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制氢 » 正文

氢能产业降成本是关键

日期:2020-10-26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作者:周雪松

国际新能源网

2020
10/26
09:4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氢能产业 氢能项目成本 氢能源推广

氢能产业正处于大规模爆发前夜,‘十四五’成为产业链构建关键时期。”相关专家和企业代表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氢能产业是实现这两大产业转型共同的支撑。

近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对记者表示:“我们已距离氢的全面应用越来越近”。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汽车公司在发展燃料电池汽车上都制定了自己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一些重大技术突破的速度超出了产业的预期。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氢能作为重要的未来替代性的能源,纷纷制定了氢能源、氢产业、氢经济、氢社会发展的战略和路线图。

会议发布的《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2020》指出,氢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是推动传统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理想互联媒介。2019年,非化石能源在全球能源供应中只占16%,余下都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同时,清洁能源的成本不断下降,预计到2025年,风电、光电成本将下降至0.25-0.3元,这是氢能产业可喜的发展机会。报告预测,到2050年,氢能在终端能源消费占比将达10%,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3000万辆,氢气需求量6000万吨,进入氢能社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指出,我国能源的结构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因此每年需要大量进口石油和天然气。为实现低碳减排,提高能源安全,我国需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利用风能、太阳能和水力发电,选择氢做能源载体,电解水制氢,消除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天花板。他认为,氢供应能力的发展会促进燃料电池,特别是燃料电池汽车的快速增长。

国际氢能委员会执行干事达尔·威尔逊(DarylWilson)表示,国际氢能委员会认为,氢能是在未来能源系统当中的赋能者。至2030年,氢能可以提供22种不同低碳的应用,相当于每年全球能源需求的15%。到2050年,氢能将创造3000万个工作岗位,减少6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2.5万亿美元产值,在全球能源中所占比重有望达到18%。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曾提出著名的制氢技术路线“灰氢不可取、蓝氢方可用、废氢可回收、绿氢是方向”。今年李毅中呼吁产业界关注如何破解制氢的氢源问题。他表示,当前国际、国内各方都已经将氢能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看待,“但是总的看,对氢源关注和研究不够”。

“中国目前交通应用链跑到前面来了,短板是氢的供应链。”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德权认为,无论是蓝氢还是绿氢,尽管这些定义各种各样,但是最根本的是氢的生产一定要减少碳排放,为此他建议,中国应该建立氢生产过程的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追踪的模型。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银广指出,应用场景和应用规模的欠缺,是目前面临的瓶颈。“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在氢能技术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积累,在自主技术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还没有成为完整的体系。缺的是应用场景、应用规模,使技术不能快速升级、成熟、改进、迭代。”张银广对记者表示。

而在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兵兵看来,氢能产业要很快实现大规模应用必须解决核心材料国产化的问题,关键要将氢气的成本降下来。“整个市场的效益还要看宏观政策,各个省份都在制定详细的发展计划。未来五年,实现一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目标是有可能的。”卢兵兵说。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过去一年里,氢能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燃料电池汽车步入产业导入期,处在加快商业化、产业化进程的关键阶段。顺应这一趋势,许多发达国家发布了氢能发展规划,我国也以保障能源安全、降低排放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列为重要的战略发展项目。”值得一提的是,包括国家电投、中国石化、三峡集团在内,我国各大能源集团已经开始着手布局液氢产业基地,计划大力发展氢能产业。

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与战略总监魏蔚对记者表示,氢能储能将逐步成长为中国能源的优势,液氢海上贸易将拉动全球氢能贸易新篇章。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