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地热能 » 正文

地热开发岂能逾越环保红线?

日期:2020-07-21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齐琛冏

国际新能源网

2020
07/21
16:5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地热开发 地热能源 地热开采

近几年,国内地热开采是真的“热”起来了。而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大势所趋,与生态环境保护任务的严峻性与紧迫性,正是地热得以被重视的真正动因。

然而梳理反思河北乃至全国的地热开发现状可知,一旦政府配套管理、监管不能及时跟进,极易导致无证无序、违法违规开采,反而会使地热开发利用的现实成效与其初衷严重“背道而驰”。河北近期大批违规地热井被迫关停即为现实例证。

在全国拧成一股绳,全力推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当下,需要更加强调,生态环境红线即是行为准则,这根“弦”始终不能放松。

就地热资源开发而言,目前最成熟、应用最普遍的技术就是水热型技术,即取热就要取水。这样的开发模式,特别是在供暖季,需要24小时不间断取水,普普通通一眼井每小时即要取水数十吨,且不提因随意排放造成的热资源和水资源浪费,以及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仅地下水超采导致的水力供给系统性失衡问题,就已是华北地区数十年难以解决的顽疾。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华北地区就出现地下水超采现象,除浅层地下水超采外,补给条件较差的深层地下水超采问题更为突出。上世纪90年代,我国就因为在利用水源热泵时解决不了浅层地热的回灌问题,被迫中止了这项技术的推广。

直至如今,华北地下水超采治理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为此,在2019年初,水利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还专门联合印发了《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其治理难度可想而知。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河北还是全国,如果不重视解决回灌问题,只专注急功近利,这种短视的开发思路,最终只会让地热行业自断“脚筋”,为清洁、低碳发展做贡献更是无从谈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耳熟能详的话语,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生态与发展的有机关系。然而很多人仍未认识到的是,在我们了解不多的地下,同样需要“绿水青山”。

地热开发利用涉及供暖民生,更涉及生态环保,关乎子孙后代。换言之,超采区、禁采区,是生态红线,更是命运红线,岂可轻易逾越!

河北政府近期推出的上述补救举措可谓是“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同时能够警醒全国,引起反思,地热资源怎样开发才能可持续?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