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风电企业 » 正文

华能澜沧江公司云南省第一个数字化风电场炼成记

日期:2020-03-18    来源:华能澜沧江公司  作者:白苹

国际新能源网

2020
03/18
09:3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数字化风场 风力发电 华能集团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大理州无数次抱怨过的“风”为当地带来了新的能源,在云贵高原西部和横断山脉交界地区,高峻陡峭的山巅上常年云雾缭绕,放眼望去,一座座挺拔的风机迎风而立,80米高的巨型大风车随风而动,点缀着连绵的绿色山脉,在蓝天、白云间构成了一幅静逸炫美的画卷。云南省第一个数字化风电场——野猫山风电场和杨家房风电场、白鹤风电场就坐落在这里。这里是清洁能源开发建设的新战场,这里是华能澜沧江公司所属新能源企业加速发展的起跑线……

2020年1月13日,记者先后来到白鹤厂风电场、野猫山风电场和杨家房风电场,了解坚守在深山之巅华能澜沧江人的工作和生活。

野猫山电场,位于祥云县东山彝族乡北部一带,装有33台风机,杨家房风电场和野猫山风电场相邻,两个风场共用1个升压站,装有18台风机,白鹤场与它们相距55公里,装有28套风机,两个风电场海拔均在 2470米至2875米之间。据统计,野猫山风电场实际平均年利用小时数为3446,杨家房风电场实际年利用小时数为3162小时,白鹤场风电场实际年利用小时数为2590小时。截至2019年底,公司风力发电累计发电17.59亿千瓦时,接近大理州一个季度的用电量。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26万吨,节约标煤52.8万吨。

驭风 

79台风机“听话”地转动

风力发电将风能转化为可利用电能,设备的顶部装有一个探测设备的传感器,它会让叶片始终迎着风的方向。2014年,野猫山风电场作为公司首个投建的风电场、云南省电源侧第一个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从设备选型、设计、制造、安装等环节加强管控,实现了“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高级应用互动化”要求。

2014年11月21日,野猫山风电场智能升压站顺利并网运行,填补了公司风电板块的空白,同时也标志着云南省首座电源侧智能变电站顺利投产。

3个电场所有运行值守人员是由大理水电公司运维部统一管理,一共有15名人员,分别在两个电场轮流值守。

进入白鹤场,最早看见的运维人员名叫左云东,32岁,白鹤场副场长,学的是电气专业,2014年10月,从水电跨界来到了公司白鹤场参与风电筹建。据他介绍,电场筹建进场时只有9个人,负责学习管理风电场的安装调试,而这些都是全新的知识。

他介绍,筹建期时5个人同住在一个临时板房内,因电场地处高海拔地区,食用水和食物都要从距电场20多公里的米甸镇拉到山上,遇上大雪封路,喝的水都是用雪水融化后烧开饮用,就连洗澡都只能轮着到距离最近的米甸镇洗澡。2014年12月,野猫山风电场投产后,接二连三地迎来几场罕见的多年不遇的暴雪天气,这样一群从小没见过下雪的南方小伙子在风电场严酷的寒冷中,每天吃点泡面加上已经蔫瘪的菠菜,连续吃了一个星期才等到雪融化。

2019年6月,野猫山风机过了质保期,厂家撤回。需要业主独立维护检修33台风机。第一次接手风电机组,无论技能水平还是管理水平都觉得压力很大,三个风场纵横20公里,涉及3种不同型号的机型,与水电站管理不同,巡检人员工作跨度大,大家担心人员有限的情况下,排查处理故障时间长,影响发电效率……

那时,运行维护人员每天都要拿着图纸一台一台风机爬上去巡检,最高的风机塔筒有85米,遇到故障处理,要不时用耳朵听,不断排查故障,中午饭根本顾不上吃,一待就是大半天。

短短几个月,“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让这个团队迅速成长为风电运维的“精兵强将”,生产运行工作走上正轨,达到了投产即盈利的目标。2019年9月,野猫山风电场荣获全国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对标南方地区云南省滇西地区4A级称号。

看着一台台风机在蓝天白云下,用正在值守人员左云东、仝辉、董盛春、王炳乾、段晓健、乔光飞、张世彬、张祎斌、李建伟、彭建伟的话说就是:看着自己亲手运行维护的风机“听话”地转动,运维人员内心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就感,对2020年后接管全部79台风机充满了信心。 

关于华能澜沧江公司风电人是如何做到价值坚守的问题,新能源公司总经理毕宏斌有这么一段话,他说,一方面是切实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和引导,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真正做到从内心深处热爱自己的企业、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光明事业;另一方面鼓励他们只争朝夕,不负光阴,团结奋斗,真正做到戒浮戒躁,立足岗位,不断锤炼自己、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实现自己的价值贡献,企业及时给予他们认可,给予他们良好回报,让他们成长成才;同时,以全心全意的行动为他们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尽一切努力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轻装上阵,一路前行,做新时代有坚定信念的大山顶上的笃行风电人。

追风 

一群追风者与时间赛跑的日子 

听着风的声音,看着风机的转动,时间拉回到那段“爬坡过坎”的艰苦岁月。

公司风电开发源于2010年工作会,当时会场上有关于风电能源开发的一次讨论,一句“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公司授权大理水电公司开始着手推动风能资源开发,大理水电公司原总经理李志兴先后率队到大理巍山县、祥云县、云龙县和临沧市云县寻找风电项目资源。希望通过大理州风能资源开发优势,为当时的大理水电公司徐村水电厂职工发展创造更多的发展平台和机会。

没到过高山林地风场的人,很难体会到在崇山峻岭中建一座风电场有多难。“风源复杂选址难、交通不便运输难、气候恶劣施工难。”这几乎是所有高山林地风场建设中会遇到的“三道坎”。

面对诸多困难,为了对风资源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将风机安装在最佳位置,实现最大的产能和效益。建设初期,原大理水电公司总经理李志兴、助理赵灿春和驾驶员窦师傅一起,手持测风仪,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踏遍了大理州漾濞县、祥云县、永胜县等风电重点区域的每一个山头,进行场址甄选,为工程建设收集到了宝贵的数据。

根据气象数据,确立该区域的风力等级,白鹤场为二级风电场,野猫山优于白鹤场,为三级风电场,具备较强的开发价值。

过程是艰辛的,结果是美好的。据李志兴介绍,核准最困难要数杨家房,当时全省风电建设处于高峰期,山地风电建设对环境影响的争议逐渐加剧,环保部门对环评审核更加慎重,出现取消杨家房风电场项目的意见。经多方争取和协调,将规划装机从4.95万千瓦调整为3.6万千瓦。

最为艰苦的谈判要数白鹤场,也最为曲折。项目前期,地方明确项目不涉及军事敏感因素,但核准结束后,祥云机场启用复建,机场部队提出,项目风机位于祥云机场净空区锤形面内,不允许进行风场建设。曾经有人说,这个项目不大能救得活,大家还是做好了项目流产的准备吧。

听到项目可能会失败,大家感到很气馁。公司领导并没有放弃,经过上下协调,甚至单独为项目做了1:10000沙盘,李志兴和同事专门将沙盘带到成都军区机场管理处,逐个机位地进行说明,通过反复磋商,白鹤场由原本设计10万千瓦两期装机变更为一期5万千瓦装机。

振奋之余,复杂的程序尾随而来,2014年下半年要将2012年的项目核准文件流程重新来一遍。

山路崎岖,交通不便是摆在建设者面前的第二道难关。风电设备的高大身躯,野猫山高山林地风场,从进场道路起至风机机位,如何克服山势陡峭、蜿蜒崎岖、地形复杂的障碍,并有足够宽度和转弯半径,让运输车辆能够通行。这些难题让新能源公司全体员工殚精竭虑。老天像跟建设者开玩笑,前期土建大开挖时,逢雨季时,经常道路泥泞,越野车好不容易开上去,遇上下雨就下不了山,上山的车辆经常滑在路边等候“救援”。经常出现的画面是前面一辆装载机在拖,后面紧跟一辆装载机在推……

争风 

是要和老天抢风、抢雨、抢雪 

公司开发的风电项目时值风电政策冻结、解禁、复工几个阶段,解禁后各大风电能源企业纷纷上马,抢时间、争速度显得尤为必要。

2014年2月,云南省发改委下发了关于恢复全省风电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野猫山风电场项目若能抢在2014年12月31日前上网投产,就可以享受这一批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的国家补贴。

公司要求野猫山风电场必须实现当年交付、当年调试、当年投产。在杨东看来,只剩下7个月的时间,完全没有适应调试期,2014年底必须按期投产。

工程最紧张的那段日子,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施工现场24小时待命,风停了、雨歇了、云散了,就马上进行风机吊装。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风电安装过程,他认为,那必然是“抢”。要和老天抢风、抢雨、抢雪。还要抢吊装设备、抢施工队伍、抢并网、抢电网专业验收人员……

由于解禁后的厂家设备供货有限,公司领导带队到东方电气协调设备机组,杨东和同事们对设备进行跟踪,现场盯着设备进度,有时还要跑车间现拍设备编号来确认机组,从普通工人到车间主任,从项目经理,甚至跑到正在开会的党委书记办公室“抢设备”。

机舱的运输的车属超大设备,要从四川德阳一路出发,途经宜宾、昭通水富、昆明、楚雄、祥云,杨东和同事们一路跟踪。终于,10月2日现场第一批机组到位,2个多月的时间,机组全部悉数到位,建设者又松了一口气。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风机设备抢到了,由于兄弟单位都在抢,吊装设备就变得紧缺,怎样将这些“庞然大物”吊装到80米高的塔筒上安装,这个难题又开始“煎熬”着建设者们。

受设备交货、阻工、恶劣天气影响,工程建设进度滞后,只有提高风机吊装效率,才能保证项目按期投产。公司领导和新能源风电项目人员在米甸镇开会商量对策,优化吊装流程,创新采用650吨主吊吊装机舱,增加一台300吨吊车和两台辅吊配合组吊风轮的流水作业方式,开展现场风机安装工作。在各方努力下,终于争取到1台650吨主吊车、1台300吨的辅吊车和1台100吨辅吊车。80吨主机就位后迅速与三片叶片组装完成,这个组装好的“大风轮”直径达108米,至少吊至60米高空才能翻身,主吊车将“大风轮”安装在塔筒上后,迅速移至另一个机位等待下一个“大风轮”的吊装。每一台设备都要如此往复……

在野猫山,施工现场低温严寒、大风不断、地面湿滑是风机吊装的“大忌”,这就会使得风机安装难度大大增加。因为风速超过7米不能吊,超过10米,人员不能上塔,容易造成事故。

与当地气象监测部门沟通联系后,就算只有1小时的时间,都要争取机会把风机和叶片吊装上塔,如果错过这1个小时的“窗口期”,就要多等一天,甚至几天,风速最佳的最佳可能出现在凌晨,杨东感叹道,澜沧江公司第一个风电项目遇到了所有的“最不利”,政策方面,经历了限制、解禁和复工,所有资源一下子紧张起来,因为村民阻工遇到最难的土建雨季施工,吊装时碰上了大风雨雪,风电开发中,所有的大忌几乎都碰上了,没有人相信我们能按期投产。

风雨无阻,华能人用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开拓精神践行了企业精神,历时75天的吊装,野猫山风电终于赶在当年投产。

沐风 

风车美景入画来 

建风电场和保护植被之间,如何兼顾?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龙棕,傲然怒放的马缨花树如何被“关照”,公司的风电“开拓者”们用行动对如何履行着生态保护的责任交出了完美答卷。

野猫山风电场场地内植被以林地为主,建设中的弃渣堆放将占用土地、破坏原地貌、破坏植被和地表组成物。公司专门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全力进行渣场环境整改工作。洒草籽、种树木、砌挡墙,将渣场变废为宝,使渣场与周围景观相一致,营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 

“既要风电资源,又要保护绿水青山。”李建章道出了风电场建设前后的生态保护秘诀:特选适宜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龙棕生长的区域进行围护挂牌保护,并将道路施工中无法避让的龙棕进行移植保护,投资50万元建设占地面积约1.5亩的龙棕保护园区;在野猫山风电场升压站前投资230余万元建设占地约8亩珍稀植物保护园,将道路施工、风机平台开挖中无法避让的马缨花树进行移植保护。三个项目环水保投入达4300万元,得到水利厅专家及环保监察部门的高度评价。

“建设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保护一片环境、造福一方百姓、共建一方和谐”,公司的“百千万”工程中,华能澜沧江公司积极参与当地经济建设和扶贫公益事业,修建水库、关心教育等一系列亲民为民的举措,展现了华能澜沧江人的胸怀大爱、心系百姓的感人情怀。其中,改善民生工程就投资210万元,涉及投资白鹤村人畜饮水工程、祥云县米甸镇石沉江村大箐人蓄饮水工程、祥云县东山外苴居村二组人蓄饮水工程等,同时,还投入20万元改善基础教育设施。 

后记 

深山之巅的坚守

据公司新能源风电集控中心主任陈育聪介绍,公司所辖新能源电站数量众多、场址分散、管理信息化程度低,2015年10月,公司着手启动新能源电站远程集中控制中心建设工作,实现云南分公司管辖新能源电站的远程生产监控、综合数据分析和统一运维管理。2019年8月,风电集控进入试运行,开展区域规模化检修维护、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管理效率提供数字化管理平台,逐步将当前分散式、扁平化的生产管理模式转变为区域化、集约化的精益生产管理模式。 

风电项目建设苦不苦?坚守风场苦不苦? 

此次风场之行,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员工身上那种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座风场加起来,一共有79台风机,除了定期工作外,15小伙子要在纵横20公里的山脊上一路检查、维护、消缺、技改。跟繁重的日常工作比起来,风场的苦,更多地体现在心理上。无论是白鹤风场、野猫山风场,还是杨家房风场,都远离了喧嚣的城市,深藏在大山之中。 

选择了风场值班员的工作,就意味着远离城市,远离家人。在山上值班的日子,既要面对日复一日的工作,也要面对寂寞和孤独的挑战。 

碧波海阔浪潮涌,风好正是扬帆时。未来,公司新能源如何乘风而上,毕宏斌表示,随着云南电力市场供需情况变化,公司新能源将迎来新一轮大的发展机遇,这为爱岗敬业的公司员工们提供了良好的舞台和贡献发展机会,为公司的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再作出新的贡献。 

华能澜沧江人一定能将祖国电力事业经营得“风生水起”,一路乘风而上,御风而行,唱响新时代的“大风歌”。 

华能澜沧江新能源事业,未来可期。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