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汽车要闻 » 正文

电动化潜力该让市场来决定

日期:2020-08-13    来源:新能源汽车新闻EV

国际新能源网

2020
08/13
08:35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电动汽车 新能源汽车市场

近日,有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1000万辆,其中近半数由中国贡献,中国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市场。这种乐观的看法并非没有根据,近段时间,有关部门开启了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以推动农村汽车电动化;重型卡车电动化的转型升级也提上日程,虽然目前纯电动重卡集中应用在港口、矿场等特定领域,但未来重卡电动化潜力巨大。从乘用车到商用车,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开始进入各个汽车领域的各个细分市场,未来前景广阔。

如今,电动化作为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推进,并出台了鼓励政策。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政策可以引导市场,但不能主导市场,汽车电动化的潜力如何、前景几何,决定权还得交给市场。“运动式”的推广思维,急功近利、只顾眼前的浮躁心态,短期或许会收获产销量增长的成果,但从长远看,会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生负面影响。这一点从当前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就可见一斑。

今年以来,除了销量持续下滑,电动汽车质量不佳、自燃自爆、使用不便等新闻亦不断曝出,为汽车电动化的美好蓝图蒙上了一层阴影。而市场表现的乏力,让很多自主品牌企业开始将目光从城市移开,去寻找新的“蓝海”。虽然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下滑,但与之相对的是特斯拉月销量的节节攀升,可见城市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并没有饱和。一方转战农村市场,一方受困产能不足,两相对比不难看出,并不是电动汽车在城市没有市场,而是没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汽车产业的发展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样,汽车电动化的发展潜力也不是由政策制定者或是一众智库决定的,而应遵循产业发展规律,让市场来决定,让企业去开拓,让企业家精神得到弘扬。

优秀的企业家是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来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不是仅仅把产品生产出来而不考虑销路。能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取决于企业家的事前判断。在一定程度上,研发和生产是围绕未知的市场需求展开的,并不是只盯着已知的需求。从这一点看,政策的过度介入,可能会导致企业家在资源配置时发生变化,比如不少新能源汽车企业在研发、生产产品时只围着补贴政策转。政策不断越俎代庖,表面看似乎是为企业家“分忧”,实际上只会降低企业家的能动性与创造力,削弱企业家对发展趋势的判断力,降低企业活力,进而影响产业自主发展。

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需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带领企业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产品,从而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和壮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提供的服务好、产品质量过硬,谁就能活得更好。这就督促企业不得不去关注并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更加有效地促进资源充分利用。而依靠政府给予的垄断地位而生存的企业,抑或是依赖、寻求补贴政策的企业则缺乏这样的内在驱动力,这就容易导致资源浪费或是资源配置扭曲。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量下降幅度较大,且降幅高于整体汽车市场。事实上,自去年7月补贴退坡后,新能源汽车就一直处于下行通道,至今已连降12个月。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由于过去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政策导向型,政策风向一变,市场就随之而变。而原来支撑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对公市场,如网约车和出租车市场,受疫情影响需求锐减。相比之下,私人市场相对稳定,特斯拉的主力消费群体正是普通消费者。今年上半年,几家头部造车新势力企业占全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比重在上升,它们主攻的也是私人消费市场。因此,是时候将市场交还给企业,让企业家自行判断细分市场的电动化潜力了。继续让政策在市场中搞“拉郎配”,可能导致一些原本可以做大做强、快速转型升级的企业疲于奔命,丧失宝贵的发展机遇。

新能源汽车享受大规模政策补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仍在继续前行,这就要求政策及时创新,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补贴手段。例如在使用环节上,涉及车电分离的车辆管理、小区物业对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等,都需要政策创新与支持。政府要做的是服务工作,营造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真正解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至于市场,则应交还给企业,让企业家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才能早日迎来高光时刻。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