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资讯 » 新能源热点聚焦 » 正文

两部委发文打造“新型电力系统”,为什么只有储能“独占两席”?

日期:2020-09-11    来源:能源评论  作者:张越月

国际新能源网

2020
09/11
10:3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储能设施 宁德时代 电力系统

8月27日,国家能源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起草《关于开展“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指导意见》强调,要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目标之一,统筹协调各类电源开发、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效率、适度配置储能设施、充分发挥负荷侧调节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风光水火储一体化”,还是“源网荷储一体化”,里面都含有“储”,即储能。

提到储能,很多人第一反应的都是类似集装箱的巨大装置。自从储能进入商业化、特别是电网侧储能爆发后,“储能电池仓”成为了最常见的应用。

但2019年后,储能的作用开始被认识,因此不同大小、不同技术路线的产品开始涌现。

众所周知,储能本身的主要作用就是多能协调和互补的重要纽带和载体。在综合多种能源形式的新型电力系统中,不同类型的储能可以分布在各个环节,不同的储能技术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性价比、安全性能,寻找到最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形式。

2020年上半年,“新能源+储能”成为储能应用的新方向。根据《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0》。

实际上,储能已经出现多种新的应用方向。其中,与新基建相关的5G基站、目前在长三角地区推广的船舶岸电,或将成为未来的应用热点。

要推动多元化应用,使其在新型电力系统发挥作用,仍需解决成本、标准、安全等问题。

在成本上,尽管过去几年,储能电池的成本在不断降低,但由于政策和市场相对滞后,应用场景有限,特别是未开启大规模市场,所储能的整体成本仍然较高。阳光电源副总裁吴家貌就此建议,降成本一方面要依赖市场的规模化发展,另一方面则可通过“技术创新+方案创新”实现。

在标准上,由于行业仍处于商业化初期,仍缺乏储能产品的统一标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谭立斌认为,当前行业的难点之一,就是产业通用性弱,平台化产品少。

在安全上,特别是在系统集成的环节。出于控制成本、技术有限等原因,一些集成商会在生产中缺乏安全保护,这或将为产品埋下安全隐患。要解决这一问题,标准和监管需要双管齐下。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