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位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境内以山地为主,溪河众多,水网密布。碧江新区行政中心就坐落在铜仁市碧江新区老塘片区轴线西北端,是铜仁市碧江区政府和部分市政府机构办公驻地,也是北京泰利新能源“浅层
地热能开发铜仁模式”的首创之地。
日前,北京泰利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叶宏宇接受了记者专访,就
地源热泵行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等焦点问题作出了深入分析和趋势预判。作为“铜仁模式”的缔造者,叶宏宇表示铜仁模式技术成熟规范,经济效益显著,社会认可度高,是南方地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可推广复制的范本,已成功推动贵州、湖南等地地热能应用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01
资本与技术双核驱动下的“浅层地热能开发铜仁模式”
成立于2013年的北京泰利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业务区域主要集中于贵州、湖南、河北与西藏部分地区。截止目前,北京泰利新能源实施的地源热泵项目服务的建筑面积接近1000万平方米,在南方地区成功打造了以贵州省铜仁市为代表的利用浅层地热能开发建设分布式能源站规模化推广应用地热能的“铜仁模式”,在北方地区推行中深层地热能城市集中供热模式,在全国推广旅游景区和特色小镇温泉全风险勘查开发模式,而真正令北京泰利新能源在行业内崭露头角的,正是其在贵州省铜仁市投资建设的碧江新区行政中心地源热泵项目。
叶宏宇告诉记者,碧江新区行政中心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由行政中心主楼、业务用房、后勤服务中心、档案馆、会议中心等建筑组成;为解决建筑供暖制冷问题,突出新区绿色、科技、循环、节约的建设宗旨,响应铜仁市政府大力开发应用清洁可再生地热能资源的号召,经过多次专家论证,最终确定项目采用地源热泵复合能源系统。
叶宏宇总工程师
2014年铜仁市政府组织考察团到北京实地考察与现场调研,拟引进合作单位共同合作开发铜仁市地热资源。北京市从事地热资源开发的单位较多,如何在众多的竞争单位中脱颖而出被铜仁市政府选中为合作单位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北京泰利新能源领导层经过慎重研究决定,发挥企业拥有的技术与资金优势,以投资的方式介入铜仁市地热资源开发项目,主动承担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技术风险,这样不仅可以赢得地方政府的信任,又有利于展示企业的技术实力。最终,北京泰利新能源的这一商业模式创新得到了铜仁市政府的认可,被选定为合作单位。
这一破局性的探索和尝试,在实践的检验中实现了双赢。铜仁市政府和北京泰利新能源共同开创的“浅层地热能开发铜仁模式”获得了全国性示范意义,贵州省遵义市、黔东南州、贵安新区,湖南省常德市、株洲市、湘西自治州等政府代表团均到铜仁考察“铜仁模式”,而北京泰利新能源也由此夯实了品牌高地,并开启了迈向全国市场的全新征程。
02
正确认识行业发展阶段性特征
随着行业日趋成熟,地热能的发展应用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一方面显著地同国家的发展、经济趋势密切相关,一方面行业自身走向理性与规范。
叶宏宇对地源热泵行业同国家经济、政策的相关性有清晰的认知,他认为,当前地源热泵行业发展放缓的最大因素是中央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引发的连环效应。中央限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务,导致地方政府融资困难,即便融到资大部分也都用于原有借款还款。这样一来,新增的融资项目用于投资的部分大大缩减,投资的急速下降导致建筑项目减少,作为建筑空调里的一小部分,地源热泵行业发展必然受限。此外,受中美贸易战影响,外界投资信心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源热泵行业的发展。
但叶宏宇对此仍持积极态度,在他看来,目前地源热泵市场缺的并不是项目,而是充沛的资金,这相应地加速了大型央企和国企进入地热能行业的步伐。叶宏宇认为央企与国企的进入对于行业做大做强是一个重大利好,它们在资源、资金上的优势将反作用于拥有核心技术的从业单位,同时逼迫中小型企业持续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形成“百花齐放”的竞争格局,有效带动行业实现跨越式规模化发展。
基于“铜仁模式”的成功,北京泰利新能源在地热能开发及温泉产业领域的经营模式也进一步创新,同地方政府平台公司达成深度合作,将民企的技术优势与灵活经营同地方国企的资金优势和资源优势结合起来,拓展合作领域,扩大合作规模。叶宏宇认为,地方国企虽不如大型国企或央企拥有大体量,但在地方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为公司延揽到更优质更有诚意的项目的同时,可以有效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目前北京泰利新能源与地方政府平台公司的合作逐渐从松散走向紧密,2019年7月8日,以注册资本5000万的投入,泰利与铜仁城投集团成立了铜仁城投泰利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希望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将地热能开发应用这块蛋糕做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好。
03
持续构建企业竞争壁垒
未来,可再生能源在国家整体能源体系的占比会越来越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应用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大型国企央企的进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面临退出或转型,品牌集中度提高趋势明显。叶宏宇清醒地认识到资金和资源不是企业的绝对优势,只有人才和技术才能为公司持续构建企业竞争壁垒。
优秀的管理层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北京泰利新能源管理层是经验、干劲兼具的互补型团队,是营销、技术、管理、资本运作各领域优秀人才的聚合,拥有行业内顶尖的人才和专家顾问团队,始终紧跟地热开发领域最前沿、最尖端的技术和产品,并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在地热开发领域形成自己特有的技术和服务经验,为地热能开发集成化、系统化提供可靠的保障。
在技术人才储备方面,由于地源热泵是一项综合了多学科知识的技术,在北京泰利新能源,地质研究与暖通研发成了齐头并进的两大方向。整合地质勘查、暖通空调等专业技术人员,公司成立了地热研究院与暖通设计研发中心,不仅专注于理论研究,更注重专业从业资质的获取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北京泰利新能源拥有强大的技术团队,拥有由中科院院士任首席科学专家坐镇的实验室与科研基地,一批从业15-20年的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队伍,核心团队参与了奥运工程等多个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能够结合用户实际需要,制定最佳的新能源利用和节能改造方案。
持续创新技术,才能挖深企业的护城河。北京泰利新能源在研发端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区别于高校科研单位研发,北京泰利新能源更注重研发的针对性与适用性,经常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或生产过程中就某个创新点投入研发力量。在结果导向的驱动下,北京泰利新能源每年都在生产工艺或技术手段上有新的突破点,已申请60余项发明专利。
此外北京泰利新能源已经练就了制霸地热温泉开发的独门绝活。目前公司拥有数十项物探勘查与钻探勘查专利技术,在确保前期物探勘查的准确性的同时采用最先进的空气钻井工艺施工地热温泉井,不仅不污染储层,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地热井出水量,还能数倍的缩短施工工期。依托所拥有的专利技术,北京泰利新能源敢于采用“全风险勘查”模式在全国任一地区承接地热温泉井工程,即地热温泉井物探勘查与钻探勘查全部风险由北京泰利新能源承担,如果最终地热井出水温度与出水量不达标,建设单位不用支付任何费用,有力地消除了建设单位顾虑,为精诚合作注入一针强心剂。
人才、技术和团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要素,北京泰利新能源深谙以人才促发展的策略,不断激发核心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融入到企业的发展愿景与成长规划中,进一步筑牢了企业的竞争壁垒。
04
思想观念转变加速行业迭代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地源热泵行业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增速,意味着地源热泵应用得到市场的认可,有望迎来新的增长机会。对此,叶宏宇表示,地源热泵行业要保持持续的增长,需要各方转变思想观念,推动行业进入成熟、理性驱动的新阶段。
首先,社会大众需要转变对地源热泵行业浅显的认知。在大众的已有认知中,地热能是一种新型能源,地源热泵是一种高新能源利用技术,这种认知不利于地源热泵的推广,因为任何业主单位要引进新技术都必须面临其有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因此,后续的市场引导应扭转大众的思想观念,普及地源热泵是成熟技术的认知,它属于新型能源,在技术上已经很成熟没有额外增加风险。令人欣慰的是,今年的地源热泵行业论坛大会在国务院和国家能源局网站均有对外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巨大反响,是对社会大众的一次极佳的市场宣贯,有望丰富社会大众的认知观念。
第二,行业从业单位要转变粗放的发展观念,苦练内功,打造核心竞争力。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各行各业都面临调整与转型的阵痛,地热行业从业单位告别了跑马圈地的野蛮增长时代,创新成为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秘钥。因此,行业从业者要主动拥抱变化,提升技术水平,提高抗风险能力,掌握更精细化的现代管理方式,赢得未来的生存空间。
第三,政府要更加灵活地提供政策支持。随着地热能的开发利用被国家和社会真正重视起来,国家层面的方针、政策、规划陆续出台,为产业构建了一幅美好的发展蓝图。然而在各地区的具体政策落地中,却出现了迥然不同的结果:部分省市大力支持,部分省市却搞起了“一刀切”,以呆板的方式解决地热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政府应制定更为灵活的政策,针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以正确的方向引导与政策支持,激活企业的活力,打造标杆项目。例如,在中央重点关注的两大区域——雄安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出具有全国影响力与示范意义的标杆项目,将会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产生正面影响,带动行业实现健康发展。
回归到北京泰利新能源自身,叶宏宇认为北京泰利新能源也要看到市场趋势,及时转变经营模式与不同业务比重,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叶宏宇告诉记者,北京泰利新能源未来将有三个主战场:一是多能源互补,地热能结合常规能源或其他可再生能源应用;二是南方将会成为地热开发应用的主力区域,它不容易出现北方冷热不均衡等问题,未来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三是利用积累的核心技术和风控经验,将“温泉全风险勘查”模式大规模推广,推进地热温泉的开发应用,为全国旅游景区和各地特色小镇建设贡献力量。
最后,叶宏宇表示,北京泰利新能源将以开放的心态与业界共谋未来,为行业提供可资借鉴的创新经营模式,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迎接行业迭代升级,推动地源热泵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