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电动车电池 » 正文

退役动力电池:重新“上岗”不容易

日期:2019-12-05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樊桐杰

国际新能源网

2019
12/05
08:5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动力电池产业 动力电池回收 工信部

   “一方面,受回收渠道不顺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现阶段退役电池数量并不多;另一方面,目前退役的动力电池以磷酸铁锂为主,这种电池金属含量少,回收效益偏低。”
微信截图_20191205085248
  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量累计将达到25GWh(约20万吨),2025年约116GWh(约78万吨)。
  动力电池“退役潮”将至,其回收利用问题开始引发大量关注。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进展如何?退役电池如何才能跟得住、收得回、用得好?
  回收利用成热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累计达373万辆,动力蓄电池总装配量超过176GWh,产业规模位居世界首位。业内人士表示,动力蓄电池大量退役后,如果不经妥善处置和价值最大化利用,将威胁公共安全,造成难以逆转的环境污染,并浪费宝贵的有价金属资源。
  “‘退役’不等于报废,而是回收利用的开始。”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教授吴孟强说。从目前情况来看,退役电池主要有两个去向:一是梯次利用,如用于储能系统、移动电源、通信基站备份电源等;二是再生利用,即将电池拆解,对原料和金属提炼后再次使用。业内普遍认为,动力蓄电池容量衰减小于20%,可以满足汽车使用;衰减在20%-40%,可以满足梯次利用;衰减在40%以上时,就要进行再生处理。
  为加强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主管部门先后出台相关规定:2018年2月,工信部、科技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2018年8月1日,《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实施,规定了监督流程,建立了溯源平台;随后,《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紧跟出炉,提出在京津冀、上海等 17 个地区,以及中国铁塔公司开展试点,探索技术经济性强、资源环境友好的多元化回收利用模式。
  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下,相关企业纷纷入局,初步形成了以汽车生产企业、电池供应商和第三方企业为主体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回收体系。据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介绍,截至今年9月,已有89家汽车生产企业在全国设立了5116个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
  现实阻碍不少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潜力巨大,但从实际情况看,面临的现实阻碍也不少。
  “目前仅有两成左右的产能得以运用,难以维持工厂的正常运转。”天津赛德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一脸愁容。
  这并不是个例。记者了解到,由于回收规模尚未形成,规模效应难以实现,不少合规回收企业都面临着盈利难题。
  “一方面,受回收渠道不顺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现阶段退役电池数量并不多;另一方面,目前退役的动力电池以磷酸铁锂为主,这种电池金属含量少,回收效益偏低。”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道出了其中的原因。
  回收渠道不顺畅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大量“小作坊”的存在。一位电池回收从业人员告诉记者,“小作坊”没有营业资质,不受环保监管,运营成本较低,往往通过高价回收废旧电池扰乱市场秩序,挤压正规回收企业的盈利空间。同时,“小作坊”工艺设备落后,拆解技术不过关,通常只收取最有价值的部分,其余一弃了之,对环境的危害极大。
  除了回收渠道不畅,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一些技术难点也有待突破。据专家介绍,目前比较核心的技术难点有三个:一是动力电池设计精细复杂,且标准不一,电池包尺寸、种类、结构设计、工艺技术等具有多样性,拆解技术难度大;二是梯次利用或拆解时,对电池厂家核心技术的保护、退役电池的残值评价、多种电池的兼容性处理等方面,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技术路线;三是有价金属高效提取等关键技术、回收拆解装备及污染防治水平有待提升。
  跟得住、收得回、用得好缺一不可
  难题的解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刘彦龙表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将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成熟,这其中,构建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的回收利用体系是关键。要实现回收利用最大化、污染最小化,跟得住、收得回、用得好缺一不可 。
  跟得住、收得回,主要依托动力蓄电池的溯源管理。这一点,在工信部日前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修订稿》)中得以凸显:在对综合利用企业“技术、装备和工艺”的总体要求中,新增一条“应满足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有关要求,具备信息化溯源能力,如溯源信息系统及编码识别等辅助设施设备。”在“产品质量和职业教育”条款中,《修订稿》对回收利用企业的要求也从此前的“建立完整的可追溯体系”升级为“建立完整的信息化生产过程管理体系”,从而有利于形成更加完整和成熟的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数据库。
  用得好,则要在梯次利用上下功夫。据了解,中国铁塔公司是目前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最大用户,已在全国约30万基站的备电领域使用梯次电池量约4Gwh,相当于10万辆电动乘用车的退役电池量。
  应对动力电池回收难题,除了需有政策支持,最主要的还是汽车生产企业、电池供应商与回收企业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业内专家表示,动力电池厂最了解电池构造,可以在电池设计环节充分考虑梯次利用和便于拆解的场景需求,制造易拆解的动力电池;整车厂回收动力电池较为方便,应加快完善电池回收体系,降低电池收购成本;回收企业则需加大技术投入,在提高拆解效率和经济利益上持续发力,降低固定成本支出。
  上述未具名专家还指出,保证动力电池回收环保、安全是重中之重,政府和行业必须加强监管,将已发布的相关管理规范及标准体系落实到位,淘汰技术落后、高耗能、高污染的电池回收企业,整治当前一些不规范的“小作坊”承担回收利用主体的局面,避免废旧电池流入不法商贩手里。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