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行业人物 » 正文

方建华:风声鹤唳之下,新能源汽车领域投资是入局还是退场?

日期:2020-07-01    来源:智造智说

国际新能源网

2020
07/01
14:3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动力电池 新能源汽车 电动汽车

当前,新能源汽车领域正面临政策周期、经济周期和产业周期叠加的“窘局”:补贴退坡、外资新能源车企及动力电池企业登陆中国市场等多重因素,给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同时,我国经济当前处于产业重构的阵痛期,对前十年为电动化所打下的基础带来较大冲击。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汽车产销累计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和4.0%。这是我国自2009年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

那么,面对如此严峻形势,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到底是选择入局还是退场?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作出回答,需要从多重维度作出深入分析和考量。

盲追风口迎来“黑天鹅”,风声鹤唳之下投资风险加大

中国现在有一百多家传统乘用车企业,新的造车势力又增加几十家,加起来将近200家企业。而在未来,80%以上的车企都可能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这种局面是非常严峻的,对上、中游企业带来的震荡是不言而喻的。实际上,早在2017年,上游的洗牌就已经开始,中游的洗牌也拉开了序幕。到目前,行业的中游还远远没有稳定下来,而下游的洗牌也才刚刚开始,     从投资角度来看,目前一些新能源汽车项目更多的是在追风口。新能源汽车刚进入投资行业的时候,当时方建华就对这个行业作了一个预判:趋势不变,政策趋紧,洗牌加速,投资风险加大。这是方建华在2016年底、2017年初提出的观点。到如今,可用血流成河、“黑天鹅”满天飞来形容。实际上,目前之所以一片哀鸿,正是行业的发展由过去的野蛮生长向高质量发展过渡的必然结果。

以动力电池企业为例,彼时国内有200家电池企业,方建华当时预判到2020年可能仅剩下二三十家。现在来看,方建华这个预判基本准确。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厂家还剩下50家左右,而其中还有很多是在“带病”状态下苦苦维持着,行业里稍有变数或“风吹草动”,对其而言都可能是致命一击。

方建华在2019年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曾说过,在这个群雄并起、市场变幻莫测、“鲶鱼”紧追不放的时代,没有谁能真正稳坐“钓鱼台”,稍有懈怠就可能会折戟沉沙,成为竞争壁垒下的附庸品。当前,产业博弈日趋白热化、市场风险越来越大已是必然趋势,那些靠大风虚吹起来的新能源企业终将会被大浪拍到沙滩上。

每一个动力电池企业的淘汰,背后都可能会带来几十亿的债务,而每一个整车厂的淘汰则可能会带来几百亿债务,而且会波及到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这是需要引起警惕的。

投资潜力依然不容小觑,萧瑟寒冬或是投资好时节

寒风萧瑟雪飞扬,正是隆冬好时节!方建华认为,在这个风声鹤唳的暗淡时期,新能源汽车领域投资的入场或许正是最好的时候。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资“瘦身”和市场萎缩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前果后因的关系,这种逻辑在这个行业似乎并不灵验。

尽管目前“黑天鹅”到处飞,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都很低迷,尽管投资风险加大,很多已经入局抑或是想入局的投资方黯然退场或是望而却步,但是,危机中往往蕴藏着转机乃至生机,从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空间依然巨大,投资潜力依然不容小觑。

值得一说的是,虽然补贴退坡给上下游企业均带了很大的成本压力,但同时也释放出倒逼式的正能量,推动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应对变化的能力。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必定会愈发理性、成熟,待市场接受度日益提升,在慢慢扔掉“补贴拐杖”之后,其自身的“内功”也会愈发深厚,未来的发展也会更好。

2019年,我国电动汽车市场渗透率为5%,而2025年规划要突破25%,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在加速成长期的拐点时刻。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依然还会在阵痛中保持“跑步运动”。有关研究机构甚至预测,2021年新能源车的增速可高达66.7%,并且必将向“高品质增长”换挡。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产业,这类产业要做大做强,推动产业优化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向龙头聚焦是发展大趋势。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动力电池龙头企业成为外资车企潜在供应商是一种必然。像特斯拉与宁德时代合作的深度落地,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这些年,不少整车企业纷纷“联姻”宁德时代,实际上既是为了从宁德时代获取稳定的货源,也是为旗下车型性能优势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蓄积“动能”、增加砝码。新一轮的汽车产业电动化发展,应该来说,特斯拉树立了旗帜和标杆,宁德时代与之合作,对双方来说是一种最佳的强强联合。宁德时代的发展轨迹可以带给其他零部件企业很多思考和启示。

中国独具完整配套产业链,投资重心可向材料、技术及装备企业倾斜

但话又说回来,推动产业优化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资本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说,关于投资,具体来说还应着重关注材料、技术乃至装备企业的投资。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以动力电池为例来分析一下。

中国整车企业对于零部件供应商的话语权非常大,但其自身掌握的核心技术却非常有限,这是不正常的现象。也正是这种原因,导致了中国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多年来没能成长出巨头。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而宁德时代作为动力电池企业中的翘楚,重新夺回了这种话语权。

近几年,以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为代表的国内供应商,已从整车配套的角度开始考虑动力电池的应用了。宁德时代推出的CTP技术可以提高电池包能量密度10%~15%,并可减少电池包零部件数量的40%,提高生产效率50%。而比亚迪推出的刀片电池具有安全、成本和循环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车辆续驶里程在300~500公里,将会引发其他整车企业的关注,从而拓展磷酸铁锂电池的应用。

而日韩企业的优势主要停留在对动力电池本身的研究上。2019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榜单中,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多家国内供应商名列前十名。目前,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国际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综合来看,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国际化竞争中已经胜出。无论锂钴等上游资源,还是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隔膜等核心材料,中国具有任何一个国家所没有的完整配套产业链,这是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最大优势。

所以,放眼未来,上游投资远远大于中游、下游的投资,零部件企业的投资会大于对整车企业的投资,软件的投资会大于对硬件的投资,轻资产的投资大于对重资产的投资。

入局投资需明晰三重要素,并为企业乃至行业深度赋能

需要说明的是,投资新能源汽车领域应明晰三重要素,一是行业的发展方向是否正确。如果方向不对,后边所做的一切都可能是徒劳;二是投资对象的管理团队是否前卫,是否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因为投资不仅投的是未来,投的也是人;三是所投项目的技术、产品一定要得到市场的认可,因为市场是检验产品质量的唯一标准。

而就投资方自身而言,须积极做好为企业乃至行业赋能的文章。方建华之前说过,在当下做股权投资,如果不能赋能的话,就是耍流氓。中国的财富已进入3.0时代,要想赢得财富,赋能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赋能不仅要做好战略引导、资源对接、市场开拓,还要做好管理咨询和金融扶持,并努力帮助所投企业解决行业的痛点。

譬如,不少科学家可以实现产品从0到1的这个过程,但如何定位它的应用场景,如何将其变成商品打入市场,如何做好各方面的资源对接,这是产业投资人或者战略投资人应该助其一臂之力的事情。再者,企业在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需要有不同的管理手段、管理方式,对其提供配套的给力的管理咨询服务、FA服务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