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制氢 » 正文

氢能源产业利好持续加码 两大细分领域迎长线成长空间

日期:2020-01-13    来源:第一财经

国际新能源网

2020
01/13
10:4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氢能产业 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汽车

   1月13日早盘,燃料电池概念持续拉升,截至发稿,北汽蓝谷、永安行涨停,亚星客车、中通客车涨逾6%,动力源、康跃科技、英可瑞等多股纷纷跟涨。
  1月11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出席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0)作主旨演讲,他建议国家把氢能纳入国家的能源战略体系,明确氢能在能源体系当中的定位,特别是要开发氢能和水电、风电、光伏发电互相补充的全套体系。
  万钢指出,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当中,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是同等重要的,长期共存的:“在科技创新中,他们是互相补充的、循序发展的,纯电动的发展,对燃料电池是一个推动,燃料电池发展又拓展了纯电动的应用,他们在市场当中是各有定位、互不替代的。”万钢补充道,在长距离、重载级,特别是城市间交通的场景下,使用燃料电池更加合理。
  另据中国证券网报道,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省国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张家口市氢能与可再生能源研究院等8家单位共同签署了氢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成立国创氢能联盟。
  国创氢能产业创新联盟将集中攻关氢能产业“卡脖子”技术难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育成新产业、培育新动能。在联合攻关的同时,将引导氢能产业在空间布局上趋于集中,功能上趋向集聚,定位上互补发展,集中突破产业薄弱环节,打造涵盖氢能装备、燃料电池和整车生产全链条产业。
  2019年,国家及地方政策加速落地,各路资本纷纷入场,氢能源俨然成为当下火热的一个新风口。
  《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显示,到2030年,中国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达200万,行业产值突破万亿元。在“氢能热”大潮裹挟下,目前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集群已然形成,整个产业链布局初见雏形,产业正迅速驶入“快车道”。
  光大证券表示,当前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刚步入产品导入期,市场规模尚小。随着政府和业界对燃料电池汽车“作为纯电动汽车的有效补充,在公交车、物流车等应用场景具备优势”的定位逐步清晰和明确,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确定性加强,市场规模和空间有望提升,对行业保持乐观。
  该机构认为,当前产品技术壁垒未完全形成,竞争格局比较分散,率先抢占市场份额的企业能充分获取补贴红利,在竞争中获得先机。目前具备稳定、批量供货能力的系统供应商相对稀缺,因此短期内建议关注与上下游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出货量位于头部的燃料电池系统企业。
  光大证券建议短期关注燃料电池系统出货量领先的供应商。长期则把握两条主线:(1)综合掌握电堆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技术的供应商,建议关注亿华通(拟转科创板)、重塑科技(未上市)。(2)有强大主营业务支撑、能够与现有业务协同的整车/传统汽零企业,建议关注已完成上下游布局的上汽集团(中上游:捷氢科技,下游:商用车板块),客车龙头宇通客车,入股巴拉德和弗尔赛的潍柴动力,长城控股集团控股的上燃动力(未上市)。
  中信证券指出,布局相关材料、相关资源(高纯度氢气生产)的企业将获得长期稳定的巨大成长空间;持续看好传统业务经营稳定,且在上述两个领域稳健布局的优质标的。
  该机构推荐两条投资主线:一、氯碱产业和裂解脱氢两个领域具有较大概率成为未来氢气的主要来源,当前具备布局且技术领先的企业将获得较大成长空间,重点推荐鸿达兴业和卫星石化,建议关注嘉化能源、东华能源、齐翔腾达、海越股份;二、配套材料空间巨大,关注拥有技术储备的相关标的,建议关注东岳集团和华昌化工。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