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新能源汽车要闻 » 正文

蜂巢能源如何跑赢动力电池“耐力赛”?

日期:2020-12-10    来源:高工锂电

国际新能源网

2020
12/10
08:3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蜂巢能源 动力电池 果冻电池

站在中国动力电池产业新旧十年转折期,行业竞争格局依然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如果回看过去两年国内月度装机量TOP10排行榜,不难发现,除了前两名位置相对固定外,第3到第10的排位一直处于频繁波动状态。

这一方面表明市场竞争正在变的越来越激烈和残酷,另一方面则释放出信号:市场座次尚未完全确定之前,对于新的入局者而言仍存机会窗口。

过去的9月和10月,成立仅2年时间的蜂巢能源已经连续两个月进入装机量TOP10队列,这引发了外界的高度关注。

“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找寻确定,考验着所有动力电池参赛企业的战略判断与决策。对于新入局者而言,不仅要拼速度,更要拼耐力。”

12月3日,在蜂巢能源常州金坛工厂的一场“微型马拉松”后,蜂巢能源总裁杨红新向高工锂电表示,动力电池市场竞争雏形才刚刚形成,企业除了要看短期经营,更要从长远着眼,做耐力赛的准备。

杨红新这么说,他率领的蜂巢能源也的确是这么做的。

一天前,距离金坛100公里外的无锡,蜂巢能源举行了国内首个电池日活动,这场电池日上,蜂巢直接宣布无钴电池接受预定,同时还发布了果冻电池、冷蜂热失控系统性解决方案等多项创新科技成果。

一系列极具前瞻性的技术和直指行业痛点的产品,蜂巢能源瞄准的是面向2020年后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在电池日上,蜂巢还给出了极富野心的战略目标:2021年装机量冲击国内第三,2022年外部客户供货超过50%。2025年出货量预计41.6GWh。

要跑赢这场耐力赛,真正完成既定战略目标,在杨红新看来,需要一系列组合能力,这涵盖了充分的研发储备、精准的客户定位、清晰的产品迭代战略规划、过硬的产品口碑、高效的生产和制造体系等各个方面。

而这一系列组合能力背后,最为底层的驱动力在于创新。

无法忽视的一个行业趋势是,无论是从终端应用市场需求,还是从供给侧的变革方向来看,动力电池领域的变革都已经迫在眉睫,基于材料、工艺、制造等各个层级技术创新将成为企业间竞争的关键变量。

手握旧地图,永远找不到新大陆。

作为新势力的蜂巢能源,极具技术创新和活力的基因,也将成为其跑赢耐力赛的关键。

高工锂电观察到,蜂巢能源的创新基因,来自三个层面:

一是,蜂巢作为新势力企业,没有受到固有传统的束缚和盲从,可以回归本质思考,这意味着,其在产品、制造、工艺等环节的创新不存在太大的业务包袱和内部阻力。

二是,蜂巢能源本身极具包容和创新的企业文化,在内部,其通过引入多元化、国际化的技术与管理团队,培育了内部创新的“温床”。

而在在外部,蜂巢通过与清华大学等国内外顶级科研成果转化、与西门子等产业链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合作等方式来快速实现创新技术落地。

三是,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对于后来者而言,利用规模效应正面竞争并不现实,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和生产工艺等环节的创新,才可能与头部企业进行错位竞争。

以蜂巢能源电池日作为观察窗口,可以看到,其颠覆性的创新思路已经渗透到基础材料开发、工艺革新、智能制造升级等多个维度。

在技术及产品研发层面,蜂巢能源此次电池日推出了涵盖材料、电芯、系统等在内的一系列创新产品。

在材料层级:推出了单晶无钴材料和中镍高电压单晶四元材料NCMA,在电芯层级,蜂巢能源发布了“果冻电池”,这是一种应用了新型果冻状电解质的锂电池,具有高电导、自愈合、阻燃等特点,在几乎不降低电性能的同时阻止热扩散。

在电池pack环节,蜂巢能源基于果冻电池的电芯基础上推出热阻隔电池包,通过泄压、喷发物控制、降温、报警、隔热等多种方式,来实现pack的安全防护,进一步防范动力电池热失控的风险。

在系统监控层级,蜂巢能源开发出了“蜂云平台”,该平台通过对于超9万辆电动汽车的持续监控,分析数据超过16亿条,具备20多项监控项目。

同时,该平台还导入了蜂巢能源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电池内短路预警模型,在电池安全预警的准确率达到90.9%,并可以实现对于内短路提前2个月的预警,充分保障电池系统安全。

在工艺和制造创新方面,蜂巢能源公布了包括AI容量预测、AI智能焊接技术、AI自放电检出和3.0叠片技术。其中,AI容量预测模型对于电池容量的预测率已经达到98%,有望替代电池分容工艺,而3.0叠片技术能够将速度提升至0.125秒/片,与卷绕生产工艺速度相当。

此外, 蜂巢自主研发了干法涂布设备、工艺和粘结剂。其200平方米干电极实验室2021年1月使用,可实现5~10%电池性能提升,减少55%工厂占地面积。电池安全性提升;极片厚度提升,理论的能量密度将大幅提升。

在制造效率的提升上,蜂巢能源工厂2021年可望每分钟生产15只电芯,2025年希望提升到每分钟生产60只电芯。电芯每GWH的设备投入预计可以降低20%。整合技术、集成技术,会使现在电芯生产从12个工序未来降到6~7个工序。

与此同时,杨红新还透露,把芯片制备、饮料厂、造纸厂的思路逐步应用到锂电池上。

在产品迭代战略规划上,基于电池日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蜂巢能源将在明年推出GEN2.0 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呈现长薄化、无钴化、快充化、强功率的特征,将全面覆盖电动化的市场主流车型。

而在面向未来的电池技术储备上,电池日当天,蜂巢能源无锡118全球锂电创新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该中心包括一个先进自动化中试基地,一个分析实验测试中心和8个创新实验室(包括AI智能实验室,先进装备实验室、干电池实验室、固态电池实验室、材料设计实验室、材料仿真实验室等)。

依托118全球锂电创新中心,蜂巢能源还在进行包括全固态电池、胶囊电池、自消气电池、混合正极材料等技术和产品的前期开发,探索面向未来十年的锂电行业新技术。

杨红新表示,蜂巢能源的无锡118全球锂电创新中心,将会成为未来全球锂电行业的创新之源。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