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电动车电池 » 正文

锂电池市场集中度提升 大功率燃料电池开始商用

日期:2020-05-13    来源:中国汽车报  作者:万仁美

国际新能源网

2020
05/13
10:5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锂电池 燃料电池 马小利

4月30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创新联盟(以下简称“创新联盟”)召开《2019~2020年中国汽车动力电池及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年度报告》线上发布会。报告对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全面覆盖动力电池关键材料、系统、回收、装备等产业链各环节。创新联盟副秘书长马小利在阐述报告内容时指出,2019年我国锂电池的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创新联盟燃料电池分会秘书长高雷表示,大功率燃料电池正陆续推出,并逐步投向市场,实现商业化应用。

■锂电池市场竞争加剧行业集中度提升

报告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动力电池行业的变化。首先是能量密度大幅提升。马小利指出,2019年,我国市场上已批量应用的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最高分别达到182.44Wh/kg和144.9Wh/kg,较2018年同比增长10.3%和2.3%。在补贴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19年140Wh/kg及以上车型已成为市场绝对主体,140(含)~160Wh/kg和160Wh/kg以上车型产量占纯电动乘用车总产量比例分别为63.1%和29.1%。

其次,在动力电池市场中,三元和铁锂电池仍为市场主体。2019年,三元电池装车占比小幅提升,全年三元电池装车量累计达40.5GWh,同比累计增长22.5%,占总装车量65.2%;磷酸铁锂电池全年装车量累计20.2GWh,占总装车量32.5%,同比累计下降9.0%;锰酸锂和钛酸锂电池仍然配套于小众车型市场。

第三,从配装车型来看,乘用车的配装量明显提升。2019年动力电池在纯电动乘用车的装车量合计为39.8GWh,占总装车量比例由2018年的51.8%上升至63.9%;在纯电动客车和专用车中的装车量分别为14.2GWh和5.4GWh,占比分别为22.9%和8.6%;2019年全年动力电池在插混车型的整体装车量合计为2.7GWh,占比下降至4.3%。

第四,动力电池企业分化明显。2019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79家(集团公司)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机配套,较2018年减少14家。龙头企业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宁德时代、比亚迪、合肥国轩前三家动力电池装车量占比上升至73.4%,79家动力电池企业中,目前仍有66家企业装车量占比不足1%,产业仍将进一步淘汰整合。

第五,从技术路线来看,方形、软包和圆柱三种动力电池的市场份额差距较大。2019年我国方形、软包和圆柱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52.6GWh、5.5GWh和4.1GWh,分别占动力电池总装车量的84.5%、8.8%和6.7%。方形硬壳电池市场占有率较2018年明显增长。

第六,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良好态势也吸引了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的争相进入,它们的市场渗透率正不断提升。在2019年我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中,外资电池企业的电池装车量为233.67MWh,较2018年增长242.3%,市场份额较小但增长势头不容小觑。松下装车量居于外资动力电池品牌首位,2019年合计供应电池197.89MWh,主要供应特斯拉、丰田卡罗拉和丰田LEVIN等合资车型。

此外,报告也分析了今年一季度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情况。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合计11.2万辆,同比下降57.1%,新能源乘用车和商用车分别生产10.2万辆和1.0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8.1%和43.8%。3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共计5.2万辆,较2月环比上升335.3%,产业正处于逐渐恢复期。同样,2020年一季度我国动力电池产销量分别为8.3GWh和7.9GWh,同比分别下降58.3%和54.9%。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5.7GWh,同比下降53.8%。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分别为4.3GWh和1.3GWh,同比累计下降53.0%和52.3%。

创新联盟对201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进行了预测: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较2019年下降10%或者基本持平。预计全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合计110.6万辆,其中乘用车95.84万辆,商用车14.74万辆。预计2020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价格将有10%下降空间,对应采用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系统的价格分别可达0.90元/kWh和0.75元/Wh。

在产业集中度方面,创新联盟认为,2020年企业品牌效应将逐渐稳固,随着补贴逐步退坡,预计动力电池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程度加剧,第二梯队企业将面临行业洗牌风险。同时随着外企车型的逐渐导入,外资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比例也将有显著增长。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不断增长,动力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报告认为,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将逐渐兴起,将乘用车电池退役年限设置为7年,商用车电池退役年限设置为5年,预测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退役电池量约为11.6GWh,其中三元电池2.2GWh,磷酸铁锂电池8.8GWh。

■大功率燃料电池陆续推出

我国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的同时并没有放松燃料电池车的发展。不久前发布的《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将对燃料电池汽车持续给予财政奖励;《能源法》拟将氢能纳入能源范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加大燃料电池汽车布局;目前为止,30个省、市发布了氢能专项政策。这些政策都在积极引导行业的发展方向。

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燃料电池汽车首次突破1万辆,达到10600辆,增长91%。除了原有的丰田MIRAI、本田Clarity、现代NEXO之外,丰田、现代、康明斯还分别推出了燃料电池重型卡车,阿尔斯通发布了燃料电池列车。从全球发展趋势来看,燃料电池已经从乘用车向多领域拓展。

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也已驶入了快车道。2019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销量3022辆,同比增长97%。截至2019年底,累计16省、28市开始了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总计3000辆左右。2019年开始示范运营的城市有:盐城、无锡、潍坊、聊城、德州、济南、济宁、大同、重庆、嘉善、福州、六安、乌鲁木齐。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方面已经形成四大集群,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环武汉区域。在不同的区域,都有一些代表性的企业取得了明显的发展。

具体到加氢站,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6省的加氢站首次投入运营,截至2019年底全国运营加氢站达到41座,其中有5家是合建站。预计2020年的加氢站数量将超过100座。此外,高雷强调,高功率是燃料电池系统发展的趋势。他举例称,雄韬股份87kW燃料电池系统已配套成都大运燃料电池牵引车;2019年5月,德威新材也推出了80kW燃料电池系统。截至2018年8月底,此款燃料电池系统已经在美国大巴车上单台稳定运行超29000小时;重塑科技更是推出了110kW燃料电池系统等。

同时,高雷指出,在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技术上,国内企业大多数处于实验验证阶段,但也正逐步走向批量生产。比如电堆的双极板,国内采用石墨及金属板并行发展,国外大多数采用金属板;在空压机方面,国内外都处于验证开发阶段;基于碳化硅技术的DC/DC技术则进入了导入阶段。

在储氢方面,国内外主要技术仍然是高压气态储氢,未来会向低温液态储氢方向发展。高雷强调,2020年,燃料电池技术将有一个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110kW国产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量产;国产电堆批量生产;国产MEA批量投产;国产核心材料的研发有进展。在专用车领域应用的优势愈加明显,率先会在广东、上海、张家口、江苏、河北、山东等地开启规模应用示范。不过,他也强调,燃料电池的发展还需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细则,引导各地把握方向,推动产业进一步发展。

■动力电池标准化建设更加完善

随着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相关标准建设也趋于完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汽车标准化研究所研究员胡建介绍,我国电动汽车现行有效标准共93项,其中国家标准68项,行业标准25项;处于报批阶段的标准共有10项,包括3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在研究制定的标准共有19项,其中国家标准16项,行业标准3项。“2020年4月16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发布了《2020年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将持续优化标准体系、加快重点标准研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成为工作重点。”胡建说。

梳理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可以看到大多数发布于2015年,然而,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很快,技术迭代加速特点非常明显,但标准体系不可能像技术更新那么快,因此,有必要修订梳理标准体系。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等标准修订工作已为行业熟悉,胡建着重强调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他说:“需结合现有产品性能以及实际充放电工况等因素对室温放电容量、标准/工况循环寿命等内容进行调整与修改,以更好保障电池单体、模块以及系统的一致性。尤其是引入中国工况测试体系,解决以往NEDC工况测试结果与实际相差较大的问题。”

“今后一段时期,多项标准制定、修订工作都会启动,一系列标准工作完成后,我国电动汽车标准化体系将更加完善。”胡建说。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