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风电企业 » 正文

绿电+生态+扶贫!看国家电投如何探索能源央企精准扶贫新路子

日期:2020-01-15    来源:学习强国

国际新能源网

2020
01/15
10:2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清洁能源 国家电投 光伏产业

  “自从光伏电站建成后,日子越来越好了,前两天我还买了小汽车呢!”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铁盖乡哈汗土亥村的马生兴说,他自己做梦也没有想到,戈壁滩上能放羊。他得到的实惠,源自国家电投清洁能源产业优势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探索性实践。
  国家电投落实中央要求,立足自身优势,千方百计,突出特色,务实投身“精准脱贫攻坚战”。截止目前,国家电投已累计投入资金88.14亿元,帮扶陕西延川、河南商城等一批定点扶贫县脱贫摘帽。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探索出一条“绿电+扶贫+生态”电力央企扶贫新路子,孕育着“能源产业扶贫、带动地方经济、改善生态环境、造福一方百姓”的共享发展新格局。
  “靠天吃饭”新定义
  “青海有充足的太阳能光照资源、丰富的荒漠化土地资源,国家电投有产业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金优势,一定要将光伏产业做好!”2016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国家电投黄河公司太阳能电力车间时强调。这不仅给国家电投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导航鼓劲,更给能源央企如何立足自身、融入当地、整合优势、脱贫攻坚,指点了迷津。
  “现在羊吃得好,成活率更高了,价格也翻了一番,它现在是‘网红光伏羊’”。在黄河公司共和光伏产业园,在光伏板运维中形成的滴灌效应,使荒凉的戈壁变成肥沃的草场。园区内盖起羊圈供农牧民使用,在这里饲养起两千多只“光伏羊”,由此走上脱贫致富路。
  采用“光伏+电采暖”模式,黄河公司在地处“三区三州”深贫地带的泽库县和日镇羊旗村,建造了以光伏供电、供暖、污水处理、智能控制为一体的示范性建筑,有效解决了羊旗村村委会供暖、供电、供水及生活污水处理等生活需求,为青南无电地区提供了清洁能源供电供暖示范样本。羊旗村党支部书记索南扎西高兴地说:“这个房子,是我们镇上最好的房子。”
  目前,国家电投又在海南州牵头开发、主体建设特高压外送清洁能源大基地。不远的将来,建成后的大基地将吹响青海优质水、光、风等“绿电”的集结号,多能互补,打捆调节。通过特高压送至河南等负荷地区消纳,预计每度电的价格仅略高于当地火电标杆电价,大幅减少国家新能源补贴、增加海南州地方收益,具有产业开发、生态改善、脱贫攻坚良性互动的示范意义,也让内地获得低廉、可靠的“绿电”供应。
  这些实践与探索告诉人们,凭着绿色发展理念的启迪和能源技术革命的支撑,我国西部、北部高寒、高海拨地区的大戈壁、大荒漠,历经万年的贫瘠定义,完全可以变为“聚宝盆”。这些过去看来我国“三区三州”深贫地区的天然劣势,经过像国家电投这样的能源央企的开发再造,成为了当地凤凰涅槃、脱贫致富和我国解决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禀赋。靠天吃饭!有了新定义。案例不仅在青海呈现。
  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国家电投已建成光伏扶贫项目10万千瓦,每年产生的扶贫红利为1.3万贫困人口创造了20年的稳定收益。他们正在打造的“甘孜州国家级藏区千万千瓦级光伏扶贫基地”,新能源总规模1300万千瓦,电力保障四川需求并兼顾外送,将清洁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脱贫攻坚的新动力。
  在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库布其沙漠腹地,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牵头建成全国最大沙漠生态光伏电站——30万千瓦达拉特领跑基地。曾连绵起伏的黄色沙丘,如今被光伏板拼成的“蓝色海洋”覆盖,“治沙”就从原本随风流动的沙丘被光伏板网格化管理开始。“光伏+治沙+农林+旅游”模式,让当地农牧民成为最大受益者。国家电投还正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单一陆上风电项目,送电京津冀,年发电量约200亿千瓦时,可替代煤炭消耗650万吨,每年可为国家节省补贴24亿元、可为地方创造丰厚的税收。过程中,国家电投计划与地方政府、农牧企业联合建设若干生态养殖区,推动牛羊养殖由“散养”向“圈养”转变,推动“牧民”向“工人”转变。
  国家电投“绿电+扶贫+生态”的实践,以绿电开发促“天人合一”,以绿电远送助生态大局;以能源生态化和生态能源化的结合,改变“三区三州”深贫地区生产生活方式;以精准脱贫攻坚战与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对接,释放清洁能源产业优势。一举多得,优势合唱,各方共赢。
  延川“摘帽”、商城“摘帽”……
  商城,位于河南省东南隅的革命老区,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及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是国家电投帮扶对象,由于地处偏远,被称作“离河南省最远的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如何把习近平总书记“加快老区脱贫致富步伐,必须真抓实干,精准发力,扶真贫、真扶贫”的要求在商城落地?国家电投开动脑筋,还是在“绿电+生态+扶贫”上找到了路子。
  通过实地研究、试验,国家电投河南公司的同志们发现,商城县年均日照1763.1小时,日照率44%,太阳总辐射量平均为111.37千卡/平方厘米,适合建设光伏发电设施。结合在西北地区的成功经验,最终为商城量身定制了“光伏扶贫”这个方案。
  接下来,他们反复勘察商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土地利用规划、贫困村、贫困户规模与分布、交通运输条件、能源资源和电源结构等基本条件,携手当地政府,在具备太阳能发电条件的贫困村规划并建设分布式小型并网光伏系统,即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所产生的发电收益直接为定向帮扶村创造村集体收入,用于补贴建档立卡户收入、投入村内基础设施、投资村集体合作社产业,资金使用更加具有精准性。就这样,国家电投让商城县走出了脱贫奔小康的新路。河凤桥乡田湾村,70多岁、无儿无女的五保户楚德江老两口是光伏扶贫受益户。楚大爷开心地对记者说:“光伏发电好啊,一年给3000多块,俺俩(年收入)比过去翻了番……”
  光伏电站“三分建,七分管”。如果后期运维不到位,扶贫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国家电投连同商城县对154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进行排查、消缺,推动出台了《商城县村级扶贫光伏电站收益分配及运维管理办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国家电投还在每个电站所在村选配一名“贫困户”担任维护员,并列支专项费用,面向他们组织业务培训,传授运维工作技能。
  截止目前,国家电投在该县援建光伏电站154座,累计发电2330万度,惠及贫困户2100户,6655人。向村集体、贫困户兑现资金1832万元,上缴税金173万元……2019年5月,商城县脱贫“摘帽”。
  就在商城“摘帽”前的一周,西南方向千里之外,陕西省政府宣布,国家电投定点扶贫县延川“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告别绝对贫困。
  “这200多座大棚都是国家电投出资给我们建的,现在每一座大棚都分配到了我们村民手里,一年种两茬,每棚收入一万多元。技术人员到村里给我们指导大棚产业,现在村民们个个都是种植大棚的能手,光景都过得有模有样。”刘马家圪塔村村民赵小刚的话,激励着国家电投当时驻村扶贫干部齐传江的心,也带动了更多的村民投入到“大棚致富”行列中。
  立足延川实际,国家电投坚持开展蔬菜大棚产业扶贫,取得扎实成效。已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4个、标准新型蔬菜大棚972座,直接帮助2000多名贫困人口,带动延川县大棚种植产业从零星的拱棚种植发展到现在拱棚和温棚竞发的1万亩种植规模,排名陕西省各县域第二,成为当地农民增产增收的支柱产业。
  与此同时,国家电投在延川积极组织开展民生扶贫、智力扶贫和消费扶贫等工作。帮助贫困乡村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集雨水窖、硬化乡村道路,捐建乡村路桥、电教室,有效改善了村镇基础设施环境和教学条件。结对帮扶100位贫困中小学生,资助100名高三贫困生完成大学学业,捐赠小学教育设施,开展“国家电投远方大讲堂”远程授课等多途径帮助当地孩子解决读书难问题。培训农户1000余人次,提升农户种植、养殖及网络销售等技能水平,提高农民脱贫的内生动力。协调采购当地小米、红枣、苹果等物产,帮助当地特色农产品提高知名度、拓宽销路。自2015年开始,国家电投先后派出6名干部在延川县委、县政府统一调度下,开展实地帮扶工作。
  以陕西延川、河南商城两个国家级定点扶贫县为代表,截至2019年底,国家电投承担的定点扶贫任务中,已有14个县实现脱贫摘帽。
  寻“千方”用“百计”
  2020年1月1日,北京市西城区马甸桥国家电投总部8楼,集体作业写这篇通讯稿的我们,午饭后,品尝了同事洗来的苹果,憧憬着2020年的平平安安。这是我们从“央企扶贫馆”电商平台买的延川苹果。
  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基础上,国家电投首批入驻“央企扶贫馆”。通过建立电商平台,将延川梁家河苹果、商城红薯淀粉、大别山蜂蜜等特色农产品“搬进”馆内,积极帮助扶贫点农产品广扩销路。
  “原耕垄上”“红彤彤”等品牌的商城、延川171种特色农副产品,被引入员工电子商城“电能e购”,这是年初召开的国家电投2019年扶贫援助工作专题会的安排。他们还以中秋、国庆职工慰问为契机,引导鼓励职工自发购买与集中统一采购相结合,加大消费扶贫力度。2019年,国家电投员工通过“电能e购”购买扶贫商品金额过千万。
  大江南北,国家电投选派的130多名扶贫干部,坚守扶贫一线,久久为功,不断将“造血式”扶贫推向深处,为贫困地区注入持久鲜活动能。他们的普遍特点是,对贫困户深入现场调查,具体了解各家各户的真实情况,因户施策、因人施策,保障扶贫找到穷根,开对药方,落到实处。国家电投原通辽发电总厂基层党支部书记,现任科左中旗花吐古拉镇柏林艾勒嘎查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王有才,自2017年驻村后,快速转换身份,与村民一同吃住在村里,用最短的时间走访了全村242户家庭,摸清了全村176户贫困户的“家底”。历时半年,建设两座300平米的牛舍、一座2000立方米的干草棚,引进基础牛30头,成立养牛集体合作社,年内效益可达15万元。
  就是这样,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国家电投以“扶持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为目标,千方百计培养地方特色产业活力,激发造血功能,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力求长效。在威宁,建设贵州省首个农业光伏项目——么站光伏电站,25年营运期可为县财政带来收入4.6亿元;在美姑,国家电投以川西特有品种黑山羊为切入点,发放基础山羊6000只,种植优质牧草500亩,帮助1400户贫困户年均增收8000元;在泸水,结合滇北“海拔高、雨水多、温差大”特点,积极组织村民种植生姜、山药、草果110亩,并吸引多家企业到怒江建厂深加工农产品,村民收入较2015年人均增加1500元……
  国家电投还实施“远方助学”公益计划,已“一对一”帮扶贫困生701名,培训校长225名、教师525名,“送教上门”8期培训学生1万余人。打造“映山红”爱心助学公益品牌,累计募捐1082万元,资助8782人,面向全国捐建希望小学36所、爱心书屋46个。
  这些“千方百计”,和唱着国家电投已有落地、正在成型、主力打造的“天上发电、地上绿草、集约养殖、互为依托、螺旋递进的新时代循环经济发展”产业扶贫新路子,诠释着为精准脱贫攻坚战的用情用心用力。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