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主要方向,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抓手,推动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普遍就业的一种重要力量,并对全球能源格局、地缘政治的影响日益显现。近日,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联合举办“中美最新能源政策视频交流会”,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专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曾少军认为,“十三五”期间,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稳步提升,进入较高比例增量替代和区域性存量替代新阶段。
“2020-2025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将基本实现平价上网,可再生能源在大部分地区将成为能源增量主体。”曾少军表示。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于2019年7月启动《中国“十四五”新能源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加速风电集中分散并举发展、推动太阳能综合多元发展、促进生物质规模化发展、推进地热能产业化利用、建设多能互补智慧能源体系、升级配套综合管网基础设施将成为“十四五”时期中国新能源发展的主要任务。
与此同时,“十四五”时期是中国能源转型变革的关键期,应结合能源转型和电力体制改革等创新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一批以企业模式创新为主的综合能源服务及产业结合示范工程;更好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完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努力推动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报告提出,中国应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充分把握国际能源合作的新变化和新趋势,开展更加积极有为的能源国际合作,构建全球产业链合作体系等。“总体而言,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个战略性问题,不仅能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刺激经济、解决就业的重要措施,同时以民间外交,特别是通过行业商协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形成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方案,对进一步凝聚中美共识,弥补因理解问题的差异而造成的摩擦有积极作用。”曾少军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