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能源网 » 制氢 » 正文

打造“东方氢岛”!山东青岛大步奔向氢能时代

日期:2020-12-15    来源:青岛日报

国际新能源网

2020
12/15
09:3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山东氢能源产业 氢能产业规划 氢能时代

在碳中和目标确定以后,中国进入了全新的“减碳模式”。

城市的争相加码布局中,氢能时代也渐行渐近,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

今年9月22日,在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中国提出要提高自主贡献的力度,力争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

要想实现碳中和,大力发展氢能产业是优选路线。这是学界和产业界的共识。

碳中和为氢经济的强势启动带来了契机。随着《青岛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的出台实施,面向未来谋划了打造“东方氢岛”绚烂图景和实现路径的青岛,有望在氢经济的格局中扮演关键角色。

12月14日下午,青岛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青岛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剑指打造“东方氢岛”,提出在未来10年完善氢能产业链体系,打造国内重要的氢能产业基地,将青岛打造成国际知名的氢能城市。

《规划》提出到2030年,建成加氢站50座以上;投入运营30条以上氢燃料电池汽车公交专线,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达到8000辆;建成燃料电池轨道列车线2条以上;氢气年消费量超过3亿标准立方,培育超过20家规模以上氢能相关企业,5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氢能相关企业,氢能产业年产值达到500亿元。

未来10年,按下能源革命快进键的青岛,大步奔向氢能时代。

一场迫在眉睫的能源革命

氢能作为零碳能源,是人类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和能源革命的重要方向。

氢不仅是宇宙中最为丰富的元素,还具备极具竞争力的能量密度,单位质量的热值约是煤炭的4倍,汽油的3.1倍,天然气的2.6倍。相比电力,可存储的氢可以实现跨时间及地域的灵活运用。

以绿色港口场景为例,以年吞吐量300万标准箱测算,使用氢能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697吨。

因此,在全球能源转型过程中,氢是最佳的碳中和能源载体。氢气可广泛从水、化石燃料等含氢物质中制取,但能够提供全程无碳的技术路线是有限的。

“灰氢不可取,蓝氢可以用,废氢再利用,绿氢是方向”,工信部原部长李毅这样概括制氢工艺路径。

具体来说,使用石化燃料制氢过程中无法避免碳排放,得到的是“灰氢”。在石化燃料制氢时,将二氧化碳副产品捕获、利用和封存,从而实现碳中和,得到的是“蓝氢”;通过风电、水电、太阳能可再生能源制氢,过程完全没有碳排放得到的是“绿氢”。

“2060年实现碳中和,意味着能源必须逐步过渡到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曾指出,为减轻电网压力提高电网稳定性,应大力发展氢储能,即电解水制氢。

这是氢能生产的终极路径。眼下,从发展趋势来看,发展氢能产业,短期优先选用工业副产氢,中期采用化石能源制氢结合碳捕捉技术,长期采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

丰富的化工副产氢资源,正是青岛当前抢占氢能产业风口的先天优势。

以董家口化工园区为例,海湾化学的3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项目每年可贡献副产氢气1.1万吨;金能科技规划建设的2套90万吨/年丙烷脱氢装置,投产后每年可获得约7万吨高纯氢气;丽东化工每年副产氢气4万吨;青岛炼化拥有3万标准立方/小时和4万标准立方/小时两套制氢装置,一套180万吨/年重整装置,年产氢气量约14万吨。

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二期采用全球首创的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利用的正是化工企业提纯后的工业氢,将氢收集起来作为动力,大大减少港口的碳排放。

面向更加广阔的未来,青岛也清楚的认识到,氢气资源比较单一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瓶颈。

在《规划》中,青岛从供给侧出发,提出探索氢能纳入区域能源体系,在能源增量上鼓励使用氢能和可再生能源;稳步提升制氢产业产能,完善氢气生产、压缩、储存、销售氢气供应链;构建氢气供应运输体系,近期发挥董家口化工产业园区和平度新河化工产业园区的化工产业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业副产氢,中远期发展绿色能源制氢,保障氢气供应。

一场全球角力的竞速

氢能正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改变和塑造人类文明的进程。这是全球能源格局和产业格局的角力赛。

近日,法德已计划在今年底前正式启动与氢能源相关的“欧洲共同利益重大项目”。欧盟7月发布《欧盟氢能源战略》,并成立“欧洲清洁氢联盟”,计划到到2050年将氢能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提高到12%至14%。韩国政府去年正式公布《氢能经济发展路线图》,将“引领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燃料电池市场发展”作为目标。日本政府早在2014年就制定了“氢燃料电池战略路线图”,

数据显示,占世界经济总量70%的18个经济体已制定氢能源发展战略。氢能产业能力已经成为各经济力未来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氢能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国开启氢能大发展元年,将氢能纳入中国能源体系之中。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37项氢经济扶持政策,仅山东就出台了6项相关配套政策。

中国的氢能产业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初步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主要氢能产业集群。上海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如皋成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启动“氢经济示范城市”项目的首个城市,佛山、云浮等地正在打造国内领先的燃料电池汽车核心部件研发生产基地,借助2022年冬奥会举办东风,张家口已成为国内氢能生态建设最完善的城市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2020年1至7月,中国氢能产业名义总投资金额超过1300亿元;截至目前,中国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超过7000辆,建成加氢站70余座。

山东省氢气年产量约40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近1/5,地炼化工、煤制氢等产业都走在全国前列。但在这场能源结构的变革中,山东更需要破题绿色发展。

日前,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明确提出,在四年示范期内,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城市群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攻关和示范应用给予支持。

山东决意抓住这一产业和能源变革先机,已经确定,由济南、青岛、潍坊、淄博、济宁等组队创建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是竞速,也是协同。构建氢能城市群有助于在更大空间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循环。青岛在《规划》中提出,联合“鲁氢经济带”的主要城市,增进省内区域协同发展,实现跨区域的产业、政策、技术、资金方面的绿色低碳融合发展。

有基础、有优势、又准备

在这场产业和能源革命中,青岛必须加快脚步,等不得、慢不得。

青岛是能源输入型城市,一次能源全部从外部输入,传统能源资源持续供应能力受限。加快氢能的开发利用是推动青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集群的重要抓手,对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创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发力氢能产业,青岛有基础、有优势、又准备。

从应用场景看,青岛同时具备汽车、轨道交通、发电供热、港口码头等氢能应用示范全场景,为产业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在青岛国际院士港,甄崇礼院士领衔的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实验室、氢能与燃料电池系统关键零部件制造两个项目,被纳入《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成为山东省“十四五”期间氢能产业重大示范试点项目;燃料电池系统已进入整车应用测试。

美锦能源在西海岸新区投资100亿元建设美锦氢能科技生态园,包括氢能商用车整车、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燃料电池分布式能源等项目。

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研发成功国内首列氢能有轨电车;西海岸新区已启动氢能公交示范项目,并配套建设加氢站;平度市同和高新区青岛氢航动力有限公司氢能源无人机已投产下线,青岛汉河氢能电源续建项目正在建设;总投资40亿元人民币的德国FCP公司氢燃料电池研发及生产项目落户莱西经济开发区……

从研发力量看,青岛坐拥科研实力雄厚氢能“智库”。

包括依托中国科学院过程能源所建立的山东能源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山东大学、青岛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并吸引了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一汽青岛汽车研究所等相继落户青岛,为氢能产业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从产业协同来看,氢燃料电池是当前氢能转换成动能和电能的最主要方式,而青岛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重兵布阵,已建成青岛(即墨)汽车产业新城等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集聚区5个重点园区。

抢占氢能发展高地,打造“东方氢岛”,青岛势在必得。

建设国家级氢能示范城市

“东方氢岛”不是一个口号,而是要成为彰显这座城市未来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地位的闪亮“名片”。

什么是“东方氢岛”?《规划》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东方氢岛”战略既契合国家高质量发展要求,又符合青岛新旧动能转换需求,其发展路径包括将氢能纳入区域能源体系,统筹建设氢能基础设施、保障氢气供给,以创新驱动氢能产业发展,打造氢能产业聚集区和功能示范区等。

“东方氢岛”的发展内涵涵盖了发展内涵主要包括示范应用维度、产业发展维度,创新发展维度、基础设施维度等四个维度。

聚焦示范应用维度,青岛要建设国家级氢能示范城市。

重点在西海岸新区建设氢能示范区,拓展氢能在汽车、轨道交通、港口、供热、化工、发电及备用电源等全场景应用领域。

在青岛港开展燃料电池港口机械、物流运输示范应用,打造中国“氢港”。试点建筑用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探索氢能供电供热的商业模式。

针对海岛微电网,试点可再生能源制氢、燃料电池固定式发电、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等新模式,构建以氢能为主的分布式发电网络。

聚焦产业发展维度,打造高端氢能产业集群。

以西海岸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青岛(即墨)汽车产业新城等为依托,青岛将发展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实施“燃料电池汽车领头羊”行动计划,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发挥西海岸新区的化工产业优势,发展规模化制氢产业、氢能化工产业,建设泊里氢能特色小镇,打造国内乃至全球性的氢能国际合作平台,建设新能源整车制造基地、氢能核心装备制造基地、科创孵化中心基地。支持燃料电池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将其打造成为青岛氢能产业发展名片。

聚焦创新发展维度,青岛要培育国际化氢能创新高地。

整合青岛氢能技术创新力量,聚集高端创新要素,建立科技创新支撑体系,重点突破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开发、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集成、燃料电池电堆、核心零部件、关键材料等氢能核心技术,依托青岛国际院士港等研发资源建设氢能与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孵化园区。

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利用青岛国际院士港等科创平台吸引氢能领域专家、学者、产业技术人才来青岛贡献智力资源。利用好驻青高校群的科技人才集聚优势,鼓励校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氢能行业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国际视野,加强交流合作,建立世界级氢能科创基地。

聚焦基础设施维度,青岛要建设完善的氢能基础设施。

根据氢能产业发展趋势,有序地建设氢气管网、氢运输网络、加氢站等氢能基础设施,保障氢能消费终端的氢燃料供应。突破氢气运输难点,探索经济效益高且安全的长距离氢运输模式。建设氢气管网,连接制氢企业和终端用户,实现氢气入企、氢气入户。引入物联网、5G、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建设智慧、可靠、高效的氢能基础设施体系。

立体布局的“东方氢岛”

这是山东省第一个正式印发的市级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也是青岛市今后一段时期氢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规划》对“东方氢岛”进行了立体布局。

开门问策,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先后多次调研各区市氢能相关产业发展情况及未来氢能产业发展方向,涉及氢能相关企业、单位20余家,举行座谈会10余场,邀请了甄崇礼院士、钟志华院士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中国钢研院、山东能源研究院等业内知名专家开展论证咨询、专家评审,经过网上公示、公众参与等环节,最终成稿。

《规划》不仅从技术研发、供应体系、推广应用和产业规模等4大类具体指标出发,分阶段制定了2022年、2025年、2030年的预期发展目标,增强发展的指导性,还对“东方氢岛”进行了全面的空间布局,实施“三区”协同发展,共同绘就青岛氢能发展蓝图。

在南部氢能创新发展实验区,依托董家口化工园区的氢气资源禀赋和化工产业基础,在推动青岛氢能创新发展方面先行先试。

在中部氢能技术创新核心区,依托青岛国际院士港、西海岸新区高校圈等建立人才引进新模式,吸引氢能领域专家、学者、产业技术人才加盟,构筑人才使用新格局。

在北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聚集区,依托青岛(即墨)汽车产业新城和莱西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集聚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燃料电池汽车和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企业。

系统谋划,《规划》还提出加快实施“六大工程”、实行六大政策措施,建立氢能产业专班制度,形成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合力,为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技术链的构建和行业安全发展形成全方位保障机制。

有基础,有场景,有路径,一副绿意浓厚的“东方氢岛”的未来图景,正在展开。


返回 国际新能源网 首页

新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