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要闻 » 新能源热点聚焦 » 正文

“四连烧”之后,北汽新能源何去何从?

日期:2020-11-11    来源:OFweek锂电网

国际新能源网

2020
11/11
11:5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威马汽车 北汽新能源

创立于2019年,并于2018年9月通过借壳上市成为A股新能源汽车第一股——北汽新能源(北汽蓝谷)已深陷泥潭无法自拔。

三个月内“四连烧”

据媒体报道,在威马汽车变“危马”之际,北汽新能源近三个月也出现了“四连烧”。

11月6日,据网友爆料称,在江西萍乡高铁站长运停车场内,一辆北汽新能源EX360突然起火,现场有大量浓烟并伴有爆炸。目前该事故的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8月20日,在福建三明市三元区工业南路,一辆正在充电的北汽EX360突然冒烟爆炸,车窗、车门和车顶被炸飞。事后,北汽新能源回应称,爆燃事故与车内放置含有酒精的易燃液体有关。

8月27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一辆北汽EU5电动车在充电站内起火燃烧。

同样是8月27日,在长沙街头,有一辆北汽EU5发生了起火事故……

电池问题不可小视

虽然在北汽新能源的“四连烧”中,每一次都并没有指出原因来自动力电池,但北汽新能源不断爆出与动力电池相关的产品质量问题也是事实,例如动力突然消息、电池续航严重衰减、车辆充电故障等。

关于北汽新能源的“动力电池故障”方面,在投诉网中屡见不鲜。发布于10月29日的投诉,就是因为“动力蓄电池故障”。

电池突发断电的情况也时有出现,市场一度希望北汽新能源能实施召回。

据数据显示,北汽新能源投诉量为155宗,车主满意度为74.84%;北汽新能源在处理接收投诉与回复方面,完成率分别为95.48%和100%。

也就是说,北汽新能源虽然几乎都会对每一起投诉进行反馈,但车主满意度确实差强人意,其中大部分都与动力系统故障相关,可见北汽新能源的产品质量问题实在是令人担忧。

北汽新能源的电池供应商们

市场公开信息显示,进入北汽供应链的动力电池供应商不少,例如孚能科技、宁德时代、SKI、国轩高科、力神等。这些企业都是市场上实力值得肯定的一流电池供应商。

与电池供应商相关并值得关注的有两点。

第一点是北汽新能源与孚能科技之间一度传出不愉快。8月10日,来自上证e互动的消息显示,北汽采购部内部制作了一份榜单,该榜单已将动力电池供应商孚能科技“拉黑”。8月12日,孚能科技澄清称,未出现被北汽新能源采购部拉黑的情况。

北汽与孚能的合作始于2017年。当年9月,顺义区政府、北汽集团、孚能科技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建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研发与制造基地,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约80亿元人民币,形成年产8 GWH电芯与电池包生产能力。

同年12月,孚能科技与北汽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包括“五年百万台电池战略采购协议”、加盟“北京市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协议、“合资电芯厂协议”以及“电池回收领域战略合作协议”。其中“五年百万台电池战略采购协议”,是截至当时为止国内新能源领域单笔采购数量最大的订单。

2019年3月,北汽新能源与孚能科技签署了《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后续5年的业务缔结战略合作。

第二点是北汽集团与SKI的合作。据了解,由北汽集团、北京电控和韩国SK集团三方共同建设的北电爱思特(江苏)项目,已于2019年12月投产。

北电爱思特(江苏)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其中,一期项目投资50亿元。预计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出将大于7.5Gwh。

北电爱思特(江苏)已于2019年12月建成2条动力电池极片生产线和4条组装与分容化成生产线,生产的高端三元电池。

北电爱思特(江苏)量产的电芯,已多次配套北汽新能源旗下的车型。

北汽新能源积弱难返

北汽新能源或许更应该从自身去查找原因。不过,其对技术研发历来都非常重视,2018年北汽新能源研发投入达到11.28亿元,且截至2018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53亿元。

2019年7月,北汽新能源斥20余亿元建设的试验中心落成,共有88个实验室,拥有各类国际先进的测试设备400余台套,包含整车、关键系统、部件三个层级的验证内容,覆盖电池、电机、电控、智能网联、轻量化、整车应用六大关键核心领域。

然而,投入与取得的成绩不成比例。

北汽蓝谷日前发布的三季报显示,今年1-9月公司实现营收39.22亿元,同比下降78.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亏损28.84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3.13亿元,同比跌幅达到820.15%。

这样的业绩,使得北汽新能源路更加艰难。据11月2日财联社消息,目前北汽新能源产能严重放空,黄骅、常州两大基地或将停摆。

业内人士表示,北汽新能源现在的销量困境,是汽车市场持续下行,加上新能源汽车补贴急剧大幅退坡,以及外资品牌、新势力、国内传统汽车企业纷纷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压力所致。

上述原因是外在因素。问题是,随着疫情趋于稳定后,各大车企也在开始稳步上升,反而北汽新能源依旧大幅下滑。

也就是说,表面原因是政府补贴的下坡和网约车等B端业务的下滑,但深挖下来可以发现,北汽新能源销量暴跌的本质,可能是没有提供足够竞争力的产品,而且随着原先车型质量问题的不断凸显,其良好口碑也一去不返。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市两年多的时间里,北汽蓝谷已经三次变更总经理。2019年2月1日,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离职,马仿列出任北汽新能源蓝谷董事、总经理。2020年7月24日,原北京现代常务副总经理刘宇入主北汽新能源,任总经理。

写在最后

作为对比,北汽新能源与比亚迪走出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可谓“同行不同命”。业内戏称,“比亚迪有多么风光,北汽新能源就有多么落寞。”

截至11月9日收盘,比亚迪股价今年以来上涨幅度超过300%,而北汽蓝谷只有区区的23.46%。

北汽新能源亟需作出改变。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