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产品是消耗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的大户。在“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下,我们应该尽快开展中国汽车产业实现“碳中和”的研究。
第一,要有发展的眼光,充分考虑未来的技术进步和产业融合,要考虑到汽车产品的碳排放和平衡电网减碳的双重属性。在政策推动和全行业共同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新能源汽车普及后,与能源网络融合,将会产生巨大的节能效应。据有关专家测算,如果我国乘用车绝大部分采用电力驱动,而车辆与电网互动的V2G技术又可以普及的话,完全可以起到大比例对电网抑峰填谷的作用,为全社会节约大量能源,减少大量碳排放。因此,不应该孤立地看待汽车使用过程,将其单纯视为碳排放的主要途径。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应用,将使汽车成为可移动的机动能源单元,成为减少全社会碳排放的主要途径。
第二,中国汽车产业的“碳中和”战略研究,需要多部门通力合作,打牢研究基础。汽车产业的“碳中和”问题涉及多个部门,包括产业制造部门、交通运输部门、能源生产供应部门、城市建设与管理部门、环境与资源的主管部门以及国家发改委等国民经济的综合管理部门。多年以来,各部门都从不同角度开展过有关汽车节能减排和减碳的相关研究工作。但是这些研究工作存在角度不同、目的不同和数据不一致等问题。汽车产业的“碳中和”问题,是国家“碳中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连续开展40年的长期工作,特别需要构建好框架并打牢基础。所谓构建好框架,是指需要从多个角度明确优化的边界问题;所谓打牢基础,至少包括数据要透明并协调一致。虽然国务院颁布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多年,但我国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的程度并不能很好支撑这样大规模、长期的战略性研究。因此汽车产业的“碳中和”研究,很可能需要国家级智库牵头,甚至需要一定的行政干预,确保多部门能通力合作并提供必要的信息。
第三,研究汽车产业“碳中和”战略,应该以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为根本目标。毋庸讳言,发展汽车产业与减少碳排放是有一定矛盾之处的。各个产业的发展规划应该服从于国家战略,政府各部门的工作也应该服从于国家战略。所以,汽车产业的“碳中和”战略不应该单纯以汽车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为目标;更不应该以减少碳排放为唯一目标,进而得出抑制汽车生产和消费这样因噎废食的结论;不但应该包括汽车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研究,还应包括汽车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碳排放和制造汽车使用的材料对应的碳排放;还应该包括汽车产业有关发展模式对碳排放的影响,比如汽车使用的共享模式和汽车动力电池的换电模式,对于碳排放的影响;还应该包括中央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政府对于汽车产品由购买管理转向使用管理等管理模式变化对于汽车碳排放的影响。
2060年以前实现碳中和,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就汽车产业而言,彼时我们应该已经实现建设汽车强国的目标,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水平应该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发达国家能做到的事,我们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