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两部委联合发布《关于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能源〔2019〕19号),明确鼓励存量项目转平价,并制定了8条支持性措施。《2020年风电项目建设方案》中亦明确今年将继续实施平价上网项目相关支持政策。
据BNEF统计,2018年底及之前陆上风电项目规模近70GW,要实现2020年底前完全并网的难度较大。对于开发商来说,手头项目将被划分成两部分,一是要确保完成并网锁定核准电价的;二是转为平价的。从结果来看,新政发布后,当年申报的平价风电项目达4.5GW,而今年转平价项目申报仍未完成。未来随着风电大型化、规模化发展,发电效率提升以及全生命周期的度电成本下降得以实现,平价具备现实的可能。
通过业主的观点访谈以及我们对市场的预判,风场投资的逻辑将在后平价时代发生转变。平价时代,风场资产将变成收益率稳定、可控的优质资产,虽然收益率较此前略降,但是回报更清晰,投资更可控。未来的风场投资主体亦有望发生一定变化,或将出现寿险、基金等更为多元化的投资主体。
“是否转平价”,这是一个问题
2019年伊始,两部委联合发布《关于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能源〔2019〕19号),自此陆上风电正式开启平价之路。政策明确鼓励存量项目转平价,并为此类项目制定了8条支持细则,包括优先落实电力送出,与省网签订长期固定电价购售电合同,不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等,而2020年风电项目建设方案中亦明确今年将继续实施平价上网项目相关支持政策。此政策涉及到两类项目:其一是已投运的带补贴项目,其二是已核准未投运的项目。
对于已投运项目,自愿转平价虽放弃了一部分补贴收益,但可以一次性收回历史补贴拖欠,极大地改善项目现金流。年初补贴新证出台后,此类项目补贴身份终获确权,然而,同期出现补贴电价打折、月结电价打折和支付次序插队三大变化,实际收益和现金回流速度可能低于预期。此类项目到底转不转平价,更多得看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开发商主体的诉求,我们在此不多作讨论。
而对于已核准未投运的项目业主来说,则一是要看在手项目的建设进度,二是要在高收益率和高确定性之间做权衡。抢装环境下,建设成本出现一定程度的抬升,而即便如此,供应链仍然面临较大压力。开发商对于在手项目转平价的实际意愿度如何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对多位业内人士进行了访谈。
“主要看收益率,毕竟不管国企还是民营企业都会以经济为中心,如果转平价后可以盈利,还是可以接受的。”
“当然会去抢(核准)电价,但如果不具备并网条件,转平价也可以接受,主要看项目收益率。”
“大家对于转平价这个事情还是很积极的,只要能算得过去,都会去积极申报。”
关于转平价项目,几位开发商的态度是一致的,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只要项目收益率满足要求,都会积极申报。
陆风平价正当时
未来,随着技术进步以及产业链发展,大功率机组将进一步迭代小功率机组。随着陆上机组由3MW向4MW甚至5MW迈进,风场造价中的非风机成本将显著下降。以一个50MW的陆上风场为例,3MW风机需要安装17台,当机型过渡到5MW后只需要安装10台,节约了7个机位点。相应地,从风机运输、风场基础及施工、到风机吊装的单兆瓦成本都将有可观的下降空间。也就是说,建设规模一定的情况下,机组单机功率越大,风场均摊的单位建造成本就更低。
风电市场持续在发生积极的变化。对于中东南部低风速地区,采取高塔增加发电小时数。对于风资源较好的区域,开发建设平价大基地项目。陆地机组的大型化、风场规模化发展将显著推动发电效率提升以及全生命周期的度电成本下降。平价不是遥远的未来,而是正在逐步推进的现实。
平价激活风电资产金融属性
风场投资的逻辑将在后平价时代发生转变。高稳定高收益的时代已经落幕。
平价时代,风电资产变成了一个收益率稳定、持续的优质资产。风电资产拥有类似长期债券的属性:风险低,回报清晰,分红率高。此外,相较于传统火电厂,抗通胀性更强,投运后运营成本稳定,而需求相对缺乏弹性,可以更平稳地穿越经济周期。
平价后,随着风电市场化的开放和成熟,风电资产长久期、收益稳定的特性将有助于引入更多的投资主体比如寿险资金等,激活市场交易的活力。在全球步入低利率时代的背景下,风电资产有助于提升投资者的回报水平和资产负债久期匹配性。风电投资主体相对多元化,对资产定价的合理性、产业长期竞争力大有裨益。
平价迈出的一大步,激活了风电资产的金融属性。借助资本的力量,市场化、规模化、技术和产业竞争力提升都会加速实现,风电行业的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