打通,把关口前移,会认识会升华。这是市场上和过程的数据,如果没有这么多数据,我搞研发,芯片还没上市,没那么多数据,不是让你做实验了吗?实验室的数据可靠性设计,包括来料,这几个板块都有很多数据在产生,虽然积累得不够,但是这些数据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所以不要说没有数据,实验室的数据也是有价值的。
  这些数据有一些隐藏了,对于全新的产品,以实验室的数据为主,针对已经上市了,正在迭代和更新的,可以把数据叠起来,互相印证,你要决策,也有决策的风险,你需要佐证,这样判断更好一些。
  第一个是价值,第二个是挖掘和拉通,站位高,视野高,决策风险小一些。
  第三个就是智能化,很多方法都在系统里面,降低了对工程师的要求,过去很多工程师不懂这些,这是我涉及到的一个企业,也是简单粗暴地下结论,老总,质量总监背任务,故障率降到40%,底下人肯定也不服气,老总说我做了排列图,前面6位占80%多,现在让你给我各降50%有什么不可实现,这个总监也是理直气壮的说,我用数据决策,前6位下降50%,年年都是下指标,他也有道理,老总就着急了,说还有什么等着我。我们要看数据挖掘,一定要多种方法,如果只会锤子的时候看什么东西都是钉子,把数据打开看的时候,这是2010年的,那么它也是发现下半年改进过了,我们并没有去现场,改进过了之后还要降40%吗?在下半年改的基础上再降40%,把前面6位打开,第一号上半年大幅度下降,第二位也是由20%降到5以下,第四个也大幅度下降,有这么三个,毛巾都快拧干了,你还和它较劲,这个可能是改别的了,到七月份之后这个大幅度上升,这两个还有油水可挖,你要寻找新的目标或者新的机会点。
  我们数据说话怎么不听,我们希望每个人手上多掌握武器,这样才能掌握更加的科学判断,你不要盲人摸象,这些方法刚才也都用了,也是原有方法不够,用了很多这些方法帮着我们来决策,终极目标希望整条链拉通,关口前移。数据是客观存在,盘活利用可以带来更大的价值,增加成本没有?几乎没有增加成本,而且增加本事,每个人视野不同,视野开拓了,这不就是价值嘛。
  第二个就是实验,遇到很多企业,他们是不是花钱的主,是的,讲讲这个。竞争环境下价格平价市场说了算,不是你说了算,我们说的要降低劣质成本,想方设法来降低劣质成本,通过材料,技术革命可以降低理论成本,这样才能保证我的利润,是吧?先说劣质成本,要优先降,难度系数小一点,这个占到销售收入20%到30%,还不算冰山下,所以搞8D,搞六西格玛,几乎都是拧毛巾的。在这个里面我们觉得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看一下。过去很多企业在这方面讲,机会对于我们来说也是有成本的,预防成本,鉴定成本都要花吗?里面有没有不增值的地方吗?很多人思考得不够,预防成本你们都不重视,你们要拨款,也有人统计了,这些东西也有浪费的,预防成本人家统计了0.5到5的一个浪费,一些培训,一些活动产生价值了吗?内容给我们带来多少价值?多少效果?都是需要思考,各种活动列的内容怎么样?鉴定成本也是天经地义的吗?也是值得思考,很多时候这些东西被我们疏忽了,它里面也是利润,平价由不得我们,但是劣质成本下降掌握在我们手中,刚才我们说理论成本要正向设计来解决,材料替代,我们看到家电产品,说到新卖点,普通家电产品都降价,性能提高,可靠性提高,价格也降了,他们一直在优化,只是产品太大了,难度大。刚才说到鉴定成本也有一些浪费,很多领导跟我们说,质量的人不说,可靠性的人也不说,这些就是花钱的主,一做做250天,一做做8个月,给我们带来什么成本?这是一个家电行业,千家万户出一个小毛病,全世界都知道,他们是如履薄冰,这些点都存在吗?也有一些浪费的,全新的产品还不得不做,你做了这么多年很多都是在基础上迭代,并不是横空出世,需要站在原来基础上,不能每次从0到10,下次可以从5到10,这次可以从10到50,可能又是一个增值的,目前都值得反思。那么多的测试,不测又怕不放心,有一些项目可能不需要测,再有一些项目,比如说像人的升高,早就不涨了,产品也有,好多性能固定了,集成过来了,你每次测量一那么多,现在家电行业研发周期,好多剩下4个月,眼看他们从一年到6个月,上次看一个电路板只有4个月,现在就是一个瓶颈,不革命不行,现在那么多项目需要减肥,有些东西不该要,不是说彻底不要,你要站在原来的基础上,一部分免测,一部分重点测,优化资源配置,在该测的地方加强,有的地方简化,目前给领导提了一个单子,实验项目的优化,现在按照可靠性标准,急死了,等不及,可靠性的鉴定实验,MPDF的4.3倍,一年8千小时,8万小时几乎不可能,如果是电子产品执行服从分布,几乎都做不了,寿命怎么做?国家有标准,寿命的1.5倍,做得起吗?早就换代了,不可能按照它那个做,但是又想知道未来,所以你要想方设法,即便按照这个做了,也是各有20%的风险。项目多,时间长,做不起,等不起,钱也花不起。
  这是一个地铁的车门,故障率高,占到20%到30%,这是十年前做的项目,分享一下,当时给北京地铁4号线,这个是故障大户,怎么降的?他们说做了可靠性实验,150万次,昼夜不停做了8个月,有没有发现故障,几乎没有,不是白做了,市场上28%的故障,怎么解决?8D小组都在解决,浪费多少电,一节车箱一个门,几十台不停地开关,但是满足标准不一定满足需求,如果真的比它厉害很多还要做那8个月吗?不一定要做8个月,你比他还厉害,不是也省钱吗?可靠性就是领导说减项目我也不敢减,都是花钱的主。我们质量人也要反思一下,它也不是天经地义,后面就是门控器,我们也是经过分析,拿门控器到北航,那是07、08年,我们做了实验,发现十几个故障模式,改了7、8个,故障率降到12%,不是市场考验的,而是继续用激发的,当时用这个实验这些都不过关,七八个地方换掉了,现在再实验通过了,后来应标的就用这个来说的,这个是铁的证据,基于实施和证据。后面你已经这么厉害,前面一个几乎没有发现故障,那个你比他好了很多,还怕通不过标准吗,你奥数过了,还怕小学毕业考不过吗?所以这个也是我们要反思的地方,也是存在浪费,只要你好好挖掘数据,证明你需要做还是不需要做,也可以降低成本,常规的实验大家知道,花钱多,时间长,问题暴露不了。标准是别人制订的,满足别人的起跑线,你要认真考虑,如果用于研发和过程,也要考虑先进的方法,一个是加速寿命实验,这个不多做解释了。目的是什么?为了暴露你的短板,你要知道绳子在哪一根上面断了,把目的搞清楚,针对目标策划方案,不要局限于原有的标准,十年前遇到的我们对标的是日本,最好的怎么不行。客户当时说不要说日本标准,联合国标准也不行,我给你买单,你要满足我的需求,我们要非标的东西才是核心竞争力,你除了标准满足底线,你要满足目的的这样的实验方案,给你带来价值,否则放在这儿是不合算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要寻找敏捷用力,暴露,进行改进,再用故障激发,还可以用供应商PK,自己的标杆对比都可以用这些方法,目的就是激发故障,为了改进。但是一个关键词叫做你要寻找敏感用力来做,比如说列车的车门,现在的国标用力没有施加那么严酷的环境,没有考虑到人在掰没有考虑到门也在受力等等。搭建实验平台围绕我的目的做,最后形成自己的实验大纲,这个时候就有核心竞争力了,测试这些东西都是企业的核心技术,这样可以加快速度,加速寿命实验,故障激发实验,缩短实验时间,可以相对比较,还可以用非真实用力来刻划它,为研发的改进赢得时间,为我们实验缩短时间,省钱省电省力,可以更早地获得信息,现在家电行业好多。这两天听到学汽车的,其实汽车和家电都是在红海中练出来的铜墙铁壁,倒逼出来,风电总有一天因为市场化逼着你们练出本事。
  比如说故障激发,有国外产品也有国内产品,他们号称在负50%都可以正常工作,我们也搭建台阶,这家温度高,这家温度低的,这家才是好的,温度有累计效应的,一定要做到死为止,来考验它,实际上经过比较可以看出高低,南方用哪一个?北方用哪一个?对于报价策略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有些适合范围宽,有些适合范围窄,还有一些产品性能退化,都有技术标准,挂掉了,死掉了我们关心,比如说风速是正负0.5,有些乱报信息,正负2也有,不能实现使命,我们也要关注,这个里面关注也要区别对待,有些把风速报小了,但是有规律,可以用一个模型来校准它,有的报大,有的报小,我们要区别对待。我们要综合判断,这样才可以帮助我们决策,还有一种就是现在可靠性有很多累计损伤,机械产品,我们一方面给它做实验,一方面想方设法建模,希望到智能化系统当中,咱们中国的工业就发展了,国外也有不少积累,可以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往下走。
  2010年的时候,被一些企业,也是占了那么多的精力,有些试验可以来建模,通过建模型来做。第三个后面我们讲的是未来可靠性一定是重点研究的方向,这是美国鉴定局的局长,2017年汇报工作,提到了一定要有建模来实现,和我们的想法完全一致。还有一个地方可以降本,智能化需要大量的传感器,测试性的工程也要做,测点在哪里?对故障率的检测隔离都用哪些探头,我只能简单说一下,所谓的讲的BMT,起这样的作用,希望隔离率高,虚警率低,你搞测试性要智能化,传感器受不了,那么也可以优化,有些产品已经有正向怎么做,有些产品在迭代怎么做?大量的比如说这个产品需要29个测点才可以把故障都可以检测到,否则故障隔离定位不到,29个检测点成本太高,有没有可以优化的,发现也可以实现,这是最后计算的是隔离,检测的点,隔离的点有些可以合并,有些可以进行共享,就像血压和量心脏可以同时共享。当我隔离到两个,我们叫最小单元的时候,原来5个,增加12个还是7个,都是一样的,我不需要那么多传感器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这都是未来可以考虑的。
  最后一页,多快好省是我们制造企业追求的目标,我们大家一起努力,质量可靠性不光是花钱,我们有隐性价值,提高质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降低成本,谢谢大家。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