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动化在锂电这条技术路线上还存在着碳排放的疑问。唯有氢能在电动汽车领域可以实现完全的脱碳,这将是一个根本性的方向。”
在日前举办的2020氢能产业发展创新峰会(济南)上,清华工研院副院长、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德权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表示。他认为,随着五部委在9月21日发布“以奖代补”新政,推动氢能汽车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出现,中国氢能汽车将会迎来高速增长的时刻。
氢能汽车是根本方向
朱德权认为氢能汽车将是未来的根本方向,主要基于以下三点:
首先,氢能源的使用将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巨大改善。朱德权认为,如果中国要实现2060年的碳中和,则需要加大可再生能源的供给侧比。据清华低碳能源室测算,要实现碳中和,可再生能源的供给和使用电动化均要提升到80%。电动化是趋势,所以电动汽车必然成为重要的方向,但是电动汽车并不能达到脱碳。氢能在电动汽车领域可以实现完全的脱碳,可以从生产到汽车使用实现完全脱碳,所以氢能汽车是根本性的方向。
第二,经济性。朱德权表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生产成本要全面低于化石能源,所以它具有经济性。同时随着燃料电池技术的突破,从使用寿命或是从每千瓦的技术经济成本都到了可工业化的成本,无论是生产侧还是需求侧,都预示着氢能汽车进入了可持续发展阶段,并将迎来高速增长的时刻。
第三,政策发挥推动作用。五部委在9月21日发布了“以奖代补”政策,发展氢能汽车的第一推动力已经出现。在政策鼓励下,中国氢能将会迎来一个比较好的快速发展期。
产业基金推动氢能生态快速发展
朱德权将目前氢能发展生态总结为“一个生产链,三个应用链”。其中“一个生产链”指对氢能的“制、储、加、用”的供应链;“三个应用链”分别指交通运输链、分布式能源链和工业原料链。
交通运输链就是现在从运力平台到燃料电池汽车生产,到电堆到MEA到关键部件;分布式能源链,目前还处于萌芽状态,做的还不多;工业原料就是绿氢,合成氨、合成甲醇等。
目前国内氢能产业从生产链到应用链呈什么现状,将如何发力?
以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的布局为例,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是中国最早的氢能引进单位,1999年开始致力于氢能研究和产业化。在整个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的布局中,滨化股份担任第一产业链的任务,亿华通、上海神力担负第二产业链的任务,第三和第四产业链现在都还在研究阶段。
与此同时,纵观整个布局与现状,仍会存在一些关键技术上的短板或者规划的短板。为了补齐这一短板,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发起并联合滨化股份、三峡集团设立了氢能产业投资基金。“我们要投资在每个产业链内中相对短板的企业和产品中,是这支基金投资的任务。”朱德权表示。
此外,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还与现代集团在海外设立了支基金。这支基金主要是把中国现在缺的、创业企业技术一下子解决不了的问题,如何通过投资,鼓励国外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到中国设厂。在整个氢能产业投资规划中,朱德权表示,国内氢能产业基金是强链,国外氢能产业投资基金是补链,双方互补共进,推动整个氢能产业在国内市场的快速发展。
生产链“废氢回收+绿氢”并举
滨化股份作为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氢能生态布局中“生产链”的代表性企业,所采取的氢气制备方式是“废氢回收+绿氢”。
在发展绿氢上,张家口海珀尔新科技有限公司是滨化股份的一个重要分支。这家公司是滨化股份控股,联合亿华通、AP成立的一家服务于冬奥会的一家公司。张家口海珀尔现在建设的一期项目已经投产,1500吨规模,现在已商业化运转;二期将在现有基础上再扩一倍,总共4500吨规模的绿氢生产基地。
在废氢可回收上,滨化股份在滨州市打造废氢可回收。“我们现在一年1500吨的规模,现在已经在运转并在扩规模,明年年底之前将扩到万吨级的规模,万吨级的压缩氢制造。”朱德权表示。
据他透露,考虑到废氢生产地比较集中,长距离运输占了很大成本,同时液氢在氢能产业的储运、运输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滨化股份还将再规划一个万吨级规模的液态氢工厂,明年开工建设,后年投产。在废氢可回收的理念之下,滨化股份就具备建设万吨级规模的压缩氢和万吨级规模的液态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