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汽车要闻 » 正文

托起超千个储能项目,阳光电源如何定义光储新未来

日期:2020-12-03    来源:能源一号

国际新能源网

2020
12/03
15:05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阳光电源 储能技术 光伏领跑者项目

在全球光伏平价时代的助推下,更具经济性的设施与技术,正在大力驱动光伏装机的持续增长。

装机规模的持续攀升也让日趋成熟的储能技术有了施展的空间,光储融合模式的新能源组合,将有望全面替代传统能源,并成为主要能源应用场景。

根据业内知名咨询机构BNEF、CNESA的报告,2019年与2020年电化学储能应用分布显示,2020年可再生能源并网率达到43%,相较于2019年提高26%,同时中国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截至目前也达到1133MW。另外,据其预测,5年后,中国锂电储能市场新增装机将达3082MW,系统成本降至0.84元/Wh,LCOE降至0.2元/kWh。

哪些公司将在这一轮光伏应用更深入、储能爆发的时代中,找寻到更多的机遇,并且在光储融合的浪潮中进入新一轮的增长期?答案呼之欲出:投入巨大、已做了大量技术储备的设备及系统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必然胜出。

在众多公司中,阳光电源经过慎重与深入的思考、权衡及反复的技术实践,实现了一大批光储产品的生产及方案呈现,也通过众多客户的实际采用,得以全面展现企业实力,认可度之高、应用之广,有目共睹。

光储发展要解决三大问题

阳光电源深知,要实现光伏高比例发展,光储领域的技术端要聚焦三大问题:

首先,如何进一步降低LCOE,实现光储高比例发展?持续降低LCOE,需要做到部件的持续创新,并优化系统设计。

在部件创新方面,阳光电源的产品更高效,完全匹配182/210型大功率组件,具备高集成、光储一体、逆变一体等特点,更智能,能够进行高精度组串检测、IV扫描;优化系统设计方面,阳光电源倡导在交流侧定义容量、放开容配比、以LCOE最低为原则,实现精细化设计,来加强电站智能化运营和运维管理。另外,整个行业如果能够进一步推动电网接入成本、土地成本、 融资费用、税收政策、管理费用等其他非技术成本的降低,则整体成本有望实现进一步下降。

其次,如何支撑电网?这涉及到无功支撑、一次调频以及弱网控制和灵活调度方面。

阳光电源充分利用逆变设备无功能力支撑电网,其逆变器支持快速功率控制。并且阳光电源是国内唯一通过电科院检测的逆变器企业,逆变器无功功率响应时间小于30ms,一次调频响应时间小于140ms,额定输出Pn时,无功能力可达48%Pn。海外市场逆变器SVG功能已成标配,阳光电源的逆变器可替代SVG,为100MW电站节省初始投资和后期电费1000万元。

第三,如何融合储能来实现平滑输出、削峰填谷,实现24小时的清洁能源供电?目前,国内光伏电站发电最低电价达到0.2277元/kWh,而海外最低电价仅为0.096元/ kWh,海外光伏电站发电优势在于有功则平滑输出,无功则实时调度。

解决以上三个问题后,光伏才能高比例接入电网。作为业内最早提倡和实践光储融合技术的新能源企业之一,截至2020年6月底,阳光电源累计参与全球重大储能项目超1000个,其中光储融合项目在海外已经布局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区域,国内包括西藏、青海、甘肃等地区都得到了深入应用,并且所有项目运行稳定,安全事故始终为“零”。

阳光电源承建的中国首个大型平价上网光伏项目——青海格尔木500MW光伏领跑者项目

多类型方案应用不同市场

一个方案吃遍天下,在光储领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阳光电源的战略部署非常清晰:用不同的方案,应对不同的需求,选择权最终交给客户。

针对居高不下的电价,阳光电源推出的1500V储能系统,进一步降本增效。此方案可实现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均提升35%+,循环效率提升0.3%+,系统初始投资降低10%以上。

目前,阳光电源的1500V高压储能系统在海外已成熟应用,其参与的海外储能项目有80%以上均为1500V的储能系统,如2017年在美国的10MW/42MWh的光储融合项目,2018年在德国的16MW/8.5MWhFFR调频项目,2019年美国15MW/5.5MWh项目,以及在英国门迪建设的100MW/100MWh调频项目。

同时,光储直流耦合方案也可进一步降低系统成本。通过对比分析,直流侧耦合相较于交流侧耦合,前者的控制逻辑更简单,效率可提高2%~3%,成本大幅降低10%~20%。此方案分别应用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1500V光储直流耦合项目、日本北海道的21MWh光储直流耦合售电项目,以及美国麻省 25MW/100MWh 的光储直流侧耦合项目。

从实际应用来看,无论是大型电站还是分布式电站,光储产品都已拥有大批知名项目及案例。

在大型电站方面,阳光电源参与的日本北海道秋田大馆的光储电站,单站配置为1.1MWh电池+350kWp组件+50kW逆变器,光伏功率与储能功率实现良好配比,电站实现24小时持续发电。

今年五月,阳光电源中标国内单体最大光储融合项目——202.86MW/202.86MWh的青海省海南州特高压外送基地电源配置项目,该项目是继黄河百兆瓦实证基地储能项目、青海共和乌兰风电配套储能项目后,阳光电源与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联袂打造的又一佳作。

青海省海南州特高压外送基地电源配置项目

据悉,阳光电源为该项目提供定制化光储融合一体化解决方案,包含磷酸铁锂电池储能集成系统和1500V组串逆变器SG225HX,大幅降低客户投资成本,简化施工,加快交付;嵌入子阵能量管理功能,控制光储平滑输出,提高光功率预测精度,提高消纳;定制光储交流低压耦合方案,降低系统成本,提高变压器利用率。此外,阳光电源还提供灵活搭建的光储微电网系统,解决前期施工无电问题,缩短施工周期,极大地解决了客户燃眉之急。项目并网之后,阳光电源收到了黄河水电送来的致谢锦旗,也是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逆变器企业。

阳光电源逆变器装机超1亿千瓦时,定制的纪念版1500V组串逆变器SG225HX

大型电站是光储结合的可适用场景之一,在分布式电站中,若是通过光伏+储能结合,也能提升用电灵活性和可靠性,提升区域内新能源接入和消纳能力,减少区域供电压力、延缓线路扩容,提高配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储能装机规模连续4年位居中国第一

从逆变器到储能,再到光储融合,阳光电源人通过十多年来的专注创新,以汗水和热情,走出了一条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探索之路。它重新定义了能源输出,重新定义了光储价值链。

阳光电源的所有员工,都在不断走出舒适区,摆脱过往的焦虑与顾忌,挑战自己,奠定光储的领头羊地位,并且将这种领先优势进行持续而稳定的保持。如今,在正确的战场里,阳光电源迎来了风和日丽。

业务方面,阳光电源通过积极布局产能建设,目前其逆变设备规划年产能达50GW+,拥有6GW/6 GWh的储能集成系统,储能业务实现3kW~6.9MW全场景灵活匹配,支持交流耦合与直流耦合方案。三元与磷酸铁锂、1000V和1500V系统双路线,实现0.25C~4C倍率电池全覆盖。更有3500+套储能系统集成经验,EMS全场景定制化设计,强化直流侧管理,使得系统更安全,更具保障性。

根据CNESA全球储能项目库统计,从2016年的储能集成系统开始,阳光电源为全球提供锂电池、PCS、EMS等核心设备;2017年进入日本高端市场,阳光电源微电网、能源互联网项目等入选国家能源示范项目;2018年储能变流器应用于全球业务,国内外均取得佳绩;2019年,公司加快了储能全球战略布局,储能变流器和集成系统双管齐下,磷酸铁锂、三元锂电储能系统两箭齐发。截至2020年6月,累计参与全球重大储能项目超过1000个,装机规模连续四年位居中国第一,在业内首家发布1500V储能系统,并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项目中得到应用。

储能市场只是业绩表现的一方面,阳光电源在全球市场已累计实现的逆变设备装机超120GW;累计安装漂浮系统超1GW,漂浮系统全球市占率第一;累计开发风电光伏电站12GW+,风电变流器作为非自供品牌,占有率全国第一;其他清洁能源业务如新能源汽车驱动、氢能、充电桩等业务也都在稳定增长 。

阳光电源的种种实绩,打破了“阳光电源就是一个领先世界、大型逆变器的生产企业”的固有印象,自如驰骋于光储风的各个区域市场。正因为能纵横江山,才能释放自我,举杯畅饮。

结语:当前,面对传统化石能源终将有一天会结束的担忧,全世界的能源生产者、供应者都在寻找良方,以推动世界能源消费的清洁化和可持续化。这才有了众多光伏企业的生根发芽、发展壮大。但在充斥着喧嚣与诱惑力的世界中,如何在繁杂、迷惑的市场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并在坐标明确后冲破桎梏、让消费者和利益关联者获得最大程度的受益,只有更懂得技术、更懂得需求的企业才会生存下来。

阳光电源,就是这样一类企业,它拨开迷雾、不局限自我,也不受外界的信息侵扰。从“光伏平价”到“光储平价”,阳光电源在确定方向后发挥自身的禀赋,不再摇摆,全体员工向着既定的目标稳步前进,向着装机规模提升、技术进步、度电成本最优的原则进发,持续输送最具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化产品及解决方案。

它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扩大认知边界,寻求自身与外界的同步发展,给所有人带来无限的惊喜。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