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汽车 » 新势力造车 » 正文

警惕造车新势力的“失重时速”

日期:2020-11-24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毕舸

国际新能源网

2020
11/24
08:5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理想汽车 蔚来汽车 小鹏汽车

国内造车新势力似乎迎来了好日子。

作为率先在美上市的蔚来,近期股价呈现井喷之势,截至11月17日收盘,蔚来市值已突破600亿美元。

11月13日,国内另一家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在美股盘前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理想汽车第三季度总营收为25.11亿元,环比增长28.9%。其中,汽车销售收入为24.65亿元,环比增长28.4%,理想汽车的业绩主要与三季度交付量大幅增长有关。尤其是理想汽车三季度毛利率高达19.8%,直逼特斯拉。财报发布当日,理想汽车的盘前涨幅一度超30%。

11月12日,小鹏汽车公布了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三季度汽车销售收入为18.98亿元,同比增长376.0%,较2020年第二季度的5.41亿元增长250.8%。而更大的亮点是,第三季度小鹏汽车毛利率由负转正。

三家国内造车新势力上市,并且都交出了不错的业绩数据,量产加速、利润率等指标持续改善、股价上涨……似乎围绕在它们周围的都是利好消息。

然而,阴影似乎正在不知不觉中席卷而来。近期,国内造车新势力纷纷宣布召回自家产品,这其中,继威马汽车宣布召回后,理想汽车也发布声明,将启动2020年6月1日及之前生产的理想ONE车辆召回程序,这也是理想汽车成立以来,第一次发布召回声明。而早在去年,蔚来就因自燃事件召回过部分ES8车。截至目前,只有小鹏汽车还没有出现类似事件。

几家造车新势力的召回原因不同,但无论是蔚来和威马的自燃事件、还是理想ONE在发生碰撞时,单边车轮受较大撞击力后下摆臂球头脱落概率较高,各类事故的发生,都不免让消费者对其车辆质量及安全性产生疑虑。

突发事故发生率增加,当然有其客观因素。比如电动车作为一种新型交通工具,也就需要全新的部件、性能协同,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必须在推动其速度、性能不断提升、满足车主高标准要求,与确保新部件、性能的安全与适配上达成动态平衡,这是复杂而变数颇多的课题。不仅是国内造车新势力,包括特斯拉以及欧美等进军电动汽车领域的老牌车企都面临同样的挑战,也曾多次出现自燃等事故。

同时,随着国内造车新势力的产能提速,在电动汽车总量增加的基础上,其事故发生概率也必然会有所提高。

然而,相比于特斯拉与欧美等老牌车企,国内造车新势力或许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一方面,蔚来、小鹏、理想、威马等往往都是短期内成立的电动车企,而且已经为研发和制造电动汽车、设置充电桩等基础服务体系建设烧掉了大笔资金,为此,蔚来、小鹏、理想也选择了上市,就是希望通过二级市场的打通,给一级市场投资机构相应的补偿,同时缓解资金链紧张局面。

而上市后,国内造车新势力同样需要尽快拿出足够多的利好数据,应对股东们关于成长性、盈利等方面的要求。这就要求造车新势力必须加速量产。以蔚来为例,2020年第三季度,蔚来交付了12206辆汽车,其中包括8660辆ES6、3530辆ES8和16辆EC6,相比之下2019年第三季度交付了4799辆汽车,而2020年第二季度交付了10331辆汽车。从中可见,蔚来产能在大幅度扩充,交付给市场的新车增量可观。

同时,不仅在数量上要加快扩容,国内造车新势力在新车推出频次上也要加速,毕竟,特斯拉推出新车型的速度也很快。

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国内造车新势力是否会迫于产能及新车研发制造的时间表,而有意无意放松了对其质量及安全性的严格管理?毕竟,国内造车新势力大多采取代工模式,虽然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威马汽车正在规划或者已经建设自己的工厂,但量产尚需时日。而为了应对当前的市场竞争,如果作为甲方的新势力要求在新车上线生产流程上全面提速,其压力就会层层传导到负责代工的企业,为赶工期而出现问题。

类似质疑其实在去年蔚来召回事件发生时就有出现。毕竟,最核心的制造环节无法掌控在自己的手中,造车新势力就无法实现研发到制造的一体化管理,在生产标准、品控等多方面都难以控制。而更大的问题在于,由于制造流程脱离于造车新势力内部管理体系,一旦发生自燃等问题,要查明原因也面临不少障碍。

此外,整车测试是车辆交付前的关键一环。据介绍,特斯拉Model S是2014年唯一一款同时获得欧洲新车安全协会Euro NCAP和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五星最高评分的车型,在参加包括正面碰撞、侧面碰撞、翻滚测试、儿童保护测试、行人保护测试、鞭打测试等评比中获得该项评分。而国内造车新势力在内部测试时是否有如此全面的测评?是完全由代工车企自行测试,还是造车新势力全权负责?其指标包括哪些?这些方面也将对其安全性形成重大影响。

代工,当然能够让造车新势力相对低成本、更快捷地造出第一辆、第一百辆、第一万辆电动车,尽快上市交付,然而,追求产量与速度的同时,如果没有对性能、安全性的更多投入和管理,恐怕会让电动汽车开得过快而失重。这就是我想提醒国内造车新势力的。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