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汽车 » 电动汽车 » 正文

自主开发率低、“卡脖子”技术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尚未自主可控

日期:2020-10-09    来源:中国汽车报  作者:赵建国

国际新能源网

2020
10/09
11:3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新能源汽车 比亚迪

如今,我国汽车市场年产销接近3000万辆大关,但部分关键零部件进口率达到80%~90%,其中,国内半导体产值在全球业界占比不到5%。在日前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的2020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新能源汽车逐渐形成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三条新供应链,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国内汽车零部件发展战略,针对汽车供应链“卡脖子”技术、供需不平衡等问题建立攻关机制。

起步阶段双方信息不对称

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规模达410.1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93亿元),而我国汽车半导体销售收入仅为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8亿元)左右,占比约为2.4%,大多数基本依赖进口。

产生这种“卡脖子”问题的原因之一,是供需不平衡所致。“在新的供应链体系中,整车厂和零部件体系的信息不对称。连通缺乏、信息缺乏、渠道缺乏,上下游之间无法实现有效对接。”张永伟认为,因为供需双方都处于起步阶段,整车厂刚开始电动化,零部件企业刚开始转型,另外还有一大批新进入者,所以在解决方案和信息上都没有实现顺畅的互联互通。供需双方没有建立有效的信息连通渠道,甚至没有渠道。

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市场竞争尤为激烈。2020年上半年,受特斯拉国产化影响,以LG、松下为代表的日韩系动力电池迅速抢占中国市场,给本土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此外,2020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日韩企业的电芯占比达17%,德美两国驱动电机占比达30%。

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生存状况更为堪忧,未来几年随着行业集中度继续提升,各核心零部件的尾部玩家将被悉数淘汰。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在会上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白皮书2020》显示,2016年至2020年上半年,有出货量的动力电池、BMS(电池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企业数量迅速下降,尤其是动力电池企业,近四年多时间内企业数量腰斩。与此同时,市场占有率低于1%的中小企业数量依然居高不下。

今年的疫情给供应商的日常经营带来了巨大挑战。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大中华区汽车行业中心负责人郑赟分析认为,一方面,整车销量下滑将导致配件需求下降,供应商收入随之减少;另一方面,停工停产将带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力闲置与边际收益损失等影响。一些零部件供应商的全年息税前利润率降幅或达7%。

做强“三条链”

专家认为,无论是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跨界企业等都需要重新梳理自身在新供应链条中的定位与价值。

“针对市场走向,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是开发域控制器,主推‘1个摄像头+5个雷达+1个域控制器’架构,能提供在今后几年市场上比较流行的TJA(交通拥堵辅助智能驾驶)、HWA(高速公路辅助智能驾驶)功能。”福瑞泰克智能系统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沈骏强告诉记者,企业正在为L2级量产车型配套。

5G为智能网联提供高速通信,也推动了智能汽车供应链的变革。“随着5G网络建设和车联网标准的落地,网联化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资深业务副总裁陈健洲表示,未来的智能交通系统是车、路、云三部分充分协同的智慧大脑,而5G甚至6G,能提供低延时、高可靠的连接与传输。这将是供应链上的零部件企业新的价值空间以及利润增长点。

当前供应链发展趋势中,共同研发、数据共享、加速迭代、并购重组已成为供应链重构的重要方式。“单凭一家企业难以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过剩,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短缺,且在短期内解决的可能性不大。”张永伟表示,要解决这种供应链不平衡的问题,需要建立一个企业间的对接平台,为企业交流、对接、服务。

产业链要实现自主可控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目标是构建全面、均衡的产业链能力,这也是跻身汽车强国的必要条件。“要重点推进强链补链,以现有优势价值链为核心牵引,实现综合能力塑造与短板补齐。背后核心在于顶层助力、头部牵引、积极应用三大环节,挖掘内需和外在市场的潜力,尽快形成以汽车产业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汽车产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郑赟认为,积极应用新技术和新产品是实现成熟与商业化的关键环节。要积极引导相关产品的商业化应用,提升对本土供应链的支持力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促成良性循环,持续提升竞争力。

其实,国内许多零部件企业正是沿着这样的路径前行的。“比亚迪研发IGBT初期,在功率较小、逆变器性能要求较低的入门级纯电动车型上进行试点应用与搭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发现并修正问题,逐渐做大做强,完善了产业链布局。”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功率半导体产品中心芯片研发总监吴海平向记者表示。

目前,电动汽车的电驱动系统正在向轻量化、平台化、智能化的方向快速发展,集成化设计则是迎合这种发展趋势的有效途径。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表示,用“全面电驱动计划”代替“禁燃时间表”更符合中国国情。他强调,要吸取内燃机产业的教训,加大电驱动系统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发展,重视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元器件与主控芯片(MCU)及软件架构的研发,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链。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