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网专稿】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关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球各国谋划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内容。2021年1月24日,“清华大学·大同第二届能源转型国际论坛”第二场报告会正式在线上举行。在第三单元有关“德国能源转型”的报告中,清华大学能源中心四位课题组成员分别从德国电力系统能源转型的历史、德国交通能源转概况、德国农光互补一体化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德国排水系统趋势进行了分析。
此次报告由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执行主任、德国能源署中国联络处主任、清华大学校友陶光远主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刘文,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高级工程师饶建业在报告发布后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点评。
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执行主任
德国能源署中国联络处主任
清华大学校友 陶光远
陶光远在致辞时表示,“在西方国家中,德国富煤、缺油、少气的情况与中国近似。作为全世界第一个进行能源转型的工业大国,德国大力推行能源转型早,在电力市场改革方面力度大、进展快,在光伏功率预测需求侧响应、储能技术方面都已积累了丰富的运行经验。所以于中国来说,德国能源转型的经验特别宝贵。”
德国能源经济硕士、清华大学工程管理硕士 姚尚衡
德国能源经济硕士、清华大学工程管理硕士姚尚衡通过分析德国电力系统能源转型发展改革六十年的历史,将大家的视线聚焦于光伏、风电制氢技术和新能源消纳上。
姚尚衡介绍,从脱碳难易度上分析,电力行业要实现脱碳比较容易做到,而对于一些难脱碳的行业来说,就必须需要通过氢能等的加持才能达到脱碳的效果。姚尚衡认为,实现全社会碳中和需要经过电力部门深度脱碳、非电力部门深度电气化、在难以实现电气化的行业开展氢能、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4个步骤。而在这个过程中一定需要强调再电气化和氢能。
姚尚衡表示,未来可再生能源将重塑德国电力系统,化石能源将被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供热交通、工业三大领域中更多综合能源、能源互联网、虚拟电商各种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会得到应用,所以这是德国电力系统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德国能源转型的大法宝。
德国马尔堡大学物理化学硕士研究生
清华能源转型中心每人一千瓦课题组 马晓青
德国马尔堡大学物理化学硕士研究生 、清华能源转型中心每人一千瓦课题组马晓青以自驾环德国考察的亲身体验讲述了当前德国交通能源转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可借鉴的经验。
马晓青介绍,在考察团使用电动汽车环德国考察的11天里,行程共计2836公里,充电产生费用总计126.58 欧元,有效充电费用为105.68 欧元,此外,获得了10次免费充电。而同样的行程如果换算成燃油车,预计产生的燃油费用大概是充电费的三倍,这说明在德国驾驶电动汽车出行已经可以在经济上胜过燃油车。
然而,德国能源转型工作虽在世界享有盛誉,但是在交通能源转型上却存在不少的问题,部分传统燃油汽车企业对于能源转型还持有敷衍态度。马晓青表示,目前的德国市民对于城市电动的规划知之甚少,充电桩在陈设布局与使用上依旧面临“拦路虎”。
马晓青总结到,从停车优惠上来说,德国基本已经实现停车专位并且免费,基本充电站对于公共开放比率相对较高。但与中国相比,德国电动汽车市场发展较为缓慢。
柏林工业大学可再生能源系统硕士研究生
清华能源转型中心每人一千瓦课题组 樊铁男
柏林工业大学可再生能源系统硕士研究生、清华能源转型中心每人一千瓦课题组樊铁男以农光一体项目为主线,讲述了德国在农光一体项目发展方面的情况。
樊铁男说,早在1981年,弗劳恩霍夫太阳能所就提出了光伏+土地双重利用的优势,随着光伏成本不断下降以及对农业用地需求增加,弗劳恩霍夫农光研究小组研发了一种新型的农光一体系统。该系统主要种植以冬小麦、土豆为主的四种作物,并对有光伏板和没有光伏板的农产进行对比研究。以德国人主食为例,通过农光一体技术,土豆的产量提升了3%,土地综合利用率达到186%,该项目技术还在越南和智利进行了海外推广。
亚琛工业大学管网修复专业硕士
清华能源转型中心每人一千瓦课题组 乔永祥
亚琛工业大学管网修复专业硕士、清华能源转型中心每人一千瓦课题组乔永祥从德国排水系统发展趋势、管网常见损害与难题、德国管网监测评价机制、管网修复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德国排水系统的进展情况。
乔永祥说,目前,德国已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所有私人管道管网连接。该国法律要求在这些私人管道铺设的前30年,需要提供一次该管道的严密性证明。第30年起每隔20年提供一次,以防止它的管道有泄漏,有地下水内渗,土壤冲刷进入管道,造成公共管网的堵塞等等。
乔永祥指出,2016年德国应用大约60万千米的管网,平均每人7.2米;2019年中国拥有74万千米的管网,平均每人0.5米。可见我国和德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报告的最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刘文和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高级工程师饶建业做出了点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刘文
刘文表示,从刚才几位清华能源转型课题组成员的报告中,我们可以听到德国有很多情况跟中国类似。目前,德国在很多能源技术方面都走在了世界前面,德国开展农光一体项目比较早,光伏支架怎么在农地上深耕?如何能够在不破坏农地结构的同时支架做得更高?这是我们国家需要向德国学习的地方。我们有信心跟德国在光伏、可再生能源方面合作,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高级工程师 饶建业
饶建业认为,从系统角度考虑能源转型和新能源发展,是我们国家今后发展新能源最需要的一个视角,也是解决新能源发展瓶颈的突破口。现如今,消纳和监管已经取代了成本、建设条件以及装机规模,成为了未来国家新能源发展最大的障碍。今天的年轻学者和研究团队在德国能源转型的考察工作中都做得非常扎实和全面,他们分享的内容很有参考意义。